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刘武惠谈中国学霸竟被美国名校劝退

2016年05月27日 17:59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5月26日下午14:00时,儿童心灵教育者,心理辅导师刘武惠老师,以“育儿,常被忽略的那些事”为主题在新浪育儿家长大本营里进行微课堂讲座。今后,新浪母婴研究会继续邀请金牌专家,针对家长关注的育儿问题举办“微课堂”活动,敬请各位家长期待。

刘武惠微课开讲啦!刘武惠微课开讲啦!

  在微课的最初,老师就提出了很多引家长深思的问题“因为感觉孩子不懂事,所以说话做事都不避着孩子?”“是不是喜欢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做一个包办一切的父母?”“看到孩子受苦,是不是恨不得代替孩子受罪?”这次微课堂共有7个群进行同步直播,各位家长认真听讲,都认为学到很多,纷纷表示没听够!刘武惠老师到底讲了啥干货呢?让家长听的大呼过瘾?小编从不同方面为大家进行整理。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微课的现场,来看看一个中国式教育的悲剧的故事。

  中国学霸竟被美国名校劝退?

  刘武惠老师给家长分享了一个中国学霸被美国名校劝退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17岁女孩身上的故事。这个女孩是个人人羡慕的学霸,从小学到高中都几乎保持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以全额奖学金的升入美国一所名校继续读大学。所有的人都认为她美好前程拉开了序幕,以后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却不料在学习上所向披靡的她,进入世界名校后却挫折连连,一年后甚至被强制劝退。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她的人生变得悲催?刘武惠老师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原因1:受到同学轻视

  最初大学的时候,她的考试成绩和之前一样名列前茅,可是仍没有同学愿意与她一组。是同学们嫉妒她成绩太好吗?相反,最主要的是原因是同学们认为,她动手能力和设计方案的想象力太差,大家认为她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

  从小到大,让她引以为傲的学习成绩却遭到了同学的轻视。这是为什么呢?刘武惠老师认为,这是因为她的学习只学到了记忆的层面,而没有到心灵的层面。如果一个人读书只读到记忆的层面是用不出来的,只有读到心灵的层面才能运用自如。刘武惠老师特别提醒各位家长要了解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的区别。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个什么都好的优秀孩子,其实学习成绩好只代表记忆力好,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

  原因2:缺乏交往能力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成绩更好,杜绝孩子看课本以外的书,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尤其是0-6岁期间,没有及时给孩子进行品德意志力和气质审美的培养,没有给孩子展开一个精彩的世界,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充满欢愉,这直接造成孩子认知范围狭窄,情感的苍白。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如同之前故事中的女孩子,经常看到别的同学在一起愉快地谈天说地,而她却找不到话题,无法与人良好互动和交流,就会发现自己很孤独,没有情趣、没有爱好,当然也就无从体验幸福感。是谁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呢?刘武惠老师认为,是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父母合力的结果。

  刘武惠老师还举出了现实的例子: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育儿中,比如家长们普遍愿意掏上千元千给孩子报各种各样培训班,却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心灵培养上下功夫。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幼儿园多认字,多做算术题,多背诵唐诗,却不愿花精力让孩子眼中闪烁求知的光芒和好奇的冲动。

  原因3:欠缺生活能力

  学习上的挫折和社交上的障碍已经让这个女孩无招架之力,然而生活能力的缺乏彻底摧毁了她,成为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武惠老师认为,这和这个女孩的成长过程有关。从小到大,她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妈妈恨不得代替她做所有的事情,这种无界限感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个女孩内心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感念。到了大学宿舍,集体生活要求大家互相帮助外,还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她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什么也没有做过,无法跟随室友的脚步,因此受到室友的排挤。

  在孤独无援之时,她搬来了救兵妈妈,她的妈妈为了女儿的学业,毅然辞去工作来的美国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吃、喝、睡。然而她的妈妈却发现自己的女儿对她越来越糟糕,态度越来越差。

  原因4:不知道给予和付出

  这个女孩子有时竟会对妈妈拳脚相加,让人看的心疼。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女孩从在国内人人羡慕的神坛跌落到人人嫌弃的地步,内心无法承受,她的这种愤怒的情绪必须宣泄,感情必须要有出口,否则会精神崩溃的,所以妈妈便成了她的出气筒。

  妈妈一直以来为她做出的牺牲、为她所做的一切,她都习以为常,认为那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她心安理得地获取,却从来没想到给予,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呢?刘武惠老师认为原因是她幼年时的家庭教育。

  因为她的父母在她第一叛逆期来临时,在她性格形成期时,从来没有教给她得失平衡的自然法则及处事之道,也从来没有告诉她“得到”与“给予”的辩证关系,更没有教给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无界限感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照顾,直接扼杀了她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让她失去了一颗感恩和尊敬之心。像这样父母好心办坏事,习以为常的育儿举动还有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例举。

  刘武惠老师特别提醒家长,孩子的教育要把握三个阶段:第一,是三岁前自我意识觉醒时期;第二,是7、8岁前的性格形成时期;第三是青春期,青春期是孩子需要成人搀扶的最后一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如果父母们错过了,那么孩子的教育您就基本插不上手了,只能交给社会去教育了,父母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摔打锤炼,却无计可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