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路上遇到未成熟父母怎么办?

孩子成长路上遇到未成熟父母怎么办?
2019年05月29日 06:45 新浪育儿

  很多父母困惑孩子的成长问题,阻碍父母解决孩子难题的往往是父母并未熟知孩子,而这之前的问题则是,父母往往连自己都还未成熟。自己上述青涩纠结,有各种枷锁困于身的父母,又怎能跟孩子进行内心对话?怎能正确解读孩子?况且,父母未成熟,对自身的抗拒,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顺势传递给孩子极大的压力和负能量。

  一个小姑娘刚刚入园一个多月,妈妈想咨询一下孩子入园适应和自理能力的问题。妈妈说,女儿脾气很急,很倔。在幼儿园很好,但是在家,尤其在她身边的时候,一刻也不离开,时刻要妈妈陪着。如果周末在姥姥家还能跟姥姥姥爷玩一会,如果平时,妈妈下班到家,就粘妈妈很厉害,从客厅到厨房都要妈妈抱。如果不抱,她就会哭闹,坐在原地哭,趴在地板上,这个时候如果不抱,她会一直哭闹不停,无论什么办法,哄或者不理她,都不成,有一次,因为一点事没有顺她的心,她就坐在厨房的地上哭,非让妈妈抱。妈妈讲道理她不听,然后就不理她进到房间里去了,这时孩子就一直哭,然后又跑到房间,看见妈妈在屋里,再回去厨房,四十多分钟,来往四五次,就一定要妈妈到厨房去抱。妈妈说,‘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理她,又非常心疼,理她,她以后还会用这招。’另外,妈妈提到,这个孩子缺少耐心,比如不能安静坐下来画画或者做手工。总之,孩子目前的情况让妈妈很担心。

  仅就这位小朋友而谈,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常见于三种情况:一是孩子本身特别执拗、倔强和固执,天性使然,说一不二,必须要由着自己的性子,常常弄得自己歇斯底里,声嘶力竭,十分气愤暴躁,家长更常拿孩子没有办法。遇到这样的孩子,建议爸妈要从小培养孩子热爱体育运动的好习惯,常带孩子旅行长见识,唯有身体的活跃、体能的消耗代谢,眼界的开阔,才能帮助孩子调整他们与生俱来的个性特质。因为运动本身能够帮助机体产生促进正向情绪、令他们快乐的多巴胺,而旅行能让孩子有机会见识不同的任何人和事,让孩子能够更加灵活和接纳事物的多样性。二是家庭教养的问题,有些孩子的家人,包括父母和祖辈,可以说是三对夫妇一个宝贝,宠爱得不行,真是达到了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的境地,即使家庭中某些成员想要给孩子一些规矩教育,也常常淹没在其他成员的善意呵护下,让孩子从小就习得了耍赖、撒娇和求助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屡试不爽,反复使用,每当遇到问题,就指望着别人帮助解决,而自己只负责发脾气就够了。第三种情况是,父母双方或者是主要教养的一方,没有建立相应的权威,生儿不养儿,孩子的教育更多地依赖于孩子的祖辈,比如姥姥姥爷或者是爷爷奶奶等。单独拎出这种情况,并不是说祖辈带养就一定不好,而是说因为没有实际参与教养中的各种细碎之事,常常导致有的父母虽然是第一监护人,但他们根本就不了解孩子,也管不了孩子。就像很多父母抱怨的那样,孩子根本不听我们话,有时奶奶管得住,我们却管不了。上述案例中的小女孩,跟妈妈耗了四十多分钟,妈妈管不了,祖辈的管教却能有效,也属于这样的状况。

