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拨打唐建虹的电话,就会听到有趣的彩铃:一个奶声奶气而又吐字清晰的童音说:“……你找我妈妈呀?我问问她接不接。不接呀?喂,我妈妈说她不在,你昨天再打,前天再打也行……”让人忍俊不禁。这段彩铃就是唐建虹的儿子录制的。除此以外,他还为集美家居、北大网校、伊利食品等录制过彩铃,徐建虹笑说,吕方洲和彩铃公司关系处得不错,往往徐建虹只在录音棚外面等,吕方洲可以和工作人员有模有样地合作。吕方洲还是一家著名奶粉、以及空中客车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小家伙的成就感也挺强,每次到了超市,总是
说:“看看我的奶粉”。
宽松的环境最重要
唐建虹的主要工作是亲子教育,她认为教育手段虽然重要,但是为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更重要。唐建虹自己就是很开朗的人,一出了月子,她就带着孩子到处走,自己不怕累,也不嫌麻烦,让孩子见世面,与人多交往。结果孩子与人交往能力很强,善于表达自己,不害怕新环境和陌生人。半年前,两个人一起去肯德基,妈妈负责占座位,小方洲一个人到柜台点餐,很有礼貌地请服务员拿盘子帮他把食物端到座位上。一次为了拍广告,工作了整整一上午,换作同年龄的孩子,如果累了常常用耍赖来表达,而吕方洲一本正经地对摄影师说:“我实在太累了,能歇一会吗?”
由于了解幼儿心理,唐建虹不会像有些家长那样把一些事情都归结为孩子淘气,她说,很多孩子的行为:在沙发垫子上跳来跳去、扔东西、玩水等,其实都有道理,那是幼儿在发展自己的某一项能力,只要不太出格就行了,过分干预其实是在遏制孩子的成长。 有一个阶段,孩子老认为自己是一条小蛇,喜欢在地上扭动身体、翻来滚去,还要求妈妈和他一起爬,唐建红想到孩子可能到了身份敏感期,就配合孩子一起在地上爬来爬去,母子俩玩成一团、笑成一团,保护了孩子的想象力。
唐建虹说儿子在自己家里地位很高,家里的大事小情都跟孩子说说,让他了解并发表一下意见,也鼓励孩子有要求和想法就要表达出来。春节前小方洲对妈妈说:“妈妈我累了,不想录彩铃了。”唐建虹就回答:“好吧。那你要自己对公司的那个阿姨说。”于是小方洲自己去和彩铃公司的员工商量,停止了合作。春节过后的一天,小方洲又对妈妈表示希望以后接着录音彩铃,妈妈也同意了,代替小方洲打电话给彩铃公司。唐建虹认为孩子的变化是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的,不愿意做的时候不给压力,愿意做的事情妈妈可以帮助创造机会。
唐建虹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从来不当着外人批评孩子,即使是在公共场合儿子闹得厉害了,她也会把孩子抱到一边悄悄地批评。这对妈妈也是一个考验,因为有时的确很生气,也要使劲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发火,就事论事地批评孩子,给孩子讲道理。在讲道理、不乱发脾气的环境中长大,孩子也变得很讲道理,说话算数。
妈妈保持乐观心态
唐建虹的家庭多少有点特殊,丈夫是比较特别的警察,有时一周回家一次,有时两周才能回家一次。但是儿子并不排斥爸爸,爸爸一回家,两个人就玩在了一起,感情非常好。
其实在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如果父亲总是出差,很多4、5岁的孩子会经常发烧生病,依靠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但是从小方洲身上从来看不到类似的情绪,唐建虹觉得,孩子的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当妈妈对于婚姻很有安全感,爸爸妈妈的一些亲密举动也不避开孩子,对爸爸的出差很习惯、对爸爸的事业很支持,从来不抱怨,而是很乐观,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很糟糕。当唐建虹成为园长,周末要上班,孩子也没有显现情绪不愉快,也没有缠着妈妈,显得很“粘人”,这主要是家庭成员始终具有乐观的心态,孩子的安全感就很好。
一次小方洲问:“妈妈,我想住在幼儿园里一天,你会不会不接我?”妈妈高兴而简单地回答:“可以住,妈妈很高兴你能单独住,妈妈会去接你;什么时候你不想住了,那就不住。”然后就把孩子教给了老师。换有的妈妈,可能马上反对,因为自己不放心,怕孩子晚上想家哭闹;有的妈妈觉得这正是锻炼孩子的机会,叮嘱个没完,焦虑情绪暴露无遗;有的妈妈没准还会伤心:自己对孩子这么好,孩子居然不依恋妈妈,想单独住……小方洲在幼儿园住了一晚,老师说他表现不错。后来他不想住园了,妈妈也没说别的。
