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原因制造者,也是问题解决者

2016年12月22日 09:3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孩子的问题行为源起何处呢?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当然性格怪僻的孩子发生问题行为的概率会更高一些。因为性格怪僻所以受到的压力会更多,而这些压力最后很有可能就会通过问题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在某些心理学书中这样写道:“性格怪僻的孩子的妈妈运气不太好,她们往往要比其他妈妈多付出2~3倍的努力。”可见这样的孩子有多难养育。而除了这种特殊的情况外,孩子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成长过程或养育环境而产生的。

  妈妈是问题制造者?

  6岁的智雨正在接受游戏治疗,因为不安症状太过严重,只要一会儿见不到妈妈就会大声哭喊,只要有稍微不顺心的地方,就会躺在地上大喊大叫。而智雨妈妈从不告诉周边的人智雨正在接受治疗。因为这会让她产生负罪感,仿佛是因为自己没有教好孩子才会这样。况且即便接受治疗,孩子也不会很快恢复。

  她一直努力温柔地对待孩子,不去教训孩子,但孩子反而变本加厉,这样一来有时候她就会抑制不住去谩骂孩子。虽然接受了游戏治疗后孩子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只要她发过一次火后就会恢复原状。这时她便会被游戏治疗师责备。

  “您好,本来孩子最近已经好多了,今天却突然变得很抑郁。做游戏的时候也很激动,甚至骂人。在家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就算生气也不能训孩子,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伤心,而且还要多表扬孩子。”

  本来是为了孩子好,才支付如此高的费用进行游戏治疗,结果却一下子功亏一篑了,孩子妈妈甚至产生了要和治疗师理论的想法。“话不能这样说,不是接受治疗了吗?那就算像以前那样发火孩子也应该有所改变才对啊,训一次孩子就变得和原来一样,那还治疗做什么?”

  不论接受什么样的心理治疗,只要妈妈不改变,那也是白白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妈妈还是会不断制造各种心理问题,所以归根结底妈妈还是原因的制造者。仔细想一想,问题的制造者是一个人,而问题的解决者是另一个人,那问题也只能来回反复而已。

  那么作为问题的制造者,作为孩子希望得到关爱的对象,如果妈妈改变一些,结果又会如何呢?显而易见,虽然妈妈是很多问题的制造者,但妈妈同时也是问题的最好解决者。不要只做“问题的制造者”,尝试着去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成为孩子需要的“治愈系的妈妈”。

  妈妈,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专家们看来,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主要抚养人——妈妈。这句话并没有错,但重要的是没有哪个妈妈是故意为之的。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们往往会调动自己所有的育儿知识,但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严厉的方式,当然这也不是故意的。妈妈们虽然是问题制造者,却也倾尽了全力。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养育孩子。能够为伤心的孩子疗伤,能够培养孩子好学的习惯,健康地成长。努力帮助孩子成长,不要再做问题的制造者。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绝对的。与妈妈之间没有形成稳定情感纽带的孩子心里往往很不安,所以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受伤,也很容易做出问题行为。而且不论进行什么样的辅导,都很难很快地好起来,而且就算好起来,也很容易反复,这都是因为受到了妈妈的影响。

  其实大部分孩子在接受治疗的时候都是快乐的。因为辅导老师能够给他们带去安慰,并能够陪他们一起做游戏,这让他们感到幸福。所以他们会期待去治疗,并希望治疗的时间不要那么快结束。而孩子喜欢去治疗的最大原因还是在于他们能够得到不曾从妈妈那里得到过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想要从妈妈那里得到的爱与关心。加之每到这一天妈妈就会变得尤为亲切,不仅会给自己买好吃的,还会很温柔地说话,所以孩子会感到更加快乐。也许孩子真正期待的是能够见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妈妈。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那么害怕治疗时间的结束,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一是害怕幸福时光就这样结束了,二是害怕自己又开始做坏事。而内心深处最重要的担忧还是“害怕妈妈回到原来的样子,又开始训自己、唠叨自己”。

  妈妈,请呵护我脆弱的心!

  曾经有孩子在结束治疗后这样对我说:“没有任何人,能够这样地听我讲话,这样地陪我玩,这样地教我,这样地对我好,只有这里。”换句话说,孩子其实是希望自己的妈妈也能够这样做。

  妈妈之所以要做出改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以前一周只接受一次治疗就足以恢复的孩子,升到高年级后会遇到比现在更多的困难。

  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孩子却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这样一来就算继续治疗也无法跟上孩子受挫受伤的速度。如果妈妈们还是不知道如何应对孩子每天在学校遇到的各种事情,还是不知道如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那么孩子很难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现在就是抉择的关头:是继续做伤害孩子的原因制造者呢,还是做一个知错认错,懂得激励孩子,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也一直在做抉择,抉择自己究竟要做一个怎样的母亲。一直以来妈妈们都为照顾孩子的身体,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尽心尽力,而现在则要开始为孩子内心的成长做准备了。

  孩子在呼吁“妈妈,请帮助我获得内心的成长!”让我们帮助孩子排忧解难,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努力学习,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的幸福的孩子。能够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才是最幸福的。

  给妈妈的小贴士

  妈妈的内在孩童(inner child)

  有时候妈妈们虽然知道很多方法,却不想去为孩子做。那么妈妈们为什么会不愿意呢?也许正是因为在妈妈的内心里也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孩子,不是吗?

  内在孩童是指小时候正常的心理欲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伤害从而没有得到成长的人格。虽然身体长大了,也做了妈妈,但妈妈心里也有一个伤心的孩子,所以最先做的就是要安抚这个孩子,让她先得到成长。

  为什么孩子一哭我就不耐烦呢?

  为什么我不能轻易原谅孩子的失误呢?

  为什么孩子缠着我,我就想逃脱呢?

  如果找不到答案,不妨先想一想,住在妈妈心里的这个孩子原来是怎样的。

  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做问题的牺牲羊?挑起问题吸引注意的问题儿童?父母不尽责,而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角色的少年家长?父母一方没有承担起配偶的责任,而成为代理爸爸或代理妈妈?又或者被忽视、遗弃的孩子?再或者总是让步,听命于人的顺从者?

  小小的孩子承担起这样多的角色是多么痛苦,多么伤心的事啊!所以现在要给她以安抚。

  张开双手拥抱自己,并对自己说:

  “你真的很辛苦。没人理解你一定很伤心吧。我来安慰你。不管怎样一直以来你都做得很好。了不起,值得被表扬。”

  虽然这个方法有些让人不好意思,但不妨买个人偶作为“小时候的我”,抱着她聊聊天还是很有帮助的。或者自己给自己写信也可以。

  妈妈自己来拥抱、疼爱这个可怜的、没有得到过关爱的“孩子”。

  这样心里的悲伤与愤怒就会渐渐消散,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孩子。

  本文摘自《做成就孩子的治愈系妈妈》作者李林淑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