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永远不要强迫你的孩子说话

家长永远不要强迫你的孩子说话
2020年05月14日 06:45 新浪育儿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逢过年过节亲戚们团聚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让在场的孩子为大家表演节目。有的孩子性格外向,愿意向大家展示自己,但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来说,这种场合不亚于一场灾难。

  有些人甚至在长大之后还对这种场合深恶痛绝,只要是在公共场合讲话就会手心出汗,内心充满拘束和恐惧,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

  平时走在路上,我经常能碰见认识的家长和孩子。比较熟悉的孩子见到我都会主动打招呼,但有些平时不太熟悉又性格内向的孩子就比较腼腆,经常躲在妈妈背后不敢看我。每当这个时候,家长常常会表现出非常嫌弃的样子说:“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太不懂礼貌了!”或者说:“你看你这没出息的样子……”然而,父母逼得越急,孩子的脑袋就低得越低。

  我可以理解这些父母们的心情,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外向、热情大方,获得老师和朋友的喜欢,所以,为了培养孩子交流表达的能力,一有机会就会强迫孩子与陌生人说话,甚至当众表演节目,美其名曰“锻炼”。

  但是,每次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话,看到那些孩子眼泪汪汪的眼神,我的内心都会觉得非常不忍。

  诚然,礼貌是一种教养的象征,但孩子说话有早有晚、有多有少、有长有短,各个孩子发育程度不同、性格不同,该说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说了,父母可以引导,但绝对不要去强迫他们,否则只会起反作用。

  有一次,我在饭店吃东西,旁边桌一对母女估计刚在附近上完辅导课,桌上除了食物残渣,还摆满了孩子的书本、作业本。孩子低头写着作业,妈妈把头探到孩子面前,似乎在帮她检查作业。此时,妈妈发现了一个错误,轻声对孩子说着什么。孩子停住笔,听着妈妈的训话;可能孩子没听明白,一脸茫然,妈妈的声音顿时提高了很多。

  妈妈说:“你这个图画得不对,是谁的三分之一?”

  孩子呆呆地看着书本。

  “问你呢,是谁的?”妈妈拿起笔似乎在书上画了一道。

  孩子依然没出声。

  “是谁的?你要是不知道,就直接告诉我,别不吭声。”妈妈急得声音又高了一些。

  孩子动了动嘴,依然没有发出声音。

  “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你?你倒是说呀,是谁的呀?”妈妈的声音里夹杂着愤怒,但依然没放弃追问,“这句话说了,上午运走的是下午的三分之一,所以……”

  “你能不能说话呀?你总是不说话,我也不知道你哪里不懂呀,你都快把我急死了!”妈妈的忍耐似乎到了极点。

  ……

  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

  刚刚接到孩子的妈妈很开心地问孩子:“今天学习怎么样呀?”如果连问了三句,孩子都不回答,妈妈就会停下来责令孩子回答;每次孩子读完故事,父母总喜欢问问孩子:“你看懂了什么,讲一讲呀。”如果孩子不讲,父母就认为孩子没有认真看;周末父母问孩子想去哪里,孩子知道即便自己回答了,也还是父母做主,所以就避而不答。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爱表达?理由也许有千万种。比如孩子害怕,没想好,没把握,或者他就是不想说而已。如果孩子一时半会儿不想说话,而父母硬逼着他“完成任务”,只会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害怕和紧张,更加失去对表达的兴趣,结果就变得越来越沉默,反而不利于其语言的发展。

  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思考一下:父母为什么非要让孩子回答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自己语言的驾驭者吗?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掌控自己的语言呢?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教给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但不要刻意改变孩子的性格。例如,我在前面提到过,有些孩子不爱跟人打招呼,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给孩子多几种选择,譬如可以让他们用微笑、挥手、击掌等来代替说话,一步一步消除他们的紧张心理,这比一味逼迫孩子“就范”效果要好得多。

  要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外向有外向的优点,内向有内向的可爱。有的孩子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有点儿慢热,熟悉之后也可以慢慢和小朋友打成一片。

  所以,各位心焦的家长,不妨对孩子多一点儿耐心,和他们多一点儿沟通,给他们多一点儿时间,等一等,等到一个好的时机,等孩子愿意开口的时候,他自然就会说了。父母要学会等待,这样才会收获未来。

  来源:选自《高情商孩子的表达课》,由六人行图书授权发布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