  当问及妈妈和爸爸可否多参与孩子的养育时,妈妈说自己和爱人工作比较忙,其实现在想想也是借口。主要是两人都是独生子,各自的父母身体都很好,都愿意帮忙照顾孩子,所以他们就很少管孩子,觉得有父母照顾,自己又省心又放心。谈到这些时,这位妈妈停顿了一下,特别勇敢地看着我说,“赵老师,我今天也有自己的事情想要听听您的建议。”我说,“是什么事情呢?”她接着说,“其实我跟我的爱人正在闹离婚,如果我们真的离了,这孩子是个女孩,我想要自己带,不想给他爸爸。因为她爸爸可能已经找好了新的对象,我不想我的孩子跟别的陌生女人在一起生活,所以我想自己开始学着带孩子。再有我想如果我带好了孩子,没准儿对挽救婚姻也有好处。因为也是之前婆婆对我带孩子的能力一直很不认可,我自己是北方人,爱人是南方人,彼此在生活很多方面都有不和谐的地方,比如生孩子之前,自己做事粗糙,大大咧咧,婆婆却是精细精致,井井有条,这样对比下来,爱人就对我这个老婆不是很满意,再加上婆婆一直不认可我,也是支持爱人跟我离婚的。而我呢,父母从小都很宠爱我,我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不好,除了没有多少心眼儿、能力弱一些以外,我也是一个很好的人,大学毕业,孝敬父母,我们一家三口总是很开心,我没有觉得我父母的教养有什么不对或是不好的。可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我父母,跟我婆婆教养孩子的差别就出现了,我们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我父母宠孩子,我婆婆却严格要求,每次我带孩子回我爸妈家,我都觉得孩子挺开心的,一回到我们自己家,奶奶跟我们一起住,孩子立马就收敛起来,规规矩矩的。比如跟您说的那个例子,我婆婆会说,孩子就不会跟她那样撒泼耍赖,只能说明我不会带孩子。我也觉得婆婆确实能把孩子带得好好的,很有规矩,很听话,可是,我也觉得我父母那样带孩子也没问题呀,为什么到我带孩子就出问题了呢?我到底该怎样带孩子呢?”

  听完她的一席话,我说,“咱们先把问题总结一下好吗?因为你这样说起来,很难抓住关键问题,不知从哪里入手比较好。而且,咱们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解决你提出的所有问题。”这位妈妈说,“好的,我也想您帮我捋一捋,我现在真的是乱成一团麻了。于是我建议这位妈妈先把问题梳理,暂且分成两个大问题:

  一是你自身的问题,自己似乎没有奶奶那么能干,奶奶带孩子比较有规矩有规律,自己一带就会显得很乱,孩子也容易哭闹,吃睡都没有规律,是不是自己管理和带养孩子的能力确实太差?父母从小就很宠爱自己,你也很粘自己的爸妈,可是爱人家不一样,他们要求孩子独立,跟你的经历不同,标准也不同,所以你很矛盾和纠结。现在还面临着离婚的问题。现在自己和爱人的关系也出现了问题,他提出离婚申请,令自己很烦恼,也担心孩子现在和以后会受到干扰,不知未来如何应对。

  二是孩子的问题,我们需要确认孩子粘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判断孩子是先天遗传的个性特征,与生俱来,还是后天某个时候出现的,因为孩子的粘人往往受到先天和后天双重因素的影响。

  把问题大致整理后,我们都发现,实际上孩子的问题可能更多是个引子,妈妈自身的成长背景、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理念以及婚姻问题,才是她首要面对的问题,而孩子的问题则是衍生出来的问题,需要摆在次要的位置上,孩子完全可以随着妈妈的进一步改变和成长,进行相应的教养。经过进一步确认,妈妈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先天和后天两方面的原因,孩子个性里还是有随爸爸的成分,比较倔强、专注和较真,可能也有自己的成分吧,爱撒娇、喜欢依赖。

  接下来,我们对于妈妈心底最大的困惑,她的婚姻问题,进行了探讨。这里想说明一下,我并不是一位专业的临床心理医生,谈及这些内容只为更好地解决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孩子表现出来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可能只考虑某个特定的画面,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之前的累积原因。我说,“你想不想离婚呢?”她说,“我是不想的。起初,我想自己坚决不同意,就这样一直耗下去。可是爸爸态度很坚决,他已经不回家住了,住哪儿我也不知道。偶尔回家,也只是睡在书房,不理我,也不理孩子,孩子叫他,他也不应答很冷淡。我觉得他也是想用对孩子的冷淡逼迫我答应离婚。现在,我也觉得这样确实对孩子很不好,跟没有爸爸似的,或者还不如没爸爸,省得受这份冷淡。孩子爸爸属于说一不二的,我觉得我改变不了他的决定,奶奶又支持他,我想我们恐怕还是要离了。但我还是想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放弃我的婚姻。也许,我把孩子带养好了,没准儿,他就不跟我离婚了。”

  我说,“好的,我明白你的想法了。那咱们现在就两手准备吧。无论如何,你要自己首先要独立自理起来,要学着自己带养孩子,作为妈妈,你要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带好你的孩子。这样一来,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成熟了,你的孩子的问题也会得到改善。而你和你爱人的婚姻关系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你做的这些努力应该不会有不好的影响,即使你们真的分开了,也为你以后的生活奠定了适应的基础。”

