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配合教师教育孩子?

家长怎样配合教师教育孩子?
2018年09月18日 06:45 新浪教育

  孩子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孩子是家长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孩子是教师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孩子能否成才,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辛勤工作,还取决于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全力支持。那么,家长怎样与老师密切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呢?就这个问题我讲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仅供教师和家长们参考和借鉴;

  一、教师当前面临的形势:

  1、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 教师工作的动力

  ①、资金支持: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投入资金多,受益范围广。改善了教学环境,控制学生流失。

  ②、教材改革:国家全面实行新编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在教材内容、重点、结构、形式、要求上都有很大变化,突出体现知识技能的训练,强化了人才培养。

  ③、教师培训:国家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班主任专项培训工程。对所有在岗教师实行定期免费集中培训和骨干教师外出单项培训等形式,并鼓励教师自觉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④、仪器配备: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无偿配备远程教育设备。实现资源共享、电化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⑤、教学管理:各级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管理力度不断加大。把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每名教师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还作为教师评模、晋级、聘任的主要条件。

  ⑥、工资待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也不断增加。这无疑是对教师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和严要求。教育部门要质量 ,广大家长要成绩,这些重担就落在了任课教师们的身上,深感责任的重大。

  2、社会对教育的关注

  --------- 教师工作的助力

  ①、各界援助:教育越来越多的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企业、事业、群团组织、爱心人士等,都无偿向学校捐助电教器材、体育用品,各种图书等等。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②、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力的不断加强,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所以,对教育的关注也就越来越明显。

  ③、社会环境:学生覆盖千家万户,教师的作为涉及到每个家庭,也就会很自然的引发反响,形成一种社会环境。教师的形象就是教育的形象。所以,教师工作必须做好,社会才能认可,人民才能满意。

  3、家长对教师的期望:

  ------- 教师工作的压力:

  ①、传统观念:现在农村孩子的家长,都不希望孩子重复自己 “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的过去。这个观念极为突出。只有走出农村,走出黑土地。就会有好的职业、好的生活和好的未来。一人得道,全家沾光。

  ② 、家长期望: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只有孩子成才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进而家长就把孩子的成才希望转嫁到学校和教师身上。

  4、学生对学习的懈怠:

  -------- 教师工作的无力

  ①、家长溺爱: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于宠爱,无论是经济上、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只要孩子有要求,不分是正常的、情理的,还是过分的、不良的,家长都一味的给予满足。养成了唯我独尊,高高在上,想做啥就做啥的性格。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能承受约束和压力。

  ②、生理因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饮食营养丰富,导致孩子生理、心里提前成熟。便出现过早效仿成人的行为习惯,介入一些社会活动,不辨是非,不分主次,不务学业。

  ③ 、外因干扰:随着电视、DV机的普及,以及网吧、游戏厅等行业的兴起,孩子越来越多的接触和迷恋这些事物,致使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意识淡薄。

  ④ 、看管不利:学生的校内学习时间只在六个小时以内,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外,并与家长生活在一起。而家长又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对孩子的管理流于形式,不够得力,不能坚持经常,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

  ⑤ 、沟通不畅:教师要成绩。家长要结果。但往往事与愿违。教师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加班加点。家长在过程中坐享其成,驻足观望。二者不能默契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在时间上产生间歇,无连续性,学生厌学。

  二、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

  1、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 有效教育成败的前提

  ①、家庭环境:和谐、和睦,充满欢乐的家庭环境,孩子就会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努力学习。反之,孩子就会情绪低落、消极、偏执、倔强、顽皮,不愿意接受教育。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品质。

  ②、行为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家长的言行举止就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各方面习惯也就随之形成。我们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究竟做得怎么样?所以“言教不如身教”,注意修养,给孩子做出表率。

  ③、家长教育: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从早、从细抓起。在家中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备有识字卡片,故事书籍,科普读物,文学作品,习作指南等等。来培养孩子乐于学习、勤于动脑、刻苦钻研、喜欢提问,善于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尊重他人、团结友爱、接受教育的好品质。

  2、意识对孩子的熏陶:

  ------ 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

  ①、重视程度:现在学生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高度重视。这样的家长能做到了解、掌握、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并辅导、帮助、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经常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老师对孩子的要求、管理、批评教育能够理解、支持与配合。这样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就会理想,道德品质也就优秀。二是重视、忽视各半。这样的家长是在教师家访或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座谈会后,才能引起对孩子学习的重视,进而关心、帮助、辅导和督促,但就是三分钟热血,事情一忙,就把孩子的学习忘到九霄云外,置之不理。成绩不好时不是数落孩子,就是埋怨老师。三是完全忽视。这样的家长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孩子的在校表现、学习情况怎样与我无关,一切顺其自然,学啥样算啥样,对学校、老师要求不予理睬,不问过程,不计后果。视教师如保姆,看好孩子不出事为目的。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

