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家庭教育 > 家教指导 > 《父母效能培训手册》

 父母如何运用反映倾听
 2005年07月20日 09:29 《父母效能培训手册》

  在运用反映倾听时,父母并不只是扮演一台录音机,重复孩子的叙述,而是整理孩子的叙述,并找出孩子隐藏的感受,然后真实地帮助孩子呈现他们想要表达的一切情感和需求。

  此时父母要注意的是:

  1.学习“停、看、听”

  通常情绪感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父母要贴切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适当地反映出来,就有赖于父母有效的倾听。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需要“全神贯注”的功夫,包括看:眼神的接触及注视,与听:耳朵的接收及传递“我正在听”的反映信息,适时给予孩子一些反应。

  事实上,沟通并不仅是语言的交谈,有时候非语言的行为:脸部表情、眼神、手势、坐姿与音调等亦传递着沟通的信息,有些人认为这些非语言的行为所传递的信息可能比语言沟通更重要,更具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如果父母想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光凭语言交谈的沟通并不容易达到了解的目的,父母必须增强对非语言的观察和倾听技巧:停、看、听。

  “停”:暂时停止进行中的工作,注视对方,提供孩子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

  “看”:仔细观察孩子沟通时非语言的行为表现。

  “听”:倾听孩子说什么。

  2.了解非语言的信息

  父母如果要成为一位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对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了解。通常孩子会借着下列的行为表现传递着不同的感受:

  (1)脸部表情

  孩子的脸部表情会随着情绪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常见有:

  ◎哭泣:可能表示孩子心理或身体受伤、害羞、失望、不高兴、挫折、生气等的情绪。

  ◎微笑:可能意谓高兴、愉快、紧张焦虑的掩饰、蔑视他人。

  ◎掷东西:一种生气、失望、不满、受挫情绪的发泄表现。

  ◎僵直不动:可能表示恐惧、害怕、怀疑或吓呆了。

  ◎摇头:否认、不同意。

  ◎点头:同意、承认、认同。

  ◎打呵欠:意谓无聊、没兴趣、想睡觉或精神不济的心情。

  ◎眼神集中:表示专注、有兴趣。

  ◎眼神逃避接触:表示焦虑不安、缺乏兴趣、害羞的感觉。

  (2)音调与速度

  ◎说话结巴:可能是紧张、害怕、悲哀情绪的表现。

  ◎不说话:可能意谓正在思考或悲伤、沮丧、郁闷、不高兴。

  ◎说话速度很快:可能意谓得意、高兴或紧张的情绪。

  ◎重声强调某些字:可能是谈话重点内容的强调。

  孩子非语言行为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相同的感觉可以借着不同的非语言行为予以表达;当然一种行为亦可能代表各种不同的感受,具有不同意义。然而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拥有唯一独特的非语言行为表征,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感觉与情绪,改善个人倾听的技巧,重要的事情就是父母要学习注意观察与了解孩子非语言行为的意义。

  3.了解话中隐含的意义

  当父母倾听子女的谈话时,父母必须注意观察子女的非语言行为。当孩子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要不时地与孩子眼神接触,但不是紧盯不放地注视,同时要避免打断孩子的说话,表现出注意、轻松、有兴趣了解的表情,并不时地用“是的”、“嗯”、“我了解”,偶而点点头来表示你对他说话内容的注意,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父母这些种种表现最能流露“我关心、我正在听”的信息。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倾听时千万不可以到处走动、边做事边听或背对着孩子,因为这些行为可能令孩子认为你不关心他,对他所说的一切没有兴趣。此外,父母要避免对孩子说:“好啦!我想我了解,我知道你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常常会让孩子不想说了,而父母所谓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毕竟对别人的感觉我们并不能真正知道,只能猜测罢了。

  倾听最大的优点就是指出隐藏于交谈背后的感受,帮助孩子从较合理的角度来察觉自己的感受。

  以下的实例会让你更清楚整个积极倾听的架构:

  女儿:真希望偶尔也能像秀如那样生一场大病,长水痘也没关系。

  母亲:你很希望在家休息几天。

  女儿:嗯!生病可以不用上学,我却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母亲:你觉得上学的压力很大。

