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何时不再“谈性色变”

2017年12月04日 11:44 中国新闻网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近年来,中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已发展到以性传播为主,社会各界对防艾教育、性教育进校园的话题讨论不断。那么,艾滋病防治为何与性教育息息相关?性教育又为何迟迟难在大中小学普及?其中还存在哪些难题呢?

  现状

  ——艾滋病防治与性教育关系紧密

  在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来临之际,11月27日,第三届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在这次会议上,多位专家呼吁防治艾滋病要从源头抓起,性健康教育应该纳入义务教育。

  对于中国青少年群体的防艾形势,2016年,中国疾控中心曾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2016年1月至9月,中国新发现15至24岁青年学生感染者为2321例,这一数字是2010年同期的4.1倍,中国艾滋病疫情在青年学生人群中上升较快。

  事实上,预防艾滋病一直以来都与开展性教育息息相关。2015年,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就明确指出,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但是,受限于观念、师资、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中小学性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对于性教育,学校、家长如何形成共识,性教育推广为何总是遭遇尴尬,这些问题被舆论讨论多年,但似乎一直未见改观。

  探访

  ——学生不再避讳讨论“性”

  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开设的“青爱小屋”算是性教育进校园的一个有益探索,11月28日,记者来到这所学校进行探访。

  在丽泽中学一幢教学楼内,数间教室和办公室组合成以心理咨询室、生涯规划室等为一体的“青爱小屋”,为学校建立起开展艾滋病防治、性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等能力。

  据了解,“青爱小屋”是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简称“青爱工程”)的一部分,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

  探访当天,该校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有班级在“青爱小屋”开展相关课程和班会。其中,在高二年级的自主班会上,学生们毫不避讳地讨论青少年在交友过程中发生性行为导致感染艾滋病的话题。

  周一至周五的午休时分,丽泽中学心理教师李涓都会在“青爱小屋”的心理咨询室等待前来吐露心声的学生,不过比起当面咨询,她发现,现在的孩子更青睐在QQ上跟她倾诉。

  据李涓介绍,丽泽中学高中部大约有600多个学生,而在她的手机QQ上,学生好友就占了200多个,这意味着有大约1/3的学生向她抛出过青春期所遇到的“小烦恼”。

  “情感问题是学生心理咨询中占绝大多数的问题,现在的青少年不像过去保守,有的孩子在高中时期甚至会谈好几个男女朋友,这样的状况并不少见。”李涓坦言,很多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

  李涓说,在性方面,很多高中生并不是真的明白如何保护自己,他们应该从更小的时候开始就接受到性教育。但现实是,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