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苦恼:我走不进孩子的“朋友圈”

2017年11月27日 12:22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儿子的微信开始只是屏蔽了我和他爸,后来发现三姨会告诉我们一些事儿,把三姨也屏蔽了。”

  “两天前,我悄悄看了一下闺女的微信,发现有个男同学刚发了一条朋友圈:孩子们,大家好,我是牛牛的妈妈,他正在洗澡。求助大家,能告诉阿姨,他的女朋友是哪个吗?”

  青春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是很多家长心中的魔咒。特别是通讯发达的今天,很多青春期孩子更愿意网上聊天,而不愿意跟父母面对面沟通。

  在孩子的微信圈里,孩子们在想什么、做什么,家长知道多少呢?本报针对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父母们,展开了一项问卷调查《孩子的朋友圈》,收到了179份有效反馈。

  《孩子的朋友圈》调查结果

  1。近半家长不愿意孩子使用微信。56%的家长愿意孩子使用微信,44%的家长不愿意。不愿意让孩子用微信的家长,会给孩子买老人机或让孩子用QQ联络。

  2。不愿意让孩子使用微信的原因中,78%的家长选择了“聊天太多,消耗时间”。其他原因是怕孩子网游上瘾和担心网上谈恋爱。

  3。调查中,有30%的家长表示明确知道自己被孩子微信屏蔽。他们认为被孩子屏蔽的主要原因是孩子有些话不愿意让父母看到和孩子需要自我空间。孩子怕被斥责和沟通不畅通为次要原因。

  4。仅有40%的家长选择了“比较了解孩子的微信朋友圈内容”,30%的家长选择“偷偷看过,了解一些”,另有30%的家长选择“不了解,孩子也不说”。

  5。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朋友圈一员,一些家长表示接受现状,没必要非要成为孩子的好友;一些家长表示通过坦诚沟通、尊重接纳孩子、少控制不监视等方式,可以走进孩子的朋友圈的;另有一部分家长则很无奈地填写了“忍着”“很难”,甚至“没办法,他们现在单纯地抵制父母”。

  ■专家建议

  智能手机和微信是与社会链接的通道

  特邀观察员:董丽燕(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当今世界上60多亿人,已经有20多亿人在使用微信,智能手机更是相当于百科全书。如果不让孩子用智能手机和微信,无异于隔断了他与这个世界的重要联系通道和方便的知识获取途径。

  在调查中,有家长说给孩子使用老人机,真是想把孩子当老人养吗?不怕他与社会发展有距离感和脱节感吗?孩子现在在学校是学着“过去”的知识,但孩子教育和成长的目标指向却应该是“未来”,为了今后充满活力和创造性的幸福生活。而智能手机和微信向孩子展示的是身处“现在”的这个真实的、多彩的、更广阔的世界。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同的价值判断决定着家长的价值取向。

  再说说朋友圈。每个人都有自己交往圈子,也都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作为家长,不知道又有何妨!

  处于青春期前后的孩子屏蔽家长,一方面可能他确实感受到了代沟的存在,他的做法、想法确实遭受过父母的反对,这是大多数孩子屏蔽家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孩子自动与父母拉开距离,也反映了他内心独立的渴望。亲子拉开一些距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你渐行渐远是自然规律。

  其实,家长需要思考的是,从婴儿时期无微不至的照顾,你已经习惯于想要掌控孩子的全部言行甚至思想,你们的距离让正在长大的孩子已经感受到“过度亲密”想要逃离。这很像是捉迷藏的游戏,你追得越紧,他藏得越好、逃得越远。因此,往往淡定的家长,反而能看到孩子的朋友圈,因为孩子不需要躲藏。

  引导孩子合理使用微信

  特邀观察员:王宏(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书记)孩子屏蔽家长、在微信上耗费太多时间,这令很多家长觉得无助与无奈。

  首先,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长。用温暖的亲情,多和孩子交流,陪伴孩子走进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孩子自然不会过多沉溺于网络。

  其次,尊重是交流的前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尊重孩子的身心成长阶段的发展与变化。

  最后,对孩子有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对自觉性和自控力比较好的孩子,可以支持使用微信。对自制力欠缺的孩子,家长要在尊重的前提下与孩子交流沟通,达成使用微信的共识。比如,添加哪些人做好友、在什么时间使用微信等等。在孩子使用微信的过程及时提出适合孩子、能够让孩子接受的建议,教会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负责任并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

  线上线下同伴交流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特邀观察员:柏燕谊(心理专家,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过去没有网络时,孩子是在小院里和小伙伴交流。如今网络发达,孩子的交流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朋友圈只是交流形式上的一种变化。

  同伴交流是孩子在心理和情感成长上一个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过程。作为家长,你不可能随时跟着孩子在楼底下看他跟小伙伴们聊什么,所以干涉孩子微信聊天其实也没有意义。

  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过程非常重要。在孩子青春期之前,他们往往是通过父母、亲人、老师的评价来整合自己。但是当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当他们有了自我思想判断的能力的时候,更希望并且习惯在同龄的小伙伴身上去看到自己、感受自己和整合自己。所以在这个过程,孩子和孩子之间一些的碰撞,有可能是无稽之谈,也有可能很幼稚,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的消极。但这些其实都是孩子把内心中很真实的自我的部分拿出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社会验证、朋友验证以及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恰当,但没有这个过程,这些东西就会在孩子内心发酵,并且形成人格的一部分,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

  既然这个过程是必要且不可能让它消失的,那么我们最好就是做到只看不说,或者是既不看也不说,给孩子留下一些成长呼吸的空间。家长做到保持良好的沟通足矣。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成长的自由度

  特邀观察员:张禹(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不让孩子用手机、偷看微信,这背后折射的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以及亲子沟通的不通畅。

  首先,孩子是这个时代的主人,他们是新媒体新技术时代的“土著”,现实生活、学习中新媒体技术无处不在,限制、围堵都是不理智的行动,家长应该更加开放、民主的疏导。

  其次,微信以及网络是怎么使用?用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确实不好把控。第一需要社会的共同营造环境;第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所在环境的融合,通过身教带给孩子正确的网络生活。比如,家长自身不要沉溺于手机;第三是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家长”身份不能再是专政式管理。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特殊时期,家庭中要建立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亦师亦友的家庭氛围。维护孩子的尊严,给他一定的自由度,包括钱、交友等。让孩子感觉是家里的骨干,有发言权、有做主权。拥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看不看微信都不是事儿。亲子之间信任最重要,关键在于家长要营造一个通畅的正能量环境。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