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1日起,北京市开展为期1年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以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校园礼仪等为主要内容,普及文明礼仪知识。这也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礼仪之邦,在经过反覆挫折之后,再度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风貌的新契机。抓住这个机会,为父做母者重温一下文明礼仪,塑造文明礼貌的家庭,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从小懂得礼貌、遵守文明的行为规范,会对其健康成长起到相当有力的支撑作用。
子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现在的婴幼儿各方面的发育提前,两三岁的孩子已经分得清你我,会鹦鹉学舌,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懂得别人态度的好坏了。这应该是对他们进行礼貌训练的开端。如果家长不重视,将来孩子缺少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那可真是“子不教,父之过”了。
我们经常听到社会上对个别青少年学生缺少文明礼貌行为的责怪声,在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喧哗,随手乱扔废弃物,买东西交款不排队,上公共汽车乱挤等不良行为,真是屡见不鲜。老辈人瞧见了会说,“这孩子缺家教。”这话真的一点儿不假,就连几岁的娃娃身上也会出现不文明的行为。不信,咱们举几例瞧瞧:
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公园里,许多人在玩碰碰车,忽听几声叫喊:“王建国,你给我回来,我还没玩够呢,我还要玩。”大家寻声望去,原来是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在叫他爸爸。有好事者说:“怎么这样与长辈说话,真没礼貌。”男孩回了一句:“你管得着吗?我叫惯了。”那个爸爸赶紧抹稀泥:“对不起,他是叫惯了。我们家父子平等。”这事让外人看着怎么不那么对劲儿,有这么父子平等的吗?分明是没有礼貌,家庭伦理道德缺失。
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两家人能不结冤家吗?
上述的事情,说大不大,可确实与文明社会的精神风貌差之千里。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根子恐怕还要在父母这里找。老话讲,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就是比喻高雅的气质、文明的举止,需要从小塑造,而且是一个家庭重要的责任。年轻的父母决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妄想等他长大要参加工作时,一天早上就能洗心革面了。
传承文明礼仪
作为古老的文明礼仪之邦,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民族特色的礼仪、家规应该得到传承。如:清晨即起,打扫庭除。如: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现在许多地方又开始大兴国学,教幼儿、小学生诵读古诗文。诵读的目的不在背了多少诗文,而要领会和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里,由于一个孩子的金贵,容易形成以孩子为中心,于是长幼、父子都不分了,该具有的礼貌、该订的规矩都不复存在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文明礼仪需要根基,失去了根基,就等于丢掉了中华民族的特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教孩子学礼仪、懂礼貌,是责无旁贷的。《弟子规》中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规则通俗一点说就是尊敬父母,听从父母的教诲,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应该让孩子从小记住,代代相传。与此相关的礼仪还有很多,大都是家庭需要立的规矩,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看起来好像刻板了些,但确是文明人的最基本的行为。现行哪一家有外资背景的大公司,在员工的言行上不是这样要求的呢?还有像“尊长前、声要低”,不要高声和长辈讲话;“问起对、视勿移”,眼睛看着对方,礼貌地回答问话,等等。这些古代《弟子规》中的规矩,不仍然是现代求职面试礼仪培训中的重要内容吗?
我们做父母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文质彬彬、举止大方高雅的人,那么就要从两三岁的幼儿期开始训练。从最简单的站立、坐姿、走路、说话教起,订立一些规矩,告诉他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经常提醒他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用你的爱心塑造他言行举止的每个细小方面,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使孩子慢慢地领会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和道德情感。正所谓:树要早浇,人要小教。幼小时培养的文明习惯,会让其享用一生。
立规矩 勤训练
时下里,一些高等学府经常会为学生开礼仪讲座,教些公众场合或求职面试的礼仪。实际上,好些最基本的礼仪都是应该从幼童起就培养的,现在却要到大学补课,真让人扼腕叹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别再变为头脑聪慧、道德缺失的“残疾人”,做父母的一定要及早担负起责任。我们的前辈有许多好的家传规矩,借鉴一下并加以完善,完全可行。关键在于父母要用耐心与恒心,去一步一步雕琢磨练孩子的品行。例如:
教会孩子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语言。父母先行示范,在家中恰当地使用,给孩子做出榜样,然后再教孩子说。当他忘记使用这些礼貌语言时,父母轻声提醒,反复纠正。比如孩子说:“我要吃饼干,快给我拿。”你轻轻摆摆手,告诉他:“你忘记该怎么说了吗?”孩子改口:“妈妈,给我一块饼干。”“很好,还差一个字。”你提醒着。“妈妈,请给我一块饼干。”“真棒。”你把饼干递给他说:“还有一句……”孩子马上反应过来:“谢谢妈妈。”这种语言的训练过程像是在游戏,孩子会很乐意接受,反反复复的磨合之后,文明礼貌的语言习惯就会养成。
教孩子尊重长辈,见面主动问好。教孩子遇见长辈热情问好,见了老师要行礼。对师长说话要称呼——“您”。家中团聚请老人、父母先坐。假如你带孩子在外碰到他没见过的陌生人,告诉他要主动问叔叔(阿姨)好。当来家里作客的长辈要离开时,提醒他说“再见”或挥手表示告别。你要向他讲清楚,有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教孩子与邻里和睦相处。要求孩子进出家门见了邻居主动问好。在院子里、楼道中邻里相遇不抢道,主动让别人先走。孩子到邻居家找小朋友玩,要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入。楼房的住户,一定要叮嘱孩子不在家中蹦跳、跑步、拍球、敲打地板,不要影响楼下邻居的休息。让他了解地板发出的吵闹声会妨碍楼下邻居的生活,使人家得不到安静,心里很不舒服。
教孩子文明用餐。家居日常用餐先请老人、父母入座,等长辈动筷子后再吃饭。对幼童可实行分餐,给他一个小盘装上不同的菜,保证吃完,不浪费。对已会用筷子的孩子,要求他不要只夹一个盘子的菜,不要拿筷子在菜盘里乱扒拉,不能吃独食。饭桌上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边吃边玩。盛到碗里的饭菜要全部吃完,不要剩饭。
教孩子与小伙伴友好相处。告诉孩子和小伙伴玩耍时,要互相谦让,不要抢人家的玩具,不要耍霸道脾气,更不能打人骂人。如果孩子抢了小伙伴的玩具,要及时制止,告诉他“这是不好的行为。”“你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他会不高兴,会难过的。”提醒他把玩具还给小朋友,向人家承认错误,说对不起。
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训练的方法和内容还有很多,各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孩子的道德情感还没有发育完善之前,用讲故事、打比方的方式,以他能听懂、可以理解的语言讲述文明礼貌的作用。例如:小熊请客,怎样招待小狗、小兔、小公鸡,都用了那些礼貌用语,等等。用这些故事说明好孩子应该有哪些好行为。唤起他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的幸福感,循序渐进地形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旧规新释
坐有坐相。坐在椅子上,上身要坐直,不左右摇晃,不跷椅子腿。
站有站姿。站如松树,不斜靠着墙,不能身子八道弯,不能摇门框。
吃有吃样。细嚼慢咽,不狼吞虎咽,不挑食,不用筷子在盘子里乱扒拉。
说话清晰,吐字清楚。回答提问声音洪亮,公众场合细语轻声不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