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亲子中心

关于宝宝的数学教育点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 09:14 爱婴丛书《亲职教育方案》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的运算需要理解数的逻辑关系,依靠抽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数概念的学习是开发宝宝智力的重要途径。三岁左右的宝宝基本上能掌握初步的数概念,但是,如果从两岁左右就开始对宝宝进行数前教育,对宝宝以后学习数学大有帮助。数前教育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数前准备做得好,宝宝能够很容易的理解抽象的数概念。

  数前教育是在儿童学习计数、认数、掌握最初的数概念之前,成人为儿童组织得数学教育活动。宝宝的数前教育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感知活动,2岁后,随着孩子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的逐步发展,其观察的范围扩大了(能同时观察到事物2种以上的特性或2种以上的物体),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加长了,但观察的目的性仍较差,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因此,父母应在引导宝宝多观察的基础上,提高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和准确性。观察能力是后述比较、排序、配对、分类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随时随地的问宝宝:“这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形状的?”等问题来引导宝宝观察,还可以利用简单的镶嵌板和拼图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

  2、比较:比较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之一,是孩子认知能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教宝宝学会比较。如,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西瓜比

苹果大,3颗糖比1颗糖多等。宝宝的比较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辨别和认识上,让宝宝把需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真正地比一比,可以加深对所比概念的理解。此外,还可以让宝宝分辨冷和热,男和女等。

  3、配对:配对是比较的形式之一,也是发展儿童对数的理解所应掌握的一个基本要求。最开始只给孩子出示两对,例如,两只玩具小狗和两只玩具小猫,让宝宝学习配对。先拿出一只小狗,看一看,放在地上或桌子上;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把小猫移到小狗的下面;再拿出一只小猫,看一看,先放在小狗的右边,摇摇头或说“不是”,然后把小猫移到小猫的右边,点点头或说“是”,接此往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宝宝学会配对的方法。等宝宝掌握后,增加到三对、四对,每对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减小。以后还可以逐渐过渡到图片配对、符号配对。

  4、分类:按物体共同特征归并和分类的能力是发展数概念的一个最基本的能力。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就就有分类的能力,分类是日常生活活动不可分割的部分。宝宝的分类活动可按照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最开始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分类,颜色是最容易被儿童感知的物体特性。比如,让宝宝把红色的珠子放到红色的碗里,把绿色的珠子放到绿色的碗里,或者把大熊放到大筐里,小熊放到小筐里。此外,还可以让宝宝用勺子舀着分类。

  5、排序:对两个以上的物体按照某种要求进行顺序排列,是较高水平的比较。例如,从大到小,从高到矮,从粗到细等。开始排序时东西最好不超过5个,以3个为宜,物体之间的差异要明显。套娃、套杯都是很好的材料。以套杯为例,拿出最大的、最小的和中间的一个(这三个差别较大,宝宝容易分辨)让宝宝给它们排队。教宝宝找出最大的,然后在剩余的杯子中再找出最大的,与刚才的最大的做比较,排在最大的后面,依次类推。等宝宝熟练掌握后,可以增加排序的数量。

  6、一一对应:生活中有许多机会可以练习一一对应。例如,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需要一个碗、一双筷子,让宝宝帮助发碗、发筷子;给每个人一个苹果;给每只小熊送一朵花等。

  7、相等化:相等化体现了合成和分解的思想。2个苹果,再放上几个苹果就和3个苹果一样多?这块积木,再放上哪块积木就和那块积木一样高?这本书,再摞上哪本书就和那本书一样厚?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帮助宝宝理解相等的概念。

  8、型式排列:这是数学的一个基本主题,识别型式是理解数学的基础。例如,可以把珠子穿成两个红的,一个绿的,两个红的,一个绿的……;把积木摆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宝宝讨论这些珠子是怎样排列的,让儿童模仿型式重复排列,等熟练以后可以让儿童自己设计排列型式。

  以上8种看似与数概念无关的活动为宝宝日后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宝宝还不能理解抽象的数概念时,与其灌输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如把基础打牢,根深才能叶茂。



    关键字:早期教育  数学  数概念  抽象思维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