  女儿:对!老师什么事都叫我做,为什么当班长就那么倒霉。

  母亲:不只是有点吧!有时候,你真的很厌恶走入那个班级里。

  女儿:一点也没错,我讨厌上台演讲!讨厌发号施令!讨厌当会议主席!也讨厌老师。

  母亲:你讨厌学校的一切。

  女儿:不是全部啦!我喜欢作文、喜欢美劳、也喜欢英文和语文;但是,我讨厌教导主任,每次班会就霸占着讲台不停地讲,听了都想吐。

  母亲:你一定很讨厌听这些废话。

  女儿:嗯!说什么德、智、体、美、劳,他以为现在还有这种圣人存在吗﹖

  母亲:你觉得当圣人是一种耻辱?

  女儿:嗯!我讨厌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你知道吗﹖同学都排挤我、孤立我,说我是老师的眼线;还有一位同学,每天下课前就咀咒我被车子撞死,我快要疯掉了……。

  以上的这段对话,母亲充分地运用反映式倾听,她极力地了解女儿的内在感受,对谈中不加入自己的想法和价值判断,进而澄清了女儿问题的症结,不是讨厌上学,而是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所背负的沉重负担。

  为什么要学习倾听?

  倾听能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引导孩子说出内在感受后,就能找出问题的症结,孩子的负向情绪自然能够得到疏解,它最明显的好处在于:

  1.倾听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惧怕的心理

  因为,父母借着倾听流露出对孩子的接纳与包容,孩子从父母的反应中,感受到父母的友善态度,而能够勇敢地说出内心的恐惧。

  2.倾听能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蜜关系

  当你在谈话时,对方专注地倾听,了解你所说的一切,你必定会欣喜若狂。孩子也是一样,渴望有人了解他、包容他、接纳他。父母使用反映式倾听,他会更进一步地认识孩子、尊重孩子、更加关爱孩子,而孩子必然和父母产生更加亲蜜的互动。

  3.反映倾听能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都知道,把问题说出来,比闷在心里好多了,也比较能够看清问题的真相。倾听具有让人说话的功效,也能促使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倾听能够促使孩子愿意听父母的看法和意见

  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对方愿意听听你的想法,你也会乐意听听他的意见。因此,如果有父母埋怨孩子不听话,那就表示,父母根本没有运用倾听去听孩子的心声。

  5.倾听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说话

  许多父母用倾听和孩子讨论问题和烦恼时,他们发现孩子很会分析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倾听表示父母信任孩子有解决困难的能力。

  反之,父母若是一味地给孩子提供建议、忠告、劝解,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反而很难培养孩子成为独立自主及有责任感的人。

  运用倾听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倾听”并不是解决孩子所有困难或亲职教育的灵丹妙药,父母必需具备一些基本态度,才能将倾听的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至。

  1.父母必须有“想听”孩子说话的心意,如果你很忙,如果你很烦,那么就等到你愿意听的时候吧!

  2.允许并真诚接纳孩子可以和你有不同的想法。

  3.你必须相信孩子有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父母的信赖将是激发孩子潜能的催化剂。

  4.你必须知道情绪的感觉只是一时的,而非长久不变。人的感觉时时都会改变,恨能转为爱,失望也能被希望所取代。你毋须害怕孩子说些情绪性的语言。例如:我恨老师,我咀咒她快死掉。你要庆幸的是当孩子倒出这些屯积在内心的垃圾之后,他的心灵才能获得祥和宁静。

  5.你必须尊重孩子是个完全独立的个体。有位知名作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借给我们的一把琴弦。试问,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有能力永远霸占着这把琴弦﹖当你体会到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你会允许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你只能“陪”孩子走过苦涩,却绝不能替他解决问题。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运用倾听时,必须配合上述五项基本态度。否则便会显得空洞、虚假、毫无诚意。

  倾听可能面临的危机

  1.不习惯

  很多父母说:重复孩子的话,那多不自然呀!倾听并不是要你像鹦鹉学舌般地把孩子的话照说一遍,而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如何从交谈中,正确地解读孩子说话信息中所传递的情感。

  如果父母尚不能正确地掌握孩子的意思时,可以真诚地对孩子说:“我真的很想了解你,你愿意把刚才所说的再说一次吗﹖”“我不知道是否弄清楚你的意思,也许你可以再说得具体一些﹖”

