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孩子受电子产品的毒害

2016年10月24日 06:30 新京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电子信息时代,铺天盖地的都是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另一方面却让人与人之间心灵距离更远。夫妻之间一人一台电脑上网,孩子拿着ipad或手机玩游戏,一家人口头交流越来越少,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的常态,且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像足球篮球这些昔日孩子们热爱的户外运动,现在都可以在网络游戏中找到替代品。于是这社会出现了很多宅男宅女,更可悲的是,还出现了很多宅童。这一群体之庞大无可计量,如果把他们手中的电子产品拿走,很多人会开始变得焦虑,感觉无所事事,生活失去了方向不知该做什么。

  严格来说,我们这一代人,都中了电子产品的毒,且越陷越深。我们都成了温水煮青蛙里的那只青蛙,而电子产品和网络成了那锅温水。我来美几年国内兴起了微信,去年回国期间大家知道我居然不用微信,把我视为异类。于是,好吧,我自愿成为一只不脱离世俗的青蛙,跳进温水里。结果在这SPA中感觉极度舒适,于是每天开始刷屏发文,成了名符其实的低头族。即便开车等红灯的那一两分钟,也忍不住拿手机看看。

  突然深知自己已经中了电子产品的毒,不寒而栗。所有人都中了毒,如果我不沾染点毒瘾,似乎与世道便格格不入了。但是,可怕的是,这种电子产品的毒瘾,会传染给孩子。我们成为宅男宅女,成为低头族以后,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带孩子去亲近自然,于是我们常常递给孩子一个IPAD说:“这里有一个足球游戏,很好玩,看看你能进几个球……”然后,孩子很快停止哭闹安静下来玩游戏,父母也得以时间继续做低头族或者敲键盘。孩子也中了毒,一旦毒瘾发作,往死里哭闹,父母只得再度出绝招呈上电子产品对付,然后恶性循环。

  3岁孩子都可以非常专业地使用电脑,甚至可以在电脑上画出漂亮的画,这不知叫做超前还是落后。但个中隐忧,实在需要父母注意。按照科学的育儿理论,孩子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主要是电视),但现在的孩子,每天接触电子产品在2小时或以上的数不胜数。

  孩子常常接触电子产品有什么坏处?不是也学到东西?很多孩子操作起电脑来甚至比成人还娴熟。部分父母会有这样的想法。然而,事实是,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越多,反而会越笨,创造力会减弱或者丧失,而一旦成瘾,便很难纠正。

  为什么玩电子产品孩子会变笨?原因是孩子在看电视,玩电脑或者手机的过程中,他们只是被屏幕闪亮的色彩和动画吸引,被动地吸收这种屏幕的视觉冲击,而不需要思考。据研究表明,孩子在看电视或者玩其它电子产品的时候,其大脑前额叶是静止不动的。也就是说明他并不需要使大脑运动而思考,而只是被动吸收。而实际上,即便在马路上跟别人随便地打一声招呼:“Hi……”我们的大脑前额叶也都会运动。运动有什么好处?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他的右手用绷带绑起来不能动弹,而他却用左手每天不停地做各种运动,一段时间以后,他左手的肌肉变得极度结实,而右手的肌肉却开始松垮萎缩并引发疼痛,如果离开绑带甚至变得无法抬起。运动能使人健康强壮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对肌肉如此,对大脑也是如此。如果大脑长期处于不运动而只是被动吸收的状态,那大脑的功能不单得不到很好的开发,还会不断萎缩倒退。

  纵观我们身边的孩子,长期趴在电脑前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他们会畏惧社交活动,学习成绩差,脾气暴躁,礼貌和修养等各方面都不如人意。去年回国一趟,发现亲戚朋友中很多孩子,都躲着成人蜗到房间里去玩电脑玩手机。我四年没有回国,没有一个孩子会问我一句关于美国的任何问题。而偶尔一天有个同学带她三年级的儿子来看我,她的儿子却追着我问长问短,还请求我给他看看美元长什么样子的。我拿出20美元、5美元和1美元三张现金给他看,并表示我很乐意送给他其中一张,他可以随便挑一张拿走。他毫不犹豫地拿走了那张1美元,让我感到很惊讶。说真心话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他的社交能力之强是其他成天捧着电脑手机的孩子所望尘莫及的。我分析了一下他的成长背景,他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同学是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在很边远的一个山区教书十多年,她一直是一个很有爱心脾气极好的温和女性,心宽体胖,见人总是呵呵地笑;他的父亲我只在十多年前见过一次,也是那种心宽体胖的人。他们对待孩子不会过于严厉,而是比较放手让他自己发挥。单从她一听说我从美国回来便带孩子过来看我这一举动中,足以看出他对孩子社交培养的重视。在她的孩子追着我问东问西的时候,她不会说一声责备的如“没看阿姨正忙着呢”,“小孩子哪那么多问题,一边玩去”之类的话,而只是坐在那里微笑着看着他,偶尔对我说一些如“他很擅长这个……他喜欢出去玩……他很想了解这个……或许以后她可以去美国留学……”之类的话。