  她点点头,跟我说,“没问题,我相信我能做好。”她说这活时,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就像他自己说的,她是个乐观豁达的姑娘。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我们开始着手分析孩子的问题,首先对于妈妈的困惑,到底是严格一些好?还是宠爱一些好,我画出了下面这张图。这张图采用横竖两条线区分成四个象限,分成四种父母教养类型,这种分类反应是由戴安娜•鲍姆林德(Diana Baumrind,1971,1980)所定义的,并经埃莉诺•麦考比( Eleanor Maccoby)及其同事修正的主要教养风格的一种(Baumrind,1971,1980;& Martin,1983)。

  如图所示,研究者们认为,对孩子的要求和回应都要有度,要有回应有要求,这样更容易跟孩子建立亲密有权威的亲子关系。如果一味地回应孩子,并且对孩子没有任何要求,就出现放任的现象,孩子容易粘人没有规矩,喜欢哭闹,缺乏必要的语言沟通和情绪调节能力。当然还存在另外两种教养,忽视型和专制型。这位妈妈对孩子更多属于无要求高回应的类别,所以应该是保持高回应,增加要求。这也就回答了她最初的疑惑,要不要传承父母曾经对自己的那种疼爱和呵护,答案是肯定的。越是小孩子,疼爱越要多于管教。对于孩子,没有管教不行,但是没有疼爱更加不行。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做个比较的话,疼爱比管教更加重要。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强调的是疼爱,而不是溺爱。疼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喜欢亲近孩子,照顾孩子;而溺爱则是无条件的满足孩子,惯着孩子。奶奶的管教虽然可取,但是只有冷冰冰的管教则非常不可取,即使奶奶把自己的儿子管教得很成功很优秀,但也并不能说明她的方法就是正确的。他儿子对孙女所表现出来的“冷冰冰”,赤裸裸展示出这个一个心智多么不成熟的父亲,而且内核深处那么冷,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完全掌控孩子的情绪。仅凭这一点,妈妈在气场上就不必畏惧婆婆,妄自菲薄自己的养育理念。

  虽然我们对孩子的爸爸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讨论,但是如妈妈所说那样,爸爸对及其冷淡的态度对待自己满心欢喜的孩子,这一点就非常不可取,缺乏一个父亲应有的风范分享这个案例,我主要是想说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自身的状态对于教养的影响,所以并没有对父亲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接下来,我给予了这位妈妈以下的教养建议:

  首先,对于孩子的哭闹行为,建议妈妈采取坚持的态度,对于要求孩子做的事情,要坚持下去,不要孩子一哭闹就轻易妥协,在坚定的态度的面前,孩子更容易建立清晰的行为准则。这点养育的规则和底线,妈妈要在心里和意识上特别清晰。

  其次,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自理能力非常重要,建议妈妈从这方面着手培养孩子。针对早上懒床不起,又喜欢粘人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是睡前和醒来之前,为孩子做些背部、脚底的按摩,让孩子在妈妈浓浓的爱意里安睡和醒来,给孩子多留出一些“磨蹭和磨叽”的时间,懂得等待,理解孩子的“下床气”等常见现象。

  第三,结合妈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目前面对的婚姻和教育问题,建议妈妈自己也要坚强成长起来,即使最后真的跟孩子的父亲分开了,也不要为此过于自责,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方能照顾好孩子。如果还想挽回婚姻,不如先冷静一下,既然问题分歧多出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如果近日来自己孩子带养得很好,也许能为自己加一些分,挽回的可能性又会增多一分。但是,要做好最后分开的心理准备,不可勉强,破裂的家庭不一定就会养出不幸福的孩子,就如同,完美的家庭不一定养育出幸福的孩子,二者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幸福与否,教养是否适宜,主要跟父母是否用心有关,是否向孩子传递了幸福积极的信息。

  建议妈妈尝试一些新方法,让孩子主动维系和爸爸的亲子关系,比如爸爸回家少而且晚,可以通过手机视频问候爸爸,画张画给爸爸放在书房等。不要赌一时之气,让孩子无端失去跟父亲的交流。即使两个人分开了,也要协议后各自带孩子的时间,保证孩子继续有跟父母相处的机会。曾经拥有的亲密关系,一旦失去,对双方都是很大的损失。即使爸爸现在还未曾意识到这一点,但妈妈也要清醒地顾及孩子内心情感的连接,这并不是让孩子对爸爸进行情感贿赂,而是不要轻易放弃这种亲子之缘,任何关系的保持都需要双方相互主动靠近。

