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孩子做自己也做不到的事

  真正能起到教育作用的,唯有父母的身体力行和与家人在朝夕相处中构建的家庭关系,以及以关系为基础营造的家庭氛围。因为孩子是通过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来学习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用我们的爱教会孩子关怀,用我们的微笑教会孩子乐观,用我们的豁达教会孩子包容,用我们的担当教会孩子责任,用我们的自省教会孩子思考。

  很多家长对待自己非常宽松,对待孩子却非常严厉。他们的理由很充分,成人是已经长成的人,没办法改变了。而孩子是学生,是学生就应该努力读书,学习是孩子的第一使命。

  鉴于此,他们把孩子从动画片前赶走,自己却霸占着遥控器追韩剧,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让孩子拒绝平庸,追求卓越,自己却在单位里混日子,得过且过。让孩子尊敬老人,自己却常常对自己的父母出言不逊……

  俗话说,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言传。家长永远不要让孩子做自己也做不到的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夫子的经典妙语,也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之处。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施加给别人”。支撑这一思维基点的,就是同理心。所谓同理心,就是指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们就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对待他人。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也。

  那么,同样的道理,己所不能,勿施于人。你自己也做不到的事情,凭什么要让孩子做到?由此看来,真正的家庭教育,乃是父母的自我教育。你希望孩子有什么改变,就先自己改变起来。正如胡适所说,要想怎么收获,先怎么栽。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种下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到一种性情;播种一种性情,你会收到一个命运。我们能推己及人,孩子也会推己及人。闭上自己的嘴,抬起自己的腿,才是正确的教育之道。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和惩罚,而是父母的自我管理。约束和惩罚孩子总是容易的,而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却是艰难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构建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其实就是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教育。父母生活的边界就是孩子受教育的边界,父母生活的过程就是孩子被教育的过程。

  圣雄甘地也是如此。一名崇拜圣雄甘地的孩子非常爱吃糖,他妈妈为了让他戒掉糖,千里迢迢找到甘地,希望他能劝说自己的孩子。可是甘地说,你三个星期后再带着他来。母亲说我们家很远,好不容易来了,就请你帮帮我吧。可甘地坚持说,你三个星期后再来。

  于是,这个母亲三个星期后又带着孩子去见甘地。甘地告诉孩子要少吃糖,孩子答应了。孩子的妈妈问甘地,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为什么上次不说,非要自己等三个星期?甘地说,我也很喜欢吃糖,我花三周时间让自己戒掉糖,我才有勇气跟他讲。

  这才是伟大的教育,知行合一,从不虚妄。

  当我们自己就是一位遇事不反躬自问,总指责他人,焦点放在外、矛头指向外部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注定会是一个缺乏责任感的孩子。我们常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其实,我们才是孩子的未来。

  启元小时候,为了培养他读书,一到周末,我们全家每个人都抱着书,看得津津有味,他自然也不好意思,慢慢看书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绝不让孩子做自己也做不到的事。但孩子渐渐大了,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我们当初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这是我们一辈子的遗憾。孩子,你那么年轻,有朝气,你完全有达到那个高度的机会,我对你有信任,也有期望。然后,我们就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当年陈景润的老师,就是那样把哥德巴赫猜想接力棒交给了陈景润。谁知道孩子将来会怎么样呢?也许一不小心就到达了巅峰。

  不让孩子做我们自己也做不到的事,其实,还意味着一定要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说过:“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

  那么,如何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呢?

  首先是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比如自理能力,简单的家务。在家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通过具体、细致的示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难,从小就教给孩子一些自我服务的技能。

  等到孩子大了,父母更加鼓励孩子要具有一点奉献精神和服务公众的意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

  2。 大胆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但需要耐心指导,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始终站在孩子的身后。

  3。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步也登不上青天。做任何事情也都会有一个过程,家长要引导孩子耐心细致地把事做好。

  4。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那么,收获的不仅是做事,还有做好事的信心。

  5。 家长千万别忘了,自己要常常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不应该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追求,一个热爱阅读的妈妈,胜过整天逼着孩子读书的妈妈;一个努力进取的爸爸,胜过把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爸爸。

  本文摘自《没有人天生会做爸爸》作者王开东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文章关键词: 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