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上的问题:关于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儿科医疗上的问题:关于使用抗生素的问题
2020年09月28日 06:45 新浪育儿

  在全国公益巡讲以及在微博上与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包括一些隔代人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存在一些看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育儿方法。这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家长,不得其解。而这些误区的实施者往往又是隔代人,因此作为科学育儿专家的我,想和隔代人一起探讨这些似是而非的育儿问题。

  现在,隔代人,也包括一些妈妈和爸爸,只要孩子一生病就认为是有炎症。因此盲目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消炎,而且希望医生给孩子使用更高级的抗生素。但是看到目前有关细菌耐药性以及超级细菌产生的一些报道,又害怕使用抗生素,担心对宝宝健康不利,因此症状一消失就会停药或者减药。其实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或者滥用抗生素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

  这里谈到的消炎药,常被人们错误地认为是抗生素。人们一般认为抗生素能够治疗一切炎症,其实抗生素只是针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才有效,而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及无菌性炎症是不起作用的。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几乎90%都是病毒感染引发的,而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属于无菌性炎症。

  目前,国内的抗生素市场很大、十分混乱,而且抗生素菌谱越来越窄,抗生素越用越高级。同一种药物换上不同的商品名,加上广告的吹捧,价格就会翻倍,让家长越来越无从选择。因此,家长必须走出抗生素用药的误区。

  在国外,抗生素属于处方药,只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才能开。可是在我国,虽然抗生素也属于处方药,但是一些药房受利益驱使仍随意售卖,也为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创造了条件。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就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

  2015年《生命时报》的一篇名为《抗生素用一次肠道要调一年》的文章报道,美国《微生物学》杂志发表文章表示,服用抗生素能够影响肠道健康长达一年,即用一次(一个疗程)抗生素就会在未来的一年里持续地扰乱服药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文章中还报道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使用抗生素后,肠道内的不同菌群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等情况。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氏阴性菌、结核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近年来,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氨苄西林、羟苄西林等,扩大了抗菌范围,不但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阴性菌也很有效,特别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很好。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也很广。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因此,医生会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作出选择,达到尽快控制感染,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的原则是: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菌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旦明确了致病的微生物就要使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同时轻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使用抗生素的原则

  ●能口服制剂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能使用肌肉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才能有效控制感染,才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人体是一个微生态平衡的整体,各种细菌在身体各个部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和平共处。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或无菌炎症使用了抗生素,或者已经明确某种细菌的感染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或者没有针对性地使用窄谱抗生素,没有杀死致病菌、病毒,即便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杀死或抑制了正常细菌,从而引起菌群失调,耐药致病菌种大量产生、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即原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另外,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容易导致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使得一些真菌乘虚而入,引起鹅口疮、念珠菌肠炎,或全身性念珠菌、曲霉菌感染等。

  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使用抗生素更要慎重。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婴幼儿和儿童会造成严重的损害。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会造成孩子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引发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容易造成孩子耳聋和肾损害;一些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据《生命时报》报道,在2005年全国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21名聋哑者中,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聋的。滥用抗生素也增加了孩子过敏的机会,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此有很大关系。有些医生偏爱使用高级抗生素,细菌被杀死的同时,也有可能致病,甚至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这是因为细菌死后会释放大量的抗原,造成患者自身免疫性损伤,增加抗生素诱导脓毒血症的风险,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死亡。

  不少家长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错误地认为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喜欢把抗生素作为预防药物长期使用。当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只要用上一两天不见效,家长也不管自己使用剂量够不够、药物在体内是否达到有效浓度、用药途径是否对、使用时间是否够、孩子本身的免疫机制是否有问题,就频繁更换医院,不断就诊,造成同一种疾病使用多种抗生素。有的家长只要治疗一见效就马上停止用药,造成致病菌死灰复燃,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细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新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而医药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如此发展下去,我们早晚有一天会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每个家长需要注意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正确了解抗生素的4条重要信息

  ●抗生素不能治愈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

  ●只能使用卫生专业人员开具的抗生素;

  ●绝不与他人共用抗生素,即使是家人也不行;

  ●勤洗手预防感染,以免使用抗生素。

  来源:选自《隔代育儿不是那么简单:我的隔代育儿生活》,由中国妇女出版社授权发布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