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父母与家教

 家庭教育到底要教谁
 2005年06月22日 08:47 《孩子》

  家庭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当然是指家长教育孩子。然而,家庭教育专家们却说:“要教育好孩子,关键是要提高家长的素质。”换言之,家庭教育要教育的是家长。这让无数家长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离开校门这么多年了,还要接受再教育,如果我无法改变自己,孩子的未来也就毁在自己手里了,可是,改变自己却是那样一个痛苦的过程—

  城市连线

  家长需持上岗证

  北京:2004年末,一组以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和指导模式研究为内容的“十五”重点课题启动。中央教科所王书荃教授认为,家庭教育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家长的认识上,通过更新观念,采取新的教育手段、方法,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他提出,进入父母行列的人,首要是真正成为一个可作子女榜样的人。

  上海:上海市妇联关于尽早制订《上海市家庭教育条例》的议案得到积极响应。市人大、市政府分别至函回复,表明支持家庭教育立法建议,并积极参与立法工作,提升上海的城市精神。

  苏州:一所专门培训家长的学校“莫愁新父母学校”正式挂牌成立,至今已开了3家分校。在挂牌仪式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提出:父母要有“上岗证”,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在新父母学校里,家长们将全面接受家教观念、家教知识、家教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学习怎样做一个新世纪的新父母、好父母。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深有感触地说:家庭教育有一种女人式的痛苦——家长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投到孩子身上,一旦孩子达不到,痛苦会随时袭来,为了摆脱痛苦,就迁怒孩子,把责任归罪于他。

  编辑部策划这期选题时,特意组织了一场网络会谈,邀请4位家长,畅谈为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感受。

  网络会谈

  讨论:家教中的乐与痛

  主持人:本刊编辑

  家 长:

  何霞(成都):教师,女儿3岁

  张岩(上海):培训师,女儿2岁半

  扶鹏(南昌):编辑,女儿10岁

  骆莎(广州):会计,儿子4岁半

  主持人:4位妈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个特殊的座谈,希望大家都说说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感受。

  何霞:我觉得家长学校挺好的。我经常去听一些专家的讲座,毕竟它能给我一种理念,知道家长是孩子最贴近、最有效的榜样,这样家长就会有意识地提升自己,家长素质提高了,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正面地影响自己的孩子。

  主持人:可很多家长都认为,专家们所讲的提高家长素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都一把年纪了,到底要怎样提高呢?

  骆莎:是啊,我也有同感。我常常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是非常不好的,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可有时真的无法控制。比如我有吃零食的习惯,看电视时总会不自觉地拿起薯片啊什么的吃,可孩子见了也嚷着要吃,我不得不“收手、收口”。有时看电视,想躺在沙发上舒服点,但自己却要求孩子坐有坐姿,结果只好像弹簧似地跳起来,感觉真难受啊。

  张岩:这就是在树立榜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形中矫正了自己,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好事啊。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善、无法学习的,这虽然是事实,不过,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只要把自己做家长的心态放低,你就会发现,从孩子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有一次,我逗孩子玩,把头扭到一边,而且还哼了一声,故意不理她,没想到她就学会了。以后只要她一不开心,就模仿我的样子。我就跟她说,妈妈上次生气的样子不好看,你这样也不好看,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你就说出来,不要把头扭到一边,说出来,别人才会知道,才能想办法帮你。后来,我不再随意做这样的动作,女儿也改掉了。

  扶鹏:对,我也认为家长和孩子是个相互教育、共同成长的过程。不错,成人的思维有了定势,很难改变,但孩子会触动自己,让自己有所改变。有一次,我让孩子做点课外作业,她不肯,还跟我发脾气,那模样很难看,大声叫着,而且指手划脚。我当时非常生气,跟她大叫:“你竟然敢跟我这样!”可突然间,我停住了火气,因为我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于是顿悟,孩子真是自己的影子呀。我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现在,每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尽量忍住不发脾气。

  主持人:家长们都在努力控制自己,会不会觉得特痛苦,感到很压抑呢?

  骆莎:我是觉得挺痛苦的,因为我本身脾气就不是很好,心情好的时候挺好,碰上心烦,孩子又调皮的时候,就总爱大声吼他。后来发现孩子脾气变得也不好了,我哪样不好他就学了我哪样,不知道从何改起,想起来觉得挺心疼,好像害了孩子似的。所以我现在惟有尽量压制自己,可以说,有气都得找别的地方发完再回家。

  张岩:我觉得也没有必要那么压抑,只要做自然的自己就行了。孩子有时学大人,只是一种模仿,如果自己有错,或发现孩子有错,我会适时指出来,而且也要和她讲清楚,妈妈这样做也不对,孩子会明白的。

  何霞:我也认为没必要掩盖自己的个性,当然,不好的方面也要慢慢改善。有时大人犯点错误,可以让孩子感觉到人无完人。譬如我们夫妻之间总有吵架的时候,但吵完后我们和好了,在孩子面前有和好的表现,她就会知道,哦,原来大人之间也会有矛盾,也会吵架,只要和平地解决,就可以了。

  扶鹏:我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家长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也提高了自己的修养,这也是一种孩子对家长的教育。在专家的身上,我希望学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孩子需要有人指导她前进的方向,需要家长的指点和帮助。有时,我看了书以后还会跟孩子讨论某种教育方法好不好,孩子可有主见了,会反过来指正我。

  今天,最让人操心的莫过于孩子了。很多家长抱怨,看了那么多教育孩子的书,真用到生活中就不那么容易了—

  家庭教育,家长的“第二次发育”

  ●文/罗 西

  有句台湾广告词:“做了父母之后,我才知道怎么做父母。”确实,没有一下子就“得道”的家长,是孩子让我们一步步成熟起来,成为我们人生的第二次发育。

  很多成功的家长在孩子成人后都会由衷地说,感谢孩子,是他赋予我们新的机会与启发。大多数教育专家也强调,要教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家长自己;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但事实上,作为成年人,家长的很多东西都已经固定化、格式化了,我们又该如何修正自己,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呢?这种修正是痛苦而压抑的,也是很多家长所困惑的,大家都明白,家长需要学习,可是从何学起?