  一个多月以后,妈妈通过邮件进行了反馈,她是这样说的,“我用您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慢慢有一些成效了,最有效果的是早上起来前,我先在床上动动她,搓搓手脚,揉揉胳膊腿,逗逗她,让她慢慢醒过来,起来之后就不会哭闹得很厉害了。我自己也在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做到我的情绪可以平和得对她。我希望可以继续调整得更好。”

  两个月以后,妈妈再来找我,进行了面对面的反馈,她告诉我,自己和孩子的状态都很好,尽管爸爸提出了离婚申请诉讼,但自己能接受。她感觉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这一点,我在幼儿园门口站岗值班迎接小朋友时,有时会看到她们,我亲眼见证她们母女俩都是高高兴兴的,充满了正能量,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也喜欢跟老师和保安叔叔打招呼。

  孩子到大班后,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跟同龄小朋友相比,发展得已经相当很不错了,也不再喜欢哭闹耍赖,喜欢听道理了,也懂得了商量。但是还是很喜欢粘着妈妈,但妈妈觉得很能接受,也享受跟女儿的亲密。夫妻两人最后还是进行了协议离婚。为了保证孩子的入学资格,孩子在法律上判给了爸爸,但实际上由妈妈带养。他们还围绕着孩子的生活,约定了带养孩子的时间安排,比如周末有一天由爸爸带着玩等。妈妈说,现在感觉挺轻松的,自己跟孩子爸爸相处得也彬彬有礼,不再冷战。妈妈自己说,对于一段不合适的婚姻,结束了,也许对彼此都好,勉强维持着,时间久了,也许反而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好。

  看了这个故事案例,你有什么感觉,或是想法?有没有觉得,其实每个人都很不容易。孩子不容易,为人父母也不容易。这些案例可能是少数家庭,但都是真实的事情,我之所以说它们是故事,是因为为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做了一些信息的隐藏和修改。你的身边或许也有这样的故事,或是你本身就在经历这样的事情。不论是基于自身的经验,还是遵循专业的知识,我都想说,人要坚强乐观起来,享受每天小小的确幸,感恩我们拥有的生命,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偶然。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的人选择逃避忽视,有的人选择期盼问题自行消失,还有的人选择勇敢面对。我希望大家在困境面前,都能选择面对,因为问题不会自己消失,也不会完全会遵循“事缓则圆”的规律,更不会因你的回避和忽视得以自行解决。有时你努力忍受一些、克服一些、坚强勇敢一些,或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最终就能收获更好的喜悦。

  如果你在生活遭受一些不幸,有过一些心理创伤,也请你相信,养育孩子或许是你最佳的疗愈时机,在孩子的童年里与自己重新遇见,和孩子一起重新成长,获得更高程度的幸福体验。如果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一些困惑,请你记得要对自己和孩子坦诚相待,勇敢用心的尊重自己和孩子,一旦如此,便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通向幸福的路。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时间,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有耐心和毅力,一点一点调整,因为好的教育不可能是高效的。当今社会,很追求高效率,认为只要掌握正确的办法,就能提高效果,实现前所未有的速度。尽管有很多事情可以通过科技方法迅速得到效果,但是唯有养育绝对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够一蹴而就的,也往往不是真正好的教育,而更多的则可能是外显技能的展示。

  孩子不是一天长大的,孩子脑子里的东西更不能一天全部获得。大家都知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我们阅读这样的句子时,常常会有所感触。可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明知道教育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累积,可我们还会忍不住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可能是效果太诱人了,所以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教育孩子,所以最终很多孩子成人以后的发展并不理想,只因当初的地基方向就倾斜了。教育绝对不是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一个初中或是一个大学的短暂的阶段性的事情,教育是一个家庭一辈子的事情,是所有家人用心高品质相处的事情。

  如果我们总在追赶,认为一切都要趁早,实现了结果又会有下一个目标。我们的孩子在催促中长大,当一个孩子被我们驯化成“眼睛里只有目标没有享受过程”的人时,孩子的人生一定是粗糙仓促而且无趣的。

  花开,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孩子的养育也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那些能静下心来,踏实耐心养育子女的父母,最终一定会从中受益,他们获得的往往是和孩子共同的成长和发展。虽然父母已经是成人了,但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个体而言,我们的发展并没有终结,更没有停止,人的发展是个毕生的过程。为人父母,我们也有很多未成熟。

  想问,在别人的故事里,是否瞥见了你自己的影子?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