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哭闹设置的三种合理后果

2016年11月02日 09:47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一)第一种后果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父母把孩子带离现场。

  父母在采取行动时,不用对孩子刚才的行为做出评论或者说教一番,也不用表现得很愤怒,只是简简单单把孩子带到家就行了。

  大人的态度要保持坚定而友善。一回到家,父母就去做自己的事,并且是一个人做,不要孩子参与进来。孩子很快就明白了,哭闹只会让自己被排除在外。

  父母要尽力创造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情景,比如轻松地在餐厅吃饭时,或者在商场、超市采购结束之后。这都是教育孩子在公共场合应该如何表现的最佳时机。最好事先做好准备,一旦孩子开始哭闹,就一言不发地转身回家。可能得来上一两次这样的行动,然后孩子才会明白一旦他开始哭闹,你就会带他离开现场。

  在下面的例子中,这对年轻的父母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要让自己的两个小家伙(一个3岁,一个5岁)学习爸爸妈妈带他们去买东西时该如何表现。

  吵着买糖果,那就回家吧

  山姆和凯莉带着他们的两个小孩去他们家附近的小超市。在路上,他们给两个孩子打了预防针,他们只是去买一两样东西,希望孩子能好好表现。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小超市了,我知道你们会好好表现。今天我们不会给你们买曲奇饼或者玩具之类的东西噢。”爸爸妈妈相信孩子会表现得很好,并且向孩子描述清楚了好好表现具体是指什么。

  然而,两个孩子一进入小超市,货架上陈列的糖果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开始要求爸爸妈妈买自己最想吃的糖果(事实上,他们都想吃)。爸爸妈妈拒绝了他们,孩子们自然就哭闹起来。爸爸妈妈按事先计划好的,一个人抱起一个孩子离开了超市。如果这时爸爸妈妈想要说什么(记住,其实真的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他们可以说:“看来你们已经替我们做出了要离开的决定,我们能从你们的行为中看出来。下个周末我们再来试一次。”

  对凯莉和山姆来说,这个后果是能够奏效的,因为:

  -他们立即行动起来。

  -他们做出回应时,没有情绪化。

  -他们几乎没有说话,也没有过多地向孩子解释或威胁孩子。

  -他们事先做了计划并执行。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教育孩子时事先准备的必要性。这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在承受压力,或者在太忙、太混乱的情况下匆忙出击,这样练习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他们说了还会有下一次,表现出乐观的态度,并期待孩子的表现会越来越好。

  看起来似乎并不难。但实际上,很少有父母能够跟得上孩子“哭闹游戏”的节奏,而且能领会这个方法奏效的关键,其实就是简简单单地把孩子带离事发现场,既没有必要流露出一丝的愤怒和沮丧,也不用解释你的行为或教训孩子做错了什么;还要始终表现出你对他很有信心,相信他这次和下次都能好好表现。

  少数幸运的父母已经有了这个概念,因为他们记得自己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认识一个名叫莉兹的年轻妈妈,她有一个姐姐,她回忆起当她和姐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她的父母对待她们的方式:当莉兹一家人外出就餐时,只要她或者姐姐其中一个人不好好表现,爸爸或者妈妈就带那个人离开,直接回家。

  回到家后,家长就自己去读书或听音乐,完全忽略孩子要回餐厅的请求,也没有就刚才发生的事情跟她讨论。

  莉兹说,只是重复练习了一两次,她和姐姐就明白了,只要她们在公共场合有什么不当行为,马上就会被带离现场。

  当你的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时

  ☆-在你执行后果时,忽略周围那些苛责的目光。

  ☆-?别因为尴尬而不得不屈服。

  ☆-事先做好计划,并花时间教育孩子。

  ☆-如果必须完成事先安排好的事情,那么继续做你的事,不要回应孩子,完全忽视哭闹,尽快做完后再带孩子离开。

  相信我们,当众出丑的孩子,不用别人告诉,他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无须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评论,给他们时间和空间来反思。相对于长篇大论的抱怨,这会是一个更加有效,也更加尊重彼此的方式。让后果自己说话,比你说什么都更有说服力。

