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回放:
阳阳的爸妈是典型的“奋斗型”精英人物,经过了一番事业的打拼,在而立之年他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结晶——阳阳。由于工作太忙,孩子一直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轮流带养。
好工作加上宝贝儿,可以说生活没什么缺憾了。可是,阳阳爸妈最近非常心烦,因为他们家的宝贝儿子——阳阳,闯祸了。在幼儿园一次办家家的游戏中,本来就霸道不听话的阳阳把邻座小女孩的头给砸破了。这下可好,全班小朋友都怕他,还叫他“小螃蟹”,他们强烈抗议阳阳和自己同班,阳阳只好转去别的幼儿园。
通过这次事件,阳阳爸妈开始认识了解和观察自己的儿子,原来阳阳的霸道体现在方方面面:哪怕是一个玩具被人家动过了,哪怕是妈妈多夸奖别的孩子一点,哪怕是……这种种细微之处都能引起“小螃蟹”的霸道行为。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克制,一味地按照自己的心愿做,这就是自己的儿子。
而更让他们不安的是,自己似乎正是儿子形成霸道脾气的“帮凶”。回忆自己过去带养孩子的点点滴滴,他们发现,自己似乎对阳阳一直用一种宠爱和亏欠相交织的心情在养育孩子。因为孩子全权交给父母照料,也因为陪孩子的时间实在太少,所以就在周末的空闲中,孩子要去哪里,要干什么都同意。有时候,孩子真得是要什么有什么,为了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要钢琴,就给买钢琴;要英文录像带,就给买来。可是孩子玩一样,丢一样,弄一样,还坏一样,也不懂得珍惜。点点滴滴,让阳阳爸妈觉得觉得,他们的确要在育儿方式上有所改变了。
要改变教养方式,关键在于知道问题的所在。那么,为什么“小螃蟹”为什么会横行霸道呢?阳阳爸妈在教养上又出了什么问题?“小螃蟹”能改善吗?
为什么“小螃蟹”那么霸道?
天生气质所致
个人的气质不同是形成孩子霸道的因素之一,有些孩子气质属于胆汁质,这种类型的孩子容易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表现出鲁莽、冲动以及易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容易间接导致孩子霸道行为的产生。
父母对孩子的宠爱
阳阳的爸妈在儿子的教养问题上仍然采取了比较传统和简单化的教养方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来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这样孩子容易产生“我要的就是我能有的”的物权概念,这种错误的概念认识会反映到其他行为上,孩子就会认为“别人的东西如果我要,我也能得到。”而实际生活中,这就是标准的霸道行为了。
隔代教养
隔代教养也是造成孩子霸道的原因之一,比起父母来,慈爱的祖辈会更加纵容孩子的一切行为。而且多个教养者也容易引起孩子对正确、错误的概念混淆,比如孩子要买一样玩具,父母是不同意购买的,一到祖父母那里很爽快就给买了,久而久之,孩子会对事物对或不对的概念产生混淆。对于自己的霸道行为,孩子也不会意识到这是错误的。
霸道儿会有哪些表现?
孩子会执着于他要的东西或是想要做的事件中,也就是他要什么就要有什么。
有的孩子会执着于某一件事的程序,别人的意见不加以领会和关注。
有些孩子要别人做的事情别人一定要干,例如要父母帮他搭积木,那么无论父母多忙,都必须陪他完成。
有的孩子则是遇事不如己意,便会采用大哭大闹方式来表达。
有的孩子霸占别人的玩具,或者不肯分享自己的玩具给别人。
还有的孩子会用抢夺的手段来得到自己要得到的东西。
驯服霸道儿
由于霸道的行为产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纠正孩子的这类行为,也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
短期效应:冷处理和说理结合来克制孩子的霸道
当孩子出现霸道的行为时,可以把孩子放在一个安静的无人区域中,但要在父母视线范围内,不理孩子任何的哭闹行为。在孩子情绪渐渐稳定后,与孩子尝试沟通,并且讲述不可以霸道的理由。这种方法对于遏制孩子霸道的行为,效果是不错的。但这只是一种短期的隔绝手段。
长期效应:长期的言传身教来改善孩子的霸道
孩子的霸道是儿童自我中心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帮助孩子多从别人的角度理解事情就是治本之道。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圈,多给孩子和他人交往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对于独生子女来说,可以带着孩子多参加社区的活动,或者与幼儿园中其他家庭保持亲密的联系,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与1~3个小伙伴一起活动,家长通过观察孩子与其他孩子的交往可以为他们改善儿童独霸的行为提供很多素材,也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儿童在交往中,正向社交策略的形成也有助于减少儿童的抢夺行为等。当孩子了解到,抢夺不是达到目的的最佳方式后,他们抢夺等霸道行为的发生频率就会下降。
提醒:养育者的教育观点要一致
从教养者方面来说,还要做到家庭成员观点一致,即祖父母、父母的对一些问题的决定要一致。不能因为孩子短暂的哭闹等行为,而改变自己的决定。就某件事,父母事先可和孩子共同商定原则,取得孩子得同意,之后就要坚持执行,不可轻易妥协。这样,逐渐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对错概念的形成,会让孩子提高对自己的约束力。
孩子的霸道行为,有天生的气质因素,但后天家长的培养策略也很重要。事业成功的父母,尤其要关注孩子的这类行为,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多给孩子些关爱,懂得拒绝孩子的非分要求,都需要家长们下一番决心。(撰文/朱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