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高期待 无形中竟成了孩子的噩梦

父母的高期待 无形中竟成了孩子的噩梦
2019年02月26日 06:30 现代教育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概是中国人最常见的育子心态。为了这个伟大目标,很多父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不能武断地否定这些愿望,却必须了解一个事实:在这样沉重的父母期待之下,很多孩子却陷入了噩梦般的童年。

  家长的高期待成了孩子的噩梦

  做了妈妈之后,蒋敏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儿子的教养中,然而结果却是失望的。比如,她发现子瀚非常胆小,不敢尝试新事物,不敢走进新环境;子瀚也非常内向,不愿主动交朋友,动不动就害羞地躲到妈妈身后去。为此,母子俩常常起冲突,子瀚终于忍不住哭起来说:“妈妈,我真的努力了,你为什么总不喜欢我?”

  程磊的爸爸收到了一份孩子班主任转给他的作文,题目叫《永远不够》,文章里写的是程磊非常痛苦的一些经历和感受,他写道:“爸妈总是把他们的渴望强加给我,我需要按照他们认为的方式生活才是对的。因此,我永远不够快,永远不够专心,永远不够努力,永远不够……”

  父母不要对孩子有“期待性控制”

  渴望孩子优秀、幸福、踏入人生坦途是人之常情,这样的期待是对孩子生命最美好的祝福。然而,来自父母的期待一旦脱离了抽象的概念,变得过度具体化,就会让祝福变成束缚。

  比如究竟什么才叫做“优秀”,如何才是“幸福”,所谓“人生坦途”又该是怎样的设定,这些期待衍生出来的具体内涵,一旦父母也加以干预或者代替孩子进行了预设,那么无疑将形成对孩子生命的干扰,即“期待性控制”。

  比如蒋敏的“期待性控制”使得孩子的特点成了她的不如意,而子瀚本来可以把他的敏感、细腻发展成优势特点的;程磊则在父母长久的“期待”性批判下,自我成长受损,感到自己将是永远不够好的。

  家长请把期待留在祝福的水平

  父母们要避免“期待性控制”的伤害,需要努力做到两件事:一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每个人的创造力都来自于对父母亲密不能满足时留出来的空间,孩子们为了填充这些内心需求的空间,而努力做出全新的尝试。因此,当父母和孩子之间过度紧密时,就会使得孩子的生命变成亲子关系的附属物,而不能独立成长。

  二是家长把期待留在祝福的水平。家长永远不要替代孩子成为他们人生的设计师。父母认为的“好”,很可能并不是孩子期待的“好”。因此,家长可以对孩子讲“我们期待你学习优秀”,但不要规定孩子必须考前三名;家长可以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比如“我看到你朋友比较少,妈妈有些担心你在交朋友方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你需要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吗?”,这种关心与帮助的提供是需要由孩子来决定是否接受的。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