  (二)第二种后果

  在非公共场合,例如家里,哭闹耍赖的孩子应该完全被忽略,根本不要理睬他。

  首先,不仅仅要求我们在孩子哭闹时,不要跟他有任何对话,还包括我们的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也不要透露任何信息。记住,即使你一言不发,你黑一下脸或者皱一下眉同样是在和孩子交流。因此,你必须有意识地防止自己有以下反应:

  -皱眉;

  -翻白眼;

  -耸肩;

  -叹气;

  -绷着脸;

  -用其他方式让孩子知道我们不高兴。

  这些无声的信号,与教训孩子、大惊小怪一样,会激起孩子的不当行为。你越是生气,他越是会哭闹。如果大人继续给孩子提供一个表演的舞台,容忍他们凭借获取关注和控制他人找到归属感,哭闹会变得更加顽固而难以纠正。

  “为什么哥哥可以在外面骑自行车,我就不行?”

  6岁的赛思有一个9岁的哥哥雅各布。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凯丽允许雅各布和小伙伴绕着邻居家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雅各布戴着头盔,妈妈还告诉他能骑多远和该回家的时间。

  赛思也想骑自行车,但是妈妈说“不”,因为赛思刚学会骑自行车,她觉得还不能让赛思享受跟哥哥一样的待遇,这不安全。

  被留在家里的赛思既愤怒又难过。他开始哭闹,并用花言巧语哄骗妈妈,希望能说服妈妈让自己去。妈妈不理睬哭闹中的赛思,也不看他一眼。本来在厨房准备晚饭的她,又走到院子里去浇花。

  赛思跟在她后面继续哼哼唧唧,他的哭闹升级了,开始尖叫,并抱怨道:“为什么哥哥可以在外面骑自行车,我就不行?”妈妈继续忙着自己的事,她把花都浇完了,然后回到厨房找了点东西吃。

  妈妈压根没去理会正在发脾气的赛思。她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做着自己在每个星期六下午都会做的事,而且表情没什么改变,身体很放松。

  在这一情境里,赛思尖叫式的哭闹非常烦人。他像在演电影,眼泪奔涌,看起来很可怜,还有他控诉妈妈待他不公,这一切都深深刺激着妈妈的神经。保持冷静和忽略哭闹是需要花些力气的;但是,以前的经历告诉妈妈,当赛思这样哭闹时,她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过去,妈妈曾经试着贿赂他。她用糖果奖励赛思,允许他去别的小朋友家玩,或者带着他出去做些什么特别的事—她试图用这样的方式来安抚他。这样,在哥哥出去玩时,赛思就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剥夺了乐趣的可怜虫。

  问题是,不管妈妈为赛思做什么,都等于在告诉他,哭闹值得一试。他在耍赖方面已经走得太远了,而妈妈则把自己太多的周末时间花在照顾赛思身上。

  现在,妈妈下定决心要忽略赛思的行为,保持平静并重拾自己的生活,并按照自己正常的计划安排时间。以前,她往往要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带赛思出去,或者给他做点心吃;比起这些来,执行新的回应方式并不是很困难。她已经决定要让赛思明白,雅各布是哥哥,他会经常做一些赛思还不能做的事,她得让赛思停止哭闹。如果她不能在赛思小的时候就坚决阻止他,一想到他十来岁时的样子,她就会浑身发抖。

  回到刚才骑自行车的事件中。妈妈继续自顾自地干她手上的活,就像只有她一个人在房间里似的。这时,赛思哭累了,也厌倦了跟着妈妈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赛思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当他明白哭闹不能达到目的时,他就停止了哭闹,然后走到院子里跟他的小狗去玩了。

  妈妈正在教孩子的是,哭闹不仅不能使他达到目的,而且不能激起大人的任何回应,他无法吸引妈妈的注意,或通过惹恼妈妈来使她让步,并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

  当父母以这种方式来回应孩子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把哭闹当作手段,他只会彻底失败。嗯,或许他能再找一个更管用的方法来向妈妈提出要求。

  但是,如果孩子对家长执行后果的反应很糟糕,会发生什么?假若孩子对自己或他人做出报复性或破坏性的事情,那该怎么办?例如,赛思躲到妈妈的卧室,破坏了妈妈很珍贵的东西,该怎么办?还有更糟的,如果他把怒气发泄到家中的宠物身上,对小狗又踢又打,不好好跟小狗玩,又该怎么办?

