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中如何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

养育中如何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
2019年02月18日 09:56 新浪育儿

  在上一篇《如何降低你的养育焦虑》一文中,我们分享了一些小的建议,今天的还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加生动形象的建议,借助于这样的理解,在养育中大家可能会更加得心应手,很容易掌握度和窍门。

  显微镜和放大镜是我们生活中并不陌生的物品,借助于这两样东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养育中的原则。显微镜常见于实验室,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使得仅凭人的肉眼难以看到的事物得以可见。记得多年以前,我参与了一项实验,测试一位小朋友的表达性言语能力,采用的工具是韦氏智力测验量表中语言的那一部分,其中一个测试题为询问孩子,“什么是显微镜?”,一位三岁小女孩子回答让我记忆犹新,‘就是把小的东西能放大的东西,放大后我们就能看到了!显微镜可以让你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手里的细菌。‘之所以记了这么多年,还是因为有感于小女孩惊人的坚持力,测试时是个夏天,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她已经完成了90多道皮博迪言语测试(用来测量儿童的接受性言语),我们当时鼓励她休息一下,她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坚持做完。虽然我并不鼓励每一位小小的孩子都有如此耐力,但是每当遇到这样的小朋友,我仍会发自内心的钦佩和感慨,我更愿意用先天来解读小孩子的表现。

  相比于显微镜,大家可能更加熟悉放大镜,是一种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小孩子的科学实验里也经常会使用到放大镜。虽然从功能让来说,显微镜和放大镜都能让我们把同一物体放大进行观察,但是二者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显微镜使得我们原本看不到的内容得以可视;而放大镜则使事物的局部被放大,使得细节得以可视。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当我们作为父母观察自己的孩子时,往往是带着“镜子”看待的。但父母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用的是显微镜还是放大镜,效果就会相差甚远。善于使用显微镜的父母更善于把握孩子的特点,跟孩子的关系更容易亲密,更适用于跟大孩子的相处,而使用放大镜的父母更懂得鼓励孩子,跟孩子的关系更欢快,更适用于跟小孩子的相处。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父母可能更要研究如何使用显微镜。因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才显得那么的特别和特殊。

  一次,我带着孩子去游泳。更衣室里,一位奶奶主动询问妹妹,在里边整理泳帽的孩子是你的姐姐吗?妹妹回答,是啊!奶奶说,你的姐姐真是太有礼貌了!作为妈妈,我还是一脸懵,不知发生了什么?奶奶因何如此评价姐姐?奶奶接着说,你的姐姐在镜子前整理泳帽,我刚一过去,准备对着镜子梳头发,你的姐姐立刻给我让了一个地方,让我能够照到镜子!你的姐姐啊真是太懂事了!听完奶奶的话,我感到很高兴,也觉得有些惭愧,孩子的这个小举动我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如果偶尔能够向奶奶学习,使用“放大镜”,狠狠地夸奖一下孩子,一定会对她的一些社会行为有更好的引导和巩固。因为我注意到,听到了奶奶的夸奖,姐姐虽然有些不好意思,但是随后的很长时间里她都很开心,对我们更是照顾有加。

  对于“显微镜”的使用,也是有着神奇的效果。当家里有了两个孩子,避免不了嫉妒和争宠。即使老大做足了充足的准备,迎接弟弟妹妹的到来,可是当在现实生活中赤裸裸地感受着弟弟妹妹在父母那里可以肆意撒娇,可以说话不算数,可以毫无时间观念的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而自己已经有了学业上的压力,被父母反复提醒、催促和监督去完成各种学业任务,去独立整理房间,去主动洗漱自我照顾时,仍然会存有心理落差。同样是孩子,长大的孩子似乎失去了更多的宠爱。这个时候孩子可能不会直接表现内心的不舒适,也可能理性认为不该表现,或者自己都分不清楚,但就是莫名其妙喜欢发脾气或是觉得委屈,喜欢欺负和排斥弟弟妹妹,这个时候敏感的父母就需要使用“显微镜”看到孩子日常行为里更加细小的内容。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父母真诚地跟孩子讲述如何同时同样爱着两个孩子时,他们内心会舒服一些,但时效不是很长,在知觉了孩子的感受后,特别需要证据来证明,有些证据就是孩子曾经经历但已经深深忘记的东西。我曾经给自己的大孩子看她第一次和第二次剪掉的头发,看她曾经使用过的安抚奶嘴,告诉她爸爸喜欢用一个肩膀驮着她,蓝色T恤被尿湿过很多次,给她看她一岁多我们带她看沙滩排球的票根,在瑞典乘坐地铁的月票根,告诉孩子她快两岁爸爸和妈妈菜第一次单独出来利用晚上的时间看了一场《海角七号》的电影,妈妈特意保留电影票根,因为觉得自从有了孩子,真的占用了很多精力。除此以外,还给孩子看到了两个孩子的早孕测试棒,告诉她这是爸爸妈妈第一次知道他们两个的存在,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生命迹象。有了这些细碎的“证据”,我发现孩子的内心充满的感动和喜悦。原来爸爸妈妈说的是真的,父母对两个孩子有同样的爱,而往往对于第一个孩子的付出,还要远远超过第二个孩子。

  在养育中,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我们就需要多多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而在想要消除孩子的一些不太好的行为时,我们往往只需要使用显微镜就好了,发现言行表层以下的内容,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如果我们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常常使用放大镜,放大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而是徒增养育的焦虑,因放大会让父母局限在细节里,看不到更远处,也看不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比如有的孩子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就让父母很是头疼。父母会自动脑补,如果没有家长提醒和照顾,孩子的生活会变得怎样一塌糊涂。所以,父母会强调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醒嘱咐孩子,生怕哪个环节没有想到,出现丢三落四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这些细节里时,父母往往一叶障目,看不到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只会看到具体的事情。上学前、出门前,叮嘱拿衣服、水杯、纸巾等,父母唠叨,孩子抗拒。

  在应对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用放大镜,而是选用显微镜,则能找出隐藏起来的原因。可以观察孩子出门前的“微表情”如果孩子的注意力眼神根本不在当前,很容易出现丢三落四,如果孩子的注意力来到了,带着孩子走一遍流程,就会避免丢三落四。

  如果孩子总是有些马虎,也可能是源于能力的不足。父母分析后会发现,孩子在记忆力、计划性、统筹上都会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

  所以,父母要懂得显微镜和放大镜在养育中的不同功效,不要用错了情境。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