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强求孩子完美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完美既不大可能,也没有必要。为了孩子完美,让孩子牺牲掉童年和闲暇,那就更加得不偿失。

  通常情况下,家长的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家长只能变本加厉给孩子施压。施压的结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压力过大,超出他的能力范畴,逐渐自卑,一蹶不振,从此破罐子破摔;一种是孩子迎合家长、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咬紧牙关,最终坚持下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这样的优秀,因为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使得孩子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停滞下来,不再清澈奔流,孩子逐渐变得自私、冷漠。除了所谓的优秀,他就一无所有。

  正因为如此,他当然要紧紧抓住优秀这根活命的稻草,一旦在另一个优秀的群体中,他不再优秀,那么,这个优秀的孩子就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的孩子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的学生。

  多年来,我从来不给孩子灌输优秀的概念,我只在乎孩子是不是一个品德端正的孩子。孩子有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努力了,就是好孩子。成绩只是一个结果,努力与否则是孩子的一个过程。成人比成才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

  有一个绘本故事——《失落的一角》,内涵丰富。

  “有一个圆,它缺了一角,它很不快乐,于是动身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它唱着歌向前滚动,有时候要忍受日晒,有时候冰雪把它冻僵了。它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太快,有时候停下来跟小虫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蝴蝶站在它头上跳舞……

  “它渡过大洋,穿过森林和沼泽,它找到很多失落的一角,可是有些太小了,有些又太大了,有些太尖了,有些又太钝了……后来它终于找到刚刚好的一角,合适极了!它很高兴,因为再不缺少什么,它滚得很快,从来也没有这么快,快得停不下来,不能跟小虫说话了,也不能闻闻花香,快得蝴蝶也不能在它身上落脚了……后来它累了,它把那千辛万苦找来的一角轻轻放下,从容地走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正是因为失去,才让我们变得完整。

  一个完整的人某种程度上是可怜的,他永远失去了一种有所希求、有所梦想的感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忧伤,以及对这种美好愿景必然到来的与日俱增的期待。不是吗?

  当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生命的不完整,当我们为理想和目标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之时,我们的心灵是充实的、丰富的、饱满的、灵性的,我们为不可知的未来而悸动,为未来的光明挥汗如雨,一枝一叶,每一小步都写着我们的笑容和骄傲;而当我们变得圆满、完整,志得意满,飞快地旋转时,我们或许就错过了路上的小甲虫和鲜花朵朵,错过了天空里的云彩飘飘,还有蝴蝶的一次次亲密接触,我们的心灵变得不再敏感,甚至麻木粗糙,我们失去了平常心和平民情怀,难道我们不是因此而缺失太多了吗?

  维纳斯是世人公认的爱与美的女神,她的断臂一点也不影响她的端庄美丽,宁静纯洁、妩媚温柔。

  当然,细细分析,我们知道成就爱神的美有两个条件:

  一是断臂的遗憾与创造空间。维纳斯的残缺,让欣赏者留下永久的遗憾,有时候遗憾更能够撞击人心,犹如悲剧更容易统治人的心灵。其次,维纳斯断臂留下的空白,迫使欣赏者进行二度创造,艺术形象由作者与欣赏者共同创造完成,这是古典的维纳斯呈现出的现代风采和永恒魅力。

  二是维纳斯断臂带来的谜团。断臂维纳斯永远处在亮出谜底之前的时刻,她的手臂是什么姿势?她的纤纤玉手是怎么样的?她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使得维纳斯充满着温情和宁静?许多人因此陷入狂热的猜谜之中,维纳斯失去了两条手臂,却获得了无数条手臂,而且都是最美的,无可取代。追求完美是对的,可是别忘了,残缺有时候比圆满更接近生活的常态。那个李煜,如果没有山河之悲,亡国之痛,能否成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那个曹雪芹,如果没有抄家流落,没有体验过树倒猢狲散的世态炎凉,还能否写出惊世之作《红楼梦》?还有那个鲁迅,如果没有经历小康之家坠入困顿的冷眼和热嘲,还能否拥有洞穿灵魂的冷峻和清醒?连他自己都说过,童年的情形就是将来的命运。所谓愤怒出诗人,不平则鸣,国家不幸诗人幸。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反过来,上帝给你关上一扇窗,当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门。这样看来,就算在世俗人的眼里,所谓的圆满和残缺之间的距离,也不过是门到窗子的距离。

  反复阅读这个故事,我还深深地被一种寻找的过程所感动。

  人生不可能完美无缺,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缺失的一角,孩子更是如此。我们才会上路,去努力、去探索、去寻找,也许前面有风雨雷电,有鬼怪妖魔,有九九八十一难,但谁也不能阻止我们对完整的追求,对圆满的期盼……只要出发了,总会有隆重的庆典。

  不是追求的结果,是追求的过程,让孩子看上去接近完美,因为孩子每时每刻都在经历,都在革新,都在创造,都在成长之中,每个孩子都是正在进行时,一旦孩子变成了完成时态,他很可能就停滞了,而停滞的水是死去的,停滞的户枢是要生虫子的,停滞的完美就是人生的终结。唐诗在唐朝死去,宋词在宋代灭亡,元曲在元朝沦陷,不是因为残缺,而是因为完美。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中度过。人生多欲望,当欲望没有实现,钟摆走向痛苦这一端,于是,人生即痛苦;当一个欲望已经实现,钟摆走向无聊一端,于是,人生即无聊,人生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在痛苦与无聊当中度过。

  假如叔本华的这段话是有道理的,那么,我宁愿选择痛苦地寻找,也决不满足于无聊的圆满。更重要的是,圆满和残缺,本来就是相对的。无聊的圆满,还能叫作圆满吗?反过来,追求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为自己的理想拼搏,为希望博弈,那种痛苦还能叫作痛苦吗?

  有时候,我们的缺失,有可能正是对他人的帮助。

  一个挑水夫每天用两只水桶给主人送水,其中一只桶子有裂缝,另一只则完好无缺,这样,两年来挑水夫其实每天只挑了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因此,有裂缝的桶羞愧不已,就向挑水工道歉,因为它的残缺,漏掉了一半的水。挑水工问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只有你这一侧有鲜花,而另一侧没有?那是因为我知道你漏水,于是就在这一侧撒了些花种,而正是你漏出的水浇灌了它们,我才能采到美丽的花,装饰我的房间。”

  我为这个睿智的挑水工感到高兴,他是一个真正的智者,能够把缺陷变成一种芬芳。

  人只能活这一辈子,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那么,我们何妨允许自己有一些缺失,允许自己不够完美,也许我们能够在这种豁达之中,在磕磕碰碰之下,领悟比他人更多的人生?

  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视角,我们自己也并不完美,但不也生活得很快乐?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许,正是我们允许孩子不完美,孩子才有可能趋向于完美。

  本文摘自《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作者王开东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