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网络暴力?

2016年12月08日 06:40 华声在线-大众卫生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14岁的英国少女汉娜受到湿疹困扰多年,并由此引发抑郁症,她在某社交网站注册的主页上贴出照片,发布求助信息。不料,随后几个月的回帖中竟充斥了“丑女”、“肥婆”和“去死吧可怜的家伙”等评论和字样,持续的恶毒谩骂和人身攻击最终令这名14岁女孩不堪其辱,精神崩溃而上吊自尽。汉娜之死引发了全球对网络暴力的极度关注。

  网络暴力是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据调查显示,青少年是网络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很多“网络欺凌”的实施者。网络暴力让青少年产生抑郁、恐惧、自卑、敌对等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建议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使自己远离网络暴力的危害。

  一、文明上网,不做“施暴者”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很多青少年在网上肆意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随意辱骂他人获得心理宣泻。这些不负责任的谩骂和羞辱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还会招致“被害者”的回击和报复,使自己也成为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因此,青少年要做文明网民,给自己和他人营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网络世界。

  二、抵制不良网站 青少年在上网的过程中,如果在某网站经常被谩骂、恐吓,要及时停止浏览该网站的网页。建议当事人不要和施暴者辩论或对骂,因为这样只会招来更多的羞辱。抵制网络暴力的最好办法是停止流览该网页,可以减少网络暴力对自己的影响。

  三、不要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和照片可能会暴露自己某方面的缺点,从而使自己成为网络暴民攻击的对象。青少年上网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四、收到恐吓信息要及时求助 恐吓邮件或留言大多是网民的恶作剧,旨在吓唬他人作乐,不会真的付诸实施。青少年收到恐吓信息,难辨真伪,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不安等心理。当事人若受到恐吓,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辨明真伪。必要时请家长、学校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缓解心中的不安。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