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幼儿教师给我讲了两个令她啼笑皆非的故事:
为了让孩子了解金鱼,老师弄来了一只鱼缸,买了几条小金鱼放在里面。午休时,老师惊讶地发现所有的金鱼都被晾在饭桌上,奄奄一息。老师火冒三丈,冲到午休室大声询问:“金鱼是哪个小朋友拿出来的?!”睡在墙角的浩浩从床上爬起来,小声说:“老师,是我。小金鱼一直游泳会累的,我让它们跟我一起睡觉休息。”这位老师一时无言以对,庆
幸自己没把斥责的话说出来,否则,伤害到的将是一颗善良的童心。
院子里种了几盆“一串红”。课间活动时,老师突然发现小钟正往花盆里撒尿,赶紧走过去打算制止。可是小钟已经尿完了,回过头笑着对老师说:“老师,小花渴了,我喂点水给它喝。”老师一怔,到了嘴边的话顿时改为:“好孩子,老师刚才听见小花说话了,你知道它说什么吗?”小钟一脸疑惑地望着老师。老师蹲下去摸着他的脑袋说:“小花说,你刚才喂它喝的水太咸了,不好喝,小花现在想喝点淡水,该怎么办呢?”小钟一下子醒悟过来,转身跑开了。不一会儿,他从盥洗室端来一小壶水,浇在了刚才尿过的花盆里。
听了这位幼儿教师讲的故事,我不由得感叹:这真是两个美丽的错误!
孩子的知识有限,难免因为缺乏经验或常识而犯错,但这些“错误”的背后,却往往隐藏着孩子珍贵的童心和美好的愿望。面对孩子啼笑皆非的错误,请大人们先稍稍放慢斥责的步伐,保护好他们水晶般的心灵,再告诉孩子正确的知识和做法。有时,宽容的力量比惩罚更大,纯真的童心比正确的行动更难能可贵。
换个方向就睡着了
●文/广东省科学院幼儿园 高智英
幼儿园孩子传统的独立睡床通常是四面围拢起来,在边上留个口给孩子上下床。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孩子睡下,应该头朝围拢的一端,脚伸向开口的一端,这样才安全。
有段时间午睡巡查时,我发现京京连续几天辗转翻覆就是睡不着,细细一看,原来是靠近枕头边上的那块草席破了个洞,他手上正抓着那扯下来的草条玩。我本想批评他,但又怕影响其他熟睡的孩子,只好坐在他身边哄他睡,但京京仍然睡不着,还不时伸手摸摸那个破洞,直至起床。
离开睡室前整理窗帘,猛一抬头,我发现窗户就在京京躺下平视的前方,虽有窗帘挡住光线,但还是显光。我不禁想:也许是光线刺激到京京,才使他睡不着觉。
第二天午睡,我记着昨天的问题,观察了寝室周围的环境,小床已没有地方可以容纳它改变方向,而孩子很可能就是因为睡的方向影响了睡眠状况。考虑到京京平时比较听话,不怎么出乱子,我就让他头朝背光的床口,逆位躺下,再叮嘱他几句,没多会儿,京京就睡着了。
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正如心理学所说,幼儿期的直觉行动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孩子的感觉都很灵敏,但却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述这种感受,往往通过行动这一外在表现得到体现。而老师的传统权威和思维定势又阻碍着孩子的真实表现。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用心领悟孩子的心思,善于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实施灵活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文/吕迎春 图/崔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