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童书编辑和妈妈的双重身份,谢家文将分别从专业和为人母的角度出发,去诠释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广大家长能够多花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及早建立多元化的科学世界观。
“儿子明年就上二年级了,再给他看图画书是不是太浅了点?”
“我的女儿才2岁,应该给她看什么书呢,她看得懂吗?”
“应该怎么样帮孩子去选书呢?”
…………
作为一名童书编辑,经常会被朋友们这些苦恼的问题所缠绕,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要慢条斯理地告诉他们,别着急,放轻松,慢慢来。
适龄不是选书的惟一重点
有关给孩子选书的诸多问题,文学大师罗兰·巴特有一句名言很适合来做答案:“作品完成之后,作者就已经死去,无权过问读者的诠释。”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读者的生活体验和读书视角的不同,所以同一本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即便是同一本书由同一个人去阅读,如果是阅读时间或阅读地点发生改变的话,那同样有可能导致阅读心境的改变,从而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收获。阅读,归根到底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心理活动。
我的女儿也是刚满1岁,从她稍稍会坐开始,我就拿书给她看,可是她只会咬!没办法,咬就咬吧,至少不会不喜欢书啊,咬久了她自然会看看究竟咬了什么东西,慢慢的,女儿就学会看书了。
同样一本书,邻居家5岁的婷婷看图说故事,我1岁的女儿就是看色彩、看图案,当然也会哇哇乱叫一通,虽然您听不清楚她在讲什么,但是你可以感觉到,她对书是很感兴趣的,所以,这本书究竟是适合5岁的宝宝还是适合1岁的宝宝看,还真说不清楚。
至于图书中的图片和文字的比例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只要是宝宝爱看就好,要知道宝宝一般并不会关心文字的内容,他们喜欢的,就是拿起书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虽然他们说的故事我们听不懂,没有逻辑,也不符合情理,还总是反复说同样的话,但是他们确实说的很精彩,因为他们在思考,在表达,这才是更重要的。
光明与黑暗并存
我们希望孩子的世界永远充满阳光,我们不希望孩子看到这个世界上的黑暗和丑陋,这样一种出于保护孩子的心态,我也曾经有过,但是,真善美和假恶丑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终有一天,他们会接触到这些不那么光彩的东西,与其让孩子意外地突然面对,还不如让他们在平时就对这个世界有一个真实的了解。
有一部电影大片叫《美丽新世界》,里面那个把战争伪装成一场游戏和孩子玩的爸爸,一直到最后他死的时候,他的孩子还以为是在玩游戏,始终没有感觉到一点战争的痛苦。
可是,这样做究竟合适不合适呢?为什么不告诉孩子真相呢?那是因为我们太爱孩子了,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痛苦,如同《美丽新世界》中的那位爸爸一样。可是电影终究是电影,在平时的生活中,欧洲人和孩子们谈起战争、死亡、犯罪等是很坦然的,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有残暴的一面,应该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太多的无常,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面对意外时不感到茫然,更不会感到惊慌失措。
尊重与等待,和孩子共分享
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并且尊重孩子有自我调节心理活动的权利和能力,不要怀疑他们懂不懂,不要担心他们了解不了解,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光线充足的环境和书,然后,就是等待。等待着孩子有一天来和我们交流读书心得,和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可是,如果一直也等不到这一天呢?
那是您的等待还没到结束的时候,请继续,即便是最后仍旧没有等到,那你也只能——沉默。要知道,孩子有孩子的世界,他和我们一样,是独立的一个人。(文/谢家文 资深童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