  父母此时借着孩子的重复表达,来求证自己对孩子了解的正确程度,然后再给予回馈。

  2.不要强迫孩子做感受与情绪的分享

  倾听是一种开放式的交谈,也许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可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建立坦诚开放的心胸。孩子也许可以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情绪,也可能保持沉默,不说一句话;甚至离开或否认父母所说的一切。然而,不论孩子做出怎样的反应,父母都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并接纳孩子的反应,父母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马上要说,父母在往后的日子中,仍然有很多机会表达自己帮助孩子的意愿。

  有些孩子也许从来没有与他人分享情绪的经验,所以孩子并不习惯与别人分享,当父母面对孩子沉默的反应,并不意谓父母倾听失败。大多数孩子如果拥有一次被接纳的感觉后,他就会乐于与别人分享。因此父母与孩子必须先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接纳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鼓舞孩子与父母分享的勇气。

  3.正确地反映孩子的意思

  当父母企图了解孩子的意思时,过或不及的反映倾听,会丧失了原有的好意,造成伤害孩子的事实。因此父母必须尽量使用适当且正确的形容词来反映孩子的意思。基本上,父母稍微夸大的描述反映会比一针见血的了解更令孩子有安全感,因为父母一针见血的了解易形成孩子的误解,当父母表现较夸大其词的反映时,孩子会加以澄清,并能体会到父母企图了解他的用心。

  另外,有些孩子会传达一些不完全的信息,令父母感到迷惑,不知所以然。这时父母可以反映所接受的信息,并等待孩子进一步仔细的说明。当然父母也可以说:“你可以告诉我怎么回事吗﹖”借着发问让孩子呈现更多信息。

  至于孩子较强烈的情绪,在使用字词上也很重要。如果父母能正确且适当使用“非常”、“很”、“实在”的字眼,可以有助于传递“我了解你”的信息。也许父母可以很正确地反映出孩子的意思,但却因用词的不当,使孩子极力否认父母的反映。所以当父母反映孩子意思时,除了要正确外,在表达反映时更应注意措词,避免激发孩子的抗拒或防卫,而产生负面效果。

  4.避免问太多问题

  倾听时,在信息收集阶段,发问是必需的。如“然后呢?”、“你觉得如何?”、“你愿意告诉我吗?”,但是当拥有足够的信息时,父母不要继续发问,而应反映出你的了解与当时的想法,而且尽量使用“你似乎觉得……﹖”。

  5.多利用时间倾听

  改善亲子问彼此的关系是需要花费相当心力与时间,父母必须多留一些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欲告诉父母一些事情,而父母正在忙,应婉转地向孩子说明,并与孩子约定确定的交谈时间。

  当然父母也可以借着逛街、打球、看电影的机会,与孩子进行分享,而其谈论的话题并不见得要局限于某个问题上打转,或许可以找些彼此共同感兴趣的事情而交换一些意见。因为反映倾听并不只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包含了解对方交谈的真正意思,增进双方的了解。

  6.反映愉快的感觉

  亲子间倾听不仅是反映与接纳对方不愉快的感受,让孩子得到发泄和关怀,形成“我被了解”的感觉,而且对于孩子兴奋、愉快的情绪,父母也要予以适时反映,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悦。

  7.不要过度倾听

  父母千万不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全部加以反映,否则会使孩子感到害怕而不敢表达。特别是彼此还没有建立良好关系基础时,过度的倾听,常会使孩子产生退缩行为。事实上,过度的反映倾听对孩子而言,可能造成增强孩子不良行为目的的结果。所以父母只要真实地反映自己所获得的信息,千万不要太急于猜测或太敏感的反映,造成孩子产生突然被了解或赤裸裸被了解的恐惧。

  8.不要期望自己十全十美

  人生难免会做错事,父母不要期望自己是完美的倾听者,如果你真的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但是却不能正确反映孩子所试图表达的感受,这样的情形是难免的。所以无论如何,父母不需要害怕错误的反映会造成对孩子的伤害,更不需要企求自己是完美的倾听者。

