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合格的母亲还有多远

2016年05月23日 09:26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众所周知,只要是女人,都有资格做母亲,也有能力成为母亲,但并非每一个女人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很多母亲在怀孕的时候,便开始关心孩子的营养问题,总希望摄入最好的食品,这是母爱,也是母性的使然。事实上,并非因为母亲毫不保留地将不求回报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她就是一个合格的母亲。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在所有的亲子关系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极为天然和亲密。很多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韩国有研究表明,认为在决定胎儿性别的问题上,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差悬殊,生女儿的几率更高。丹麦有研究说,母亲在怀孕期间多吃坚果,孩子更不容易得哮喘或过敏。无独有偶,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血糖较高的母亲(即便血糖值仍处于正常范围),她们生出的宝宝仍旧会体型偏大。与此相对,怀孕期间血压较高的母亲往往会生出体型较小的宝宝。美国科学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认为,母亲生活压力大,孩子更容易患龋齿。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表明,女儿的情绪遗传母亲。哈佛大学有研究者还惊奇地发现,职业女性更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职场母亲的女儿收入更高。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无不说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就心理需求而言,孩子越小,越需要母亲。在头三年的养育中,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胜过对玩具的喜欢。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母亲与孩子这种独特的关系是将来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典范。婴儿渴望母亲的爱和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是与他渴望食物一样强烈。只要母亲消失在孩子的视线中,他会产生强烈的愤怒和失落感。所以,将孩子托给保姆或亲戚养育,这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弗洛伊德的学说是基于婴孩的本能,认为婴孩对母亲的渴望是出于最初的“力比多”(性力)。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乳的渴望极其强烈,这是一种被生物本能驱使的欲望。这一时期的母子关系最为微妙,母亲出于私欲想控制孩子,而孩子则千方百计地想把母亲据为己有,表现出极为霸道的情感,即“母亲是属于我一个人的”、“母亲只为我一个人服务”。孩子稍大些,母亲渐渐淡出孩子的视线,他发现母亲并不属于他,还有一个比我强大的人——父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孩子的“二弟普斯情结”(恋母情结)。在孩子的成长中,孩子对父亲的感情非常复杂,孩子因为本能地嫉妒父亲夺走了母亲,但又害怕父亲惩罚自己。反过来讲,同样存在“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即女孩子存在此情结,例如有女孩子将自己的父亲作为择偶的标准。

  一个成熟母亲的特征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词温润而美好。时至今日,我一直保持着孩提时代对母亲的称呼,一进家门便直呼“母”。母亲带给我是温良和敦厚。母亲是“人类的引路者”,给予孩子“一扇通向生活的门”,将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有文化有教养、能独立思考生存的公民。因此,一个成熟的母亲应该具有这样几个特征:爱、慈、定、慧。

  爱孩子是母亲的本能。人们常说“母爱无私”,但这“爱”有真伪,也有陷阱,甚至有毒。我们看到,很多母亲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这当然不是真正的爱;有些母亲过多地关注和陪伴孩子,这同样会抑制孩子的成长。特别当母爱泛滥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爱变为一种权力,加以控制孩子的时候,这爱就变得非常有毒。诚然,一个享受不到母爱的孩子,是一个心理缺钙的孩子,有可能会变得冷漠、偏激和刻薄。母亲爱孩子的前提是深入地了解孩子,应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而不是将爱看作一种施舍,一种奖惩。

  密歇根大学、丹佛大学和德州大学研究团队历时五年,对全美约3300多个家庭的研究表示,母亲爱的教育能提高小孩社交能力(social competence),,而打屁股的行为只会增加小孩的攻击性。例如温暖鼓励或者积极表扬强化小孩行为,他会变得更自信、乐观,更愿意与人接触交往。此研究的领衔作者丹佛大学副教授Inna Altschul表示:“如果温暖鼓励与打屁股两者并施,那么打屁股引起的逆反攻击心理会逐渐破坏温暖鼓励带来的良好社交能力。”

  与爱相对应的是慈。“慈”是一种仁爱与和善。古人将自己的母亲称为“慈母”,孟郊有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个成熟的母亲,她的面容慈祥而温良,她的行为从容而优雅。母亲在养育孩子的时候,最珍贵是那慈爱的目光。一个慈爱的母亲,能给孩子成长涂上爱和善良的底色。孩子看到的是光明还是黑暗,这取决于母亲是否拥有慈爱的心境。

  佛家的“定学”,是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平静。母亲的“修定”,同样为了止息烦恼,使内心平静、安宁、专一。女人很容易情绪化,作为母亲的女人容易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所以,母亲要“理解孩子,控制自己”。成熟的母亲不会整天摆着一副吓人的脸,不会因为孩子的捣乱而烦躁不安,不会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心焦如焚,也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而气急败坏。

  诚然,育儿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智慧。作者认为,母亲应该摆正位置,她是一个养育者,也是一位引路人,“用我们的爱去挖掘孩子的爱”,为孩子“种下一课善良的种子”。在很多人眼里,善良的孩子会得到奖励,而不善良的孩子则被视为坏孩子,但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因为“好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好,而坏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坏”。

  其实,母亲的境界有大,孩子的人生之路就有多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母亲应当学会渐渐淡出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开拓自己的世界。面对孩子的成长,她思考着“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该如何做母亲”、“如何理解人的成长”。这些看似简单的思考,却是许多年轻妈妈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来自何贤桂的博客,点击查看原文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