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表扬留到最后

把表扬留到最后
2020年08月05日 06:45 人民网

  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到晚上7点,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一天,一个老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枪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老人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老人又对孩子们说:“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这个故事中,老人的智慧其实反映了心理学上的“阿伦森效应”。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参试者接受四组人的“评价”,然后观察参试者对哪一组最具好感。第一组人始终对参试者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实验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人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阿伦森认为,人们会更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而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评价越来越差的人。

  人们之所以会对奖励减少不满,是挫折感在起作用。追求发展是普遍的愿望,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得到的越来越多。如果事与愿违,得到不增反减,就会引起挫折感。递增的挫折感很容易引起人的不悦及反感。就像故事中的小孩,得到的奖励越来越少,就越来越没动力和热情。

  阿伦森效应对我们有两点启示。一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始终保持发现他人优点的眼光,避免初相识时过多的赞美而熟悉后变成指责,要学会对他人保持更多积极的评价,促进关系良好发展;二是在自我形象管理中,要保持稳定向上的表现,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而造成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减分。

赞扬赏识表扬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