  与孩子一起成长。我强调的是“一起”,蹲下来看孩子,你的语气会情不自禁地变得纯真。曾采访过一位年轻妈妈,她说,刚开始给孩子喂奶时,很别扭,也很生硬,像女匪抱枪。半个月后她就老练多了,并且美化了整个哺乳过程,特别温暖和有成就感。现在她会判断孩子的5种哭声,也会读懂孩子的6种微笑。其实,我们不一定要先行孩子多少步,与孩子一起学习,比如找回天真,追补自己过去没有得到的快乐,与孩子分享每一次进步,这都是很自然的学习,何乐而不为呢?换句话说,就是和孩子做“同学”,甚至可以反过来请教孩子,角色的转换,是给孩子最好的鼓励,其实也是给家长“减负”。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信息时代,我们给孩子的知识是有限的,比尔·盖茨的父亲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肯定永远不如儿子,但是,他仍然可以是个出色的父亲,他影响孩子的是他的态度,或者说他驾驭、管理自己情绪的经验,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巨大。我经常会因为孩子的原因失去耐心,从而情绪失控,结果犯下许多低级错误。这一点,许多做家长的都没有认识到它的严重性,于是奢侈地挥洒自己的“情绪垃圾”,甚至莫名其妙地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把职场、官场甚至情场上的失意、痛苦转嫁给无辜的孩子,这样的家长给孩子的负面示范作用往往是致命的。所以,一个聪明的家长,应该在情绪管理方面多给孩子以正面的示范,我们做家长的,往往很高调地努力争取做孩子的智商及道德的楷模,却往往忽略做孩子的情商榜样。

  摒弃父辈的一些教育经验。我们很多生活方式、价值观往往都是从家长那里潜移默化地延续、继承下来的,包括对孩子的管教,也在神不知鬼不觉中,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下来。比如,小时候爸爸罚你跪,自己的儿子犯“家规”时,你也可能本能地大手一挥:“给我跪下来!”你曾是“棍棒孝子”,有一天,也可能变成“暴力老子”。所以,家长的“学习”,有时就是革清头脑里的童年“余毒”、“噩梦”,与时俱进。过去,你给父亲写信可能要严肃地“此致敬礼”,现在,你必须习惯孩子叫你“老爸”或者叫你“老罗”。

  与学校教育同步或者有所纠正。很多家长往往不喜欢与学校打交道,或者是各自为政。其实,家庭与学校构成一个整体,内外一致,使孩子不会为双方有割裂而无所适从。同时,这也是家长自我提升的过程。家长自身肯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或局限,而多一些教育“参照体”,对孩子与家长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也不怕与老师唱反调,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往往是不同步的,而且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很多时候也不尽相同,甚至是矛盾的,所以,家长应该敏锐地把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及时做一些平衡教育,以便孩子能更成熟地判断是非,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关心孩子的心理。过去的“家教”多为自发的,往往缺乏科学性,而更多的带有命令成分,所以“听话”成为家教中最常见的褒义词。而新时代的孩子,已不再“听话”了,这是家长面临的新挑战,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如何把握孩子的心理发展轨迹,是现代父母必须学习的新功课。由于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不对劲”后,会震惊,会无所适从,甚至粗暴地以“家长”的名义企图结束孩子的所有“问题”,但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成功的家长就是一个“心理贵人”,他应该学会与孩子拥有“同理心”,在给孩子讲故事、买钙奶、学钢琴的同时,别忘了关怀孩子的心理。

  总之,家长是相对于子女而成长起来的,不必刻意地领先、领航,那很难,也似乎不现实,那么,还不如与孩子共同进步,你可以是孩子的朋友、同学,甚至是鉴赏者,放下家长的架子,不做什么榜样,而是与孩子共赴前程,你就可以一举两得,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孩子观点 家庭教育着两代人

  孩子从家长的身上学习一切。

  随意翻开中国一些杰出人物的成长史,就会发现,他们都述说了母亲与父亲对其事业及人生的影响。这些家长,有许多人并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甚至目不识丁,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去具体关注孩子的学业,但却以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化着孩子、影响着孩子,这种感染和陶冶,奠定了孩子成长的基石。

  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不可替代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些什么,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身为家长,一举一动对孩子都会有着毕生的影响。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也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孩子比大人更敏感,他不但知道好坏、感情真挚,而且还有一股子“真”的劲头。因而,当你看到孩子的言行不良而为他担忧时,你确实有必要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而改善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必须要进行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不但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家长。

  家庭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它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每个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方法,都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乃至经济力量。孩子不一定要出身于一个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引航者。可以说,在指出孩子错误的同时,家长实质上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这确实是一个互相学习,和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

  有时侯,我们要想达成一种心愿,就要失去舒适的习惯,甚至需要享受痛苦。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痛苦,为的是孩子与家长的共同提升。

  ●策划、执行/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罗 淘



    关键字:家庭教育  家长  培养孩子  孩子心理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家庭教育新闻 全部家长新闻 全部培养孩子新闻 全部孩子心理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