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素质教育 > 智商与情商 > 《打开孩子情绪的瓶塞》

 停止做一个闹钟爸妈
 2006年03月07日 10:07 《打开孩子情绪的瓶塞》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着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动作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忙碌的一天开始,孩子的起床、吃饭、上学、做功课、洗澡、睡觉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遗憾的是孩子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父母常有的普遍困扰,只是不知道自己成为了“闹钟”妈妈或爸爸,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着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不是那么清楚自觉,无论如何,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者是否能停止做“闹钟”,是否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辞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的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的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利武器,当然,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关键字:情商  情绪  闹钟  习惯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570,000篇。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