  ②、有心无力:每位家长都有让孩子进初中、上高中、读大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美好心愿。但是,多数家长都感到帮不上忙,束手无策,力不从心。一是农活忙没时间。二是教育孩子无方法。三是辅导知识还不会。四是管理督促还不听。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显得迷茫、彷徨,致使家长心有余悸、望而兴叹。

  ③、就业现实:家长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也顾虑重重。一是毕业后就业难,面临另谋职业,二次学习或培训,即耽误了时间,又浪费金钱。二是有单位聘用,但给付的薪金低廉,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生活,无法解决后顾之忧。这些现象影响着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进而也就忽视了管理。便有上学不如经商、学艺、搞种植、办养殖这样的思想。家长的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长此已久孩子的学习也就淡化了。

  三、家长与教师怎样配合

  1、双方要达成一致共识

  ------ 接受有效教育的基础

  ①、家长理解:应该承认教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是真诚的、无私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培养教育成人、成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家长要给予教师一定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要正确看待教师对孩子的要求、教育与管理。要广泛认可教师对孩子的态度、行为与方法。在客观上讲,孩子们的思想意识尚未成熟,难辨真假、善恶、好坏、美丑。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个体,采取适当的、善意的、可接受的惩罚方法也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对此,家长要明辨是非,误将“溺爱与批评对立、惩罚与体罚等同”。避免在孩子面前评价教师的对错、强弱、成败等。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教师好的形象,使孩子能够自觉、主动、情愿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和管理。

  ②、教师信任: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呵护、关怀是天性,是人的一种行为本能,这个无可厚非,在这一点上教师对家长应当予以理解和尊重,并充分发挥和科学利用这一优势,高度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要克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相信家长且适时交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任务,让家长的参与来弥补学校教育中的漏洞,受到理想的效果。

  ③、 双方共识:教师向家长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客观的、公正的、全面的,既要谈足成绩、优点和进步,又要恰当的指出不足、弱点和欠缺。交换时要坦诚、正值,不带有个人偏见。切忌“交流就是告状、就是指责、就是训斥”,造成家长埋怨孩子,孩子嫉恨老师,老师指责家长的局面。这样一来家长无信心,孩子无决心,教师无耐心。产生了恶性循环。家长向教师通报孩子情况时应当是详细的、真实的、理性的,既要说清思维、习惯和爱好,又要提出表现、特点和性格。交换时要实事求是,不袒护、不包庇。在双方交流中要努力寻找阻碍孩子发展的因素,达成共识,谋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双方要保持经常沟通

  ------- 实现理想教育的途径

  ① 平常沟通:沟通是引起双方对孩子学习重视的方法之一。可以采取不定期的面对面,或以电话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双方都能够掌握孩子在家中和学校时候的动态,若出现不良行为,便于及时矫正。

  ② 问题沟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及时通报孩子的在校情况,分析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倾听家长们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③、家长学校:针对家长教育方法单一,辅导孩子学习困难的实际,各个学校可安排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家长,由骨干教师承担主讲,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即教知识又教方法,使家长的教育、管理、辅导孩子的能力不断提高,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力助手。

  四、家长与孩子怎样相处:

  1、理解孩子平等交流:

  ------- 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

  ①、尊重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各种事物的思维、看法、理解、判断能力也日渐成熟,不时地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也就是日常表现)。在这些表现中,有的是家长赞同和喜欢的,有的是反对和厌恶的。但是,家长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充分理解孩子的奇思妙想,在这期间家长要引导孩子说明其原因和理由,从中加以引导辨别,帮助孩子走出误区,正确取舍对错。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并加以鼓励和尊重。

  ②、平等待人:在家庭成员中,父母与孩子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但是,在沟通与交流时,就应当采取平等的、朋友式的。无论在语言、态度、表情上不要以强欺弱,就是在身高上也尽量保持平等。杜绝家长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2、讲究方法关注亮点:

  ------- 实施成功教育的条件

  ①、激励为主:无论是参加家长会后,还是每次考试成绩下发后,都要向孩子说出进步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向上的一面,说长处、说闪光点。对孩子说你能行,会提高、会发展。如同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一样。还可以采取精神或是物质上的鼓励。长此以往孩子就有劲头,就会不断努力。

  ②、切忌类比:学习较差的学生家长,往往愿意拿自己家的孩子与学习好的孩子作比较。某某孩子如何如何,看看你怎么样怎么样,这样就极大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感觉在努力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认可,时间久了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这种性格一旦形成,老师、家长都无法逆转。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