  当然,有些父母虽然做了反映,但是孩子仍然保持沉默。实际上沉默并不可怕,孩子的沉默也许是在思考父母所说的,整理个人的想法,或考虑如何表达;当然也可能是一种抗拒。所以面对沉默,父母只需等待和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沉默一直持续时,父母可以表示:“你似乎对我所说的很不以为然﹖”大胆地猜测孩子沉默的原因,并加以澄清孩子是否在抗拒。

  如果父母怀疑孩子的言行是为了获得你的注意、报复等偏差行为目的时,父母可以用肯定与婉转的口气告诉孩子你不能帮助他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你相信他能自己找出解决之道,或是转移话题,这都是处理的方式。虽然孩子不喜欢你这样的反应,但最后孩子终究会了解你用心良苦,而愿意努力解决问题。

  有时候,亲子的沟通可能是一种父母与孩子间的心理游戏,彼此会设计许多陷阱故意引诱对方中计。基本上,父母要小心处理,不要故意与孩子进行心理游戏,因为这样的行为有时候会造成亲子间很严重的裂痕。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它并不是一种心理游戏,而是基于尊重、接纳的前提下,形成安全的沟通气氛,传递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护,形成一个开放的沟通气氛,以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重点提示

  *沟通与倾听

  1.沟通由倾听开始,且表示你听到孩子的感受和意思。

  2.正确的倾听包括眼睛的接触和姿势,明确的表示你在听。

  3.避免抱怨、批评、威胁、训诫、刺探和讥笑。

  4.以你对待最好朋友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

  5.互相尊重包括接受孩子的感受。

  6.“倾听”包括听孩子的感受和意思,并叙述一遍,使孩子感到被了解。提供孩子一面镜子,使他更清楚的看见自己。

  7.学习能明确叙述其他人的感受,并以一种开放式回应表示。

  8.避免使用忽视孩子感受的封闭式回应,避免转述我们未曾听过的或不懂的。

  9.让孩子学习拒绝在冲动之下强行解决问题。

  *促进沟通的语句

  1.你的感觉……

  2.你的意思是……

  3.请告诉我你的意思是……

  4.我想你的意思是……我的想法对吗?

  5……这是你想说的吗?

  6.这件事给你的感觉是……

  7.当我这么说的时候,你的感觉如何?

  8.请你帮助我了解你的意思,因为我有一点搞迷糊了。

  9.我是否做了什么事使你觉得生气?

  10.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你对我的感觉有所不同?

  *封闭式回应与开放式回应的区别

 封闭式的回应

 开放式的回应

 听者不愿接受、不愿了解,否定了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  倾听者能接受孩子所感受的、所说的,表示他们承认孩子有表达自己感受的权利,显示听者了解对方的感受。

  *封闭式与开放式回应的实例对照

 孩子的话

 封闭式的回应

 开放式的回应

 我决不再和他下棋  你为什么不忘了这件事?他可能是无意的。  你真的生他气了
 我真的做不下去了  现在你不要这样说,你才刚开始  这件事对你似乎很困难
 你是世界上最差劲的母亲  不要那样对我说话  你对我很生气
 看我的新模型  做得很好……,但现在我没有空,请你先走开  你真的做得很高兴
 我不想理大华了  对朋友不可以这样  你怕大华会批评你?

  动脑筋

  一、情境问题:

  冷冷的早晨,母亲唤醒沉睡中的小芬,谁知小芬却对妈妈说:妈妈!我讨厌上学,今天不想上学,明天也不想上学,以后天天都不去上学了。

  国小二年级的小芬对学校的生活一向适应良好,为什么她会发出这样的信息呢?母亲猜想到,可能是昨晚功课没写完,所以在逃避上学。

  1.小芬的目的是什么?

  2.一般典型的传统父母会有什么反应?

  3.这种情境,使用”倾听”你会怎么说?

  二:对下列每一句话分别提出封闭式的回应和开放式的回应:

  1.我不喜欢你总是问我给谁打电话!

  2.老师常偏袒小英,不公平!

  3.我不想穿这件夹克,样子过时了!

  4.我没有准备好明天的考试,我明天不上学了!

  5.为什么总拿我和表哥比?我不喜欢!

  6.我不喜欢你批评我的明星偶像!(沈金慧)



    关键字:父母效能  倾听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父母效能新闻 全部倾听新闻 全部亲子关系新闻 全部亲子沟通新闻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