  如果你看到孩子有类似举动,当然要执行进一步的后果,父母要严肃地对待任何有暴力倾向或破坏性的行为。同时,如果有必要的话,你要主动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是你的孩子所需要的。如果因为你的粗心,没有觉察到孩子做出了比哭闹更为严重的举动,或者仅仅找借口说“这只是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你是在伤害你的孩子和整个家庭。

  (三)第三种后果

  父母事先说明,会对任何哭闹说“不行”。

  这是一个教会孩子做出选择的绝佳机会。你所要表达的就是,要是孩子带着尊重的态度说出自己的要求,比如,孩子想先看完一个电视节目再写作业,你本来可能会去考虑;但如果他哭闹着说“要看电视”,就只会换来“不行”。换句话说,只要孩子想用哭闹来影响你,他们就不会得到任何好处。事实上,哭闹只能保证—不管孩子要求什么,都会被父母用一个坚定的“不行”来回绝。

  只要孩子哭闹,所有通往讨论和努力找出其他解决办法的道路就被关闭了。父母要用实际行动来让孩子领会这个后果。然后,你可以等事态平息后,你和孩子都冷静下来了,再选择一个时间,告诉孩子当哭闹发生时你会做什么。

  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这样做。问问自己:你有没有召开家庭会议讨论问题的习惯?你能有一段安静的时间,让自己跟孩子单独谈话吗?选择一个没有冲突的时间,和孩子好好谈谈,用尊重他的、肯定的语气,你可以这样说:

  -“当你哼哼唧唧跟我要东西时,我不会考虑你的请求。”

  -“当你抱怨时,我就不会理你。”

  -“当你又哭又闹时,我们就会离开。”

  -“如果你在车里哭闹,我会把车子靠到路边停下来。”

  现在就是你言出必行的时候了。只需一两次,就能证明哭闹不再管用,因为你们已经把它排除在你们家的沟通方式之外了。

  买溜冰鞋还是去水上乐园?两样都想要!

  爸爸妈妈下定了决心要教育他们的女儿布兰妮,让她知道自己那不停歇的哭闹和操纵将不再奏效。他们选了一个恰当的时间告诉孩子:从现在开始,他们希望她能有礼貌地提出要求,并且在爸爸妈妈不得不拒绝她时,她能够理解并接受。他们还告诉布兰妮,哭闹会自动带来“不”,这就是爸爸妈妈的回答。

  可是一个星期后,8岁的布兰妮就面临一个选择。之前,她决定要买一双很贵的内嵌式溜冰鞋。爸爸妈妈告诉布兰妮,要用她自己攒的零用钱来支付一部分,剩下的钱由他们补足,作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布兰妮已经存够了大部分的钱,但是现在,她最好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的出行计划—去水上乐园,在那里,她们可以游泳,玩上一整天。

  布兰妮朋友的父母已经问过布兰妮要不要一起去,不过,布兰妮需要自己支付公园的门票、午餐和其他费用。爸爸妈妈已经告诉过她,她可以去,但是得自己掏腰包,那意味着她要花掉自己用来买溜冰鞋的那部分钱。

  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布兰妮两样都想要!她开始低声抱怨,说她同学的父母如何如何,没有让孩子付钱就为他们买了溜冰鞋。她的表现是在控诉:为自己的花销负责,是对她非常冷酷、不寻常的惩罚,只有小气的爸爸妈妈才会这么做。

  随着她的哭闹加剧,爸爸冷静地走到电话旁,给布兰妮朋友的父母打了个电话。当爸爸在电话里解释说,布兰妮不能跟他们去水上乐园时,布兰妮为了表示抗议就大哭起来。打完电话,爸爸继续忙着做他们的事,把布兰妮留在那里,让她自己去思考这个后果。

  对于事先说好的规矩,爸爸不是心慈手软,而是坚持执行,尽管这很艰难。爸爸没有和布兰妮争论,而是简单地采取了行动。当布兰妮的哭闹升级时,爸爸忽略了她的无礼。相信一两次之后,布兰妮就会非常清楚地明白:哭闹会自动地带来“不行”。

  本文摘自《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作者奥德丽·瑞克博士、卡洛琳·克劳德博士 由青豆书坊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