每天讲“吕方洲的故事”
唐建虹从不认为孩子最重要的是“听话”,所以她从来不说这两个字。她说有时候用“表现好”来要求孩子,这样客观性强一些,孩子也会增强自律意识。
最近孩子迷上了每晚听妈妈讲“吕方洲的故事”。唐建虹每天晚上把孩子一天的表现总结一下,编成故事,主角就叫“吕方洲”,先讲儿子表现好的地方,叫“乖故事”,把儿子表扬一下。然后再讲“不乖的吕方洲”,当然,表现不好的地方每天只讲一个,争取每天让孩子改正一个小缺点,讲多了孩子会记不住。现在,一到了睡觉时间,儿子就要求:“妈妈,该讲吕方洲的乖故事了!”如果这一天儿子的表现乏善可陈,讲故事前,自己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唐建虹觉得这个方式对孩子成长很有效果,因为4、5岁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没发展起来,主要是想象思维,用形象的故事讲道理孩子的记忆就深刻多了。雅雅
妈妈日记:
说说我家春添的专注力
春添已经2岁10个月,有时候我在电脑前工作或者做饭,小家伙就可以自己静静的玩上将近1个小时,不过必须是他感兴趣的。不只一个人夸赞过春添的专注力很好,玩可以玩得很疯,坐也可以坐得住。记得我们05年8月1日带春添去幼儿园报名,2岁3个月的春添就引起了幼儿园园长的注意,因为家长孩子太多,幼儿园拿出了小桌子小椅子给家长孩子休息,春添那时候正在绘画敏感期,他竟然坐在小桌子边上半个小时没动地方,园长说这么闹腾的一个环境,这小的孩子,可以有这样的专注力,真是难得啊,比他大的孩子还做不到呢。所以我想分享自己的经验给更多的妈妈。
其实我很赞成1岁之前的孩子使用纸尿裤,除了不太环保,对孩子的好处挺多的。因为根本没怎么给春添把过尿,小家伙在每次探索新奇事物的时候,我们都不用考虑他是否该尿了,而打扰他对每件事物的关注度。
记得在春添1岁3个月的时候,我带儿子去听亲子班试听课,因为来得早,老师安排我们在另一个教室等会儿。因为是在幼儿园里办的亲子班,所以这个教室里有很多玩具大大小小不同样式的汽车,还有很多别的玩具。走路不太稳的春添很兴奋,摇摇摆摆的去拿汽车。而我看这个教室里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就自己找了把小椅子坐下来,看着儿子玩。春添终于选了一辆喜欢的汽车拿到我身边来,也坐在了椅子上玩,其它的汽车他就不太关注了,直到,他认为没有意思了,就会再去挑选另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不一会又来了一位早到的妈妈和一岁半的宝宝。一进教室妈妈就大叫“哇,宝宝看,有这么多玩具啊!”孩子自己拿了一辆小汽车,还没拿稳,妈妈就叫“宝宝你看,这大坦克多大啊。”宝宝立刻丢下自己选的汽车,去拿大坦克,可是3秒钟之后,妈妈却又叫:“你看,这还有大吊车,很漂亮啊。还有警车,呵,还有摩托车呢。”天啊,我看着孩子的可怜相——“那么多玩具,我都想玩,可是玩哪个呢?只好玩一分钟这个玩一分钟那个。”真想告诉那位妈妈,孩子的思维跟不上妈妈的,慢慢来,让他自己选择玩什么、怎么玩。而春添和他相比,手里的汽车已经玩了7、8分钟了。就在那个宝宝,这摸一下那摸一下的时候,我还听到那位妈妈说“你怎么没长性啊,一个玩具玩不到一分钟。”她不知道宝宝的专注力都被她自己破坏了。现在想起来,我还是后悔,为什么不告诉那位妈妈她孩子的感受,也许我说了以后,那位妈妈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呢。
还有一个场景是我带儿子去翻斗乐园玩发现的,几乎80%的3岁半以前孩子的家长,都会在孩子玩完一项娱乐之后,把他抱下来,帮他决定下一项娱乐。也听到过“宝宝,你玩海洋球都玩了半个小时了,我们花那么多钱进来,总要玩些别的吧?”一类的话。商量好的孩子,就自愿去。商量不好的孩子,就哭闹,最后没意思地离开。其实那位妈妈应该感叹:“天啊,宝宝你的专注力真好,可以在海洋球里玩上半个小时呢!”为什么要打断他呢?每个人可以深入、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有时候也是很艰难的。
我记得还有好友问过我:“为什么我家宝贝儿总让我陪她玩?离不开我?”我去她家做客的时候,偶然发现,即使宝宝可以自己玩上一会儿,妈妈也会突然出现:“咱们来玩老鹰捉小鸡?”或“你在做什么?”其实我跟儿子在家的时候,如果春添他自己在玩,也没有让我参与的意思,我也会做自己的事情。直到儿子需要我,来找我,我才会加入进去。李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