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在人前表现怎么办?

孩子不爱在人前表现怎么办?
2019年04月24日 06:45 新浪育儿

  得得平时很活泼,在和爸爸妈妈一起或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话都很多,但是在不认识的人面前就很别扭。

  这天爸爸接得得回家,路上碰到了双双。两个小朋友是发小,两人见面后特别高兴,能歌善舞的双双还跳起了刚学会的舞蹈。得得爸爸想到女儿平时在家那优美的舞姿,就对得得说:“你也把上次在家跳的舞蹈,给双双跳一下吧。”开心的得得立马皱起了眉头,生气地对爸爸说:“我不要!”爸爸继续对她说:“你也表演一下。没事的,爸爸和你一起。”得得就是不愿意,而且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竟然大哭起来。当时的气氛十分尴尬。

  孩子的行为表现与家长的预测常常不一致,高于预期时,家长会欣喜,低于预期时,家长会产生焦虑,还会不甘心,习惯于采用鼓励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的表现。如得得对爸爸说“我不要”以后,爸爸再次尝试鼓励,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样的死循环,在亲子教育中屡见不鲜。

  如果不及时打破这样的死循环,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会逐渐恶化,在这种缺乏良好互动的亲子关系中,不仅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不满意,孩子自身的成长也会不断受到阻碍,难以突破自身的弱势,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原因分析

  我们身边有很多像得得这样的小朋友,在家一切如常,大方活泼,乐于表现,但是外人面前,便会表现得不尽人意,扭捏、退缩是这些孩子常见的表现。孩子的“两面性”表现,常常令家长困惑,孩子到底是内向还是外向?为什么不愿意在人前表现?如何才能让孩子大方起来?

  想要解答上述困惑,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所谓内向外向,在心理学上是指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当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界定为内向。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安静、离群、内省、喜欢独处而不喜欢接触人,保守,喜欢与人保持一定距离。

  很多能够在众人面前口若悬河、即兴演讲,被大家认为是非常开朗热情外向之人,小时候却羞于人前表现,但由于这些个体的内心向往与人互动,受人关注,如得得在家人面前很活跃,最终会证实内向表现只是这些个体的阶段性的特点,是他们发展成为外向个体的途经阶段而已。

  人格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所致

  三到六岁期间,儿童的人格发展进入主动对内疚阶段,他们视自己为有自己权利的人,并且开始自己做决定。因此,孩子此时的拒绝本质上跟孩子的内向外向相关并不大,而是父母在某种程度上“忤逆和强迫”了自己的意愿,没有征得自己的同意,就替自己做主张,越是有主见的孩子越是会抗议父母替自己做主。

  从得得跟爸爸的互动细节中可以看出,得得从一开始就没有进行表演的打算。因为爸爸一提议让得得也去跳得时候,开心的得得立即皱起了眉,回复“我不要!”生气的情绪随即引发。这些都说明孩子的内心想法和跟爸爸期望有着很大的不同,孩子乐在欣赏,而爸爸则指望着孩子也去展示。

  尚未建立完备的“他信”体系

  内向实则有真假之分,假内向的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别人交流和接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和外向的人一样,喜欢跟所有的或是大多数的接触交流,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在一定的情境里与特定的人进行接触和交流。

  得得拒绝表演的原因,也有可能是难以克服自身的害羞、担心恐惧和胆怯,这些负性情绪的来源就是对他人没有建立起应有的信任。孩子一旦建立对他人友好反馈的信任,便能跨越害羞,性情大变。

  应对策略

  如前所述,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劣势所在,但只要父母用心引导,孩子发展中的短板就会逐渐升高,不再以不利的状态存在。

  充分地认识到孩子个性的先天性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全复制父母,都有自己独立的特点,每个孩子也不会按照父母期待的标准路径去发展,而是按照自己的心性去发展和成长。作为父母,更需要了解孩子,而不是对孩子指手画脚。父母最好不要轻易地要求孩子违背日常的个性,有的孩子习惯于私下里自娱自乐,有的孩子喜欢人前分享,这仅是一种选择而已。作为弥补,可以尝试邀请双双来家玩,让得得在熟悉的环境里表现,知晓旁人的友好,跨越不敢表现的鸿沟。

  接纳理解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得得在熟人面前表现,并不意味着就愿意在熟悉的双双面前表现,昨天喜欢跳舞,并不代表每时每刻都想要跳舞,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所以,父母很多时候就是不能基于以往的了解,就贸然用线性关系预测孩子,这将存有很大的风险性。愿意就跳,不愿意就不跳,这是接纳,也是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爸爸想要孩子配合,就要首先配合孩子。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和启发:“双双是熟悉的发小,你想跳一下吗?就是你平时在家常跳的舞蹈?”很多时候,当父母多给孩子一些选择的空间,孩子才更有可能选择去做,而不是拒绝。因为在被迫执行的状态里,孩子很容易排斥,不敢表现。

  克服潜在的逻辑思维缺陷

  不得不说,很多父母在养育中存有一些不合理的思维,还进行了错误地推理:爸爸认为得得可以在熟人面前活跃,就顺理成章地推理出,得得理应可以在熟悉的发小双双的面前大方表现自己;父母往往认为不爱表现的孩子,就会内向,会失去很多机会,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维着实害了不少父母。一旦孩子不如别的孩子,父母就会焦虑和担心,基于改变孩子,挥着“鼓励和引导”的大旗,让孩子后退无路。

  鼓励和引导从来没有父母想象的那样,一句话就打动孩子,一个举动就改变孩子,有些家长被人为勾勒出来的完美教育效果所误导,一旦自己实践失败,便会充满恐惧和怨恨,这种负性则会以打击的方式转嫁给孩子。即使得得拒绝了表现,爸爸也无需尴尬,只需说一句,“好的,你想跳给双双看时在跳吧!”回家后可以鼓励孩子练习,只有充分有把握后,孩子才会更愿意表现。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表现,鼓励孩子每一次的尝试,才是养育的正确路径。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