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智力与早教

 儿童大脑发育和玩电脑游戏
 2005年08月16日 07:19 《父母宝贝》

  在日本,关于儿童大脑发育和玩电脑(电子)游戏关系的讨论,近年非常热闹。日本算是电子游戏的“始作俑者”,自1983年家用电子游戏诞生之后,日本的著名大公司就不断创造轰动全球的商品,诱惑数以亿计的世界儿童,也惹恼了全球关心孩子教育的父母。

  在电子游戏飞速发展20年之后,日本人主动探讨它的因果得失,虽然晚了些,却总比漠视不理好一些吧。

  日本大学医学院森昭雄教授发现,常玩电脑游戏的人,缺乏表情,自我克制能力差,大脑额叶的β波类似痴呆症患者。

  “电游(玩)大脑”的名词,是由日本大学医学院的森昭雄教授提出的。这位专攻脑神经科学的医学博士,近年致力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研究,却在偶然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某些以操作电脑游戏为业的人,出现与痴呆患者相似的脑电波现象。这一发现,使教授将研究重点转向青少年和儿童的大脑,探讨他们长期受电子游戏操纵后产生的异常,他在2002年发表的《电游大脑的恐怖》(NHK日本放送协会出版)一书,造成日本舆论哗然,引起社会各界对“电游大脑”的议论和研究,迄今方兴未艾。

  依据森昭雄教授的说法,人类大脑的额叶部位,主司创造性、感情、意志力和思考能力,可说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核心部位。如果额叶的功能减退,孩子会变得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判断能力降低,对人对事冲动甚至产生暴力倾向。依照森教授做的脑电图测验结果,人类在热衷电子游戏的时候,额叶的β波活动量会突然降低。他又统计发现,由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开始,每天玩电子游戏1小时~2小时,直到上大学,β波大量减少甚至消失,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脑波状态相似。这种人的特征是缺乏表情,对周围人、事漠不关心,常自行其道或欠缺羞耻感,譬如在公共场所当众喧嚷或做不恰当动作等,这类“电游大脑”型的人,因为自我克制能力减退,所以容易诉诸暴力,又因长期陷于虚幻世界,认识现实的能力降低,无法判断自己行为的后果。

  北海道大学医学教授泽口俊之从动物实验结果中发现,除非是双向沟通的成长环境,否则无法让幼儿大脑发达。而电脑游戏,只是单项刺激。

  除了“电游大脑”之外,日本近来还有“半电游大脑”的说法,也就是长时间看电视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据日本“广电和青少年关系委员会”的抽样调查,东京地区的小学六年级学生每天看电视1小时-2小时的就占27%,其中超过5小时的占5%。现在日本小学每年的上课时间约700小时,如果每天看2小时电视,一年就有730小时,可以说看电视比上课的时间还长了。小学教师阴山英男写的畅销书《如何奠定真正的学习能力》中说到:“依他的教学经验,每天看电视超过1.5小时的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常无法提高。”另一方面,日立家庭教育研究所的方道子所长,对180名婴幼儿做看电视和录像带的调查,发现每天收视时间超过2小时的18个孩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缺乏表情,视线游移不定,不善与小朋友交往等。著有《幼儿教育和脑》的北海道大学医学教授泽口俊之则认为:“依据动物实验结果,环境是培育大脑的重要因素,但单方面刺激的环境却没有效果。除非是双向沟通的成长环境,否则无法让幼儿大脑发达。”

  《父母宝贝》总结

  作为一名电子科技时代的家长,您是否在替孩子准备的圣诞老人的大红袜子里,不再塞进软绵绵的绒毛熊,而是硬梆梆的游戏光盘?而这样的举动,是否在塑造“电游大脑”的后备军呢?

  森昭雄教授提示父母,儿童脑神经网络的组成到10岁为止,而在此之前,除了尽量让孩子少接触电脑游戏外,父母要给予孩子充满亲情的家庭环境,并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充分培育孩子的视、听、味、嗅觉和动作能力;多安排亲子共读的时间,为孩子朗诵童话、神话故事,以培养孩子灵性,让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的滋养。(文/邹育如)



    关键字:电脑游戏  电子游戏  大脑发育  家庭教育  

  爱问(iAsk.com)电脑游戏 相关网页约207,176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