  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母亲,她传授给孩子的都是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因为她从小就带他到处去,回农村接触大自然,去旅行,去访友,她的儿子非常热爱和憧憬外面的世界,这样的孩子,对电子产品,几乎提不起什么兴趣。

  防止孩子中电子产品的毒的唯一方法,就是父母首先摒弃宅男宅女的生活方式,自己先不要受电子产品的毒害。然后,很重要的一点,带孩子外出,到大自然里去,到各种社交场合去。孩子在抓昆虫捞鱼挖蚯蚓的时候会认识这个世界,各种自然的物质和社交的手段都能促使孩子的大脑前额叶快速运动,从而使他们的大脑更壮健更灵活,这就是在为他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一个孩子只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的自信便不需要从沉迷电子游戏中获取。

  我只在周末才让宽宽看动画片,周末还经常因为户外活动安排得太密了,动画片便安排不过来。因此我家的大电视基本上成为摆设,我们大人不看电视,孩子也不看电视。而如果宽宽爸不在家,我在孩子在的时候连电脑都不开机,所有时间都陪孩子在家门口的草地疯玩或者在沙发上看书讲故事。孩子做了好事,我用多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慢慢地孩子也开始热爱看书讲故事,很少要求看电视。

  很多家长会认为,很多热播的动画片你不让孩子看,那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没有共同话题,不是会影响社交吗?其实这是很多家长的社交焦虑的表现,认为社交就必须要跟他人一致。为此前段时间请宽宽的两个好朋友(女孩)和妈妈们来家里玩,两位妈妈热烈地谈论《Frozen》这部迪士尼电影,并说她们的女儿反反复复看了多少遍多少遍,每一首歌都会唱,每一个情节都记住了之类。宽宽爸便开始有点着急了,认为这么流行的电影我们居然没看过,孩子会不会落后于人?并开始筹划要给宽宽看什么热门的迪士尼电影。我对此并不赞同。我觉得父母教育孩子应该靠来自自身内在的自信,而不是来自外在观点和因素的影响。宽宽有两大本迪士尼故事集,那是他很爱读的书,通过我每晚为他讲故事,他知道《灰姑娘》、《白雪公主》、《阿拉丁与神灯》、《米老鼠与唐老鸭》等等非常多的童话故事,并不一定需要靠看电视或电脑来阅读。当然如果实在有闲着没事的时间,看半小时卡通片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能做到让孩子不会觉得闲着无聊而非得以看电视来打发,那不是更好。宽宽就是那种有很多户外活动,实在没有闲工夫看电视。闲着的时候即便不出门,搭积木,玩橡皮泥,看书画画,在小院子打球等等,都够他忙的了。

  而宽宽所忙碌的这些事,非但不会让他跟同学们话不投机,反而让他人气大增。有一天正准备出门去上学,宽宽突然发现门外草地上有一条蚯蚓,他立刻抓起来,并说要带到学校去。我便找了个装食品的透明密封袋帮他把蚯蚓装起来带到学校。一进课室,他便跟同学们说他抓了一条蚯蚓,所有同学都围上来了。老师见状让宽宽把蚯蚓捧着给同学们“Show and tell”,宽宽拎着蚯蚓给每个同学看,老师则在旁边讲解蚯蚓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习性,如何爬行等,并让宽宽把蚯蚓放手上示范爬行。整个过程宽宽脸上所显露的志得意满,实在让我心花怒放。从此宽宽爱上了“Show and tell”,每天早上上学都要带点什么去show给同学们看。而有一天晚上我第一次给他讲《灰姑娘》的故事,他一直问我灰姑娘英文该怎样说直到他记住,且要求我把这故事讲了三四次才肯睡觉。第二天早上他便捧着那本厚厚的《迪士尼故事集》去上学,一进教室便趴在地上,其它同学都纷纷趴在地上,他开始用他那蹩脚的英文给同学们讲《灰姑娘》的故事。

  当然也有人会说,现在不给他玩,等他长大了迟早要接触的,还不如让他早点接触不至于以后突然接触了就痴迷。更有一些育儿理论提出让孩子狂玩电子游戏,直玩到孩子厌恶为止孩子便不会再玩了。这种让孩子玩到吐就会收手的说法很不可取。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去抵制诱惑,所以以毒攻毒的方法只会把孩子毁于一旦。其实孩子从小养成一些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将内化为他生命的一种行为方式和能量,并将伴随他终老。如果我们从小就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社交活动,那等到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内化为孩子的一种热爱以后,即便他再怎样受到电子游戏的诱惑,他也有强大的自信去自主拒绝它们。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父亲不让我们磕瓜子,说只有懒人才会整天无所事事磕瓜子,于是不磕瓜子不做懒人慢慢地内化成我的一种品格,从小到大我几乎都没有碰过葵瓜子,上中学时宿舍很多女生爱磕而我却从来不碰。即便后来发现其实葵瓜子还挺好吃,但内心对磕瓜子的是懒人这种偏见仍然伴随着我,使我至今三十多年不碰葵瓜子,不做懒人。

  或许我们应该告诉孩子,“只有没有追求的人才会终日沉迷于电视或者电子游戏,我们需要有更大的理想和抱负,走,我们到图书馆去!”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