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效果极大化

2016年12月22日 09:5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察觉孩子积极的变化

  孩子会随着妈妈付出的努力而发生改变。但这种变化并不像180度大转弯那样明显。所以需要妈妈们敏锐的洞察力,并给孩子以正面的反馈,从而让孩子继续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6岁的世珍想要和堂姐一起玩,但是堂姐觉得3岁的妹妹可爱得不得了。虽然世珍小声地叫着“姐姐”,但堂姐却置若罔闻,这让世珍伤心不已,眼泪流个不停。妈妈看到后二话不说就抱起了世珍,轻拍着世珍的背安慰世珍。

  为了不善表达的世珍妈妈十分操心。以前她总是告诉世珍:“跟姐姐说想要一起玩不就行了?”“和弟弟、姐姐一起,3个人一起玩不就行了吗?”

  如今她发现这样做似乎是行不通的,而且她也清楚地明白像以前那样做对孩子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突然叫她与孩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又有些难为情,所以她只能用拍背的方式给孩子安慰。

  她按照治疗师的话,改变方式并观察孩子的变化。她发现孩子先是回到了自己原来独自玩耍的地方,大概过了5分钟,世珍走向姐姐并声音洪亮地跟姐姐说:“姐姐,我们3个人一起玩吧。”

  事实上像这样微小的变化,如果妈妈不留意是根本不会察觉的。所以如果觉得很难察觉,或是担心自己又像以前那样对孩子,不如试着写一写观察日记来记录孩子的变化。比如:“之前的孩子明明会那样做,但现在却这样做了。”

  这样写出来就更加一目了然了,而且学会用文字描述孩子的行为还能够让妈妈更加清楚有什么是需要自己知道的,而有什么又是之前自己根本不知道的。

  ☆真的变好了吗?

  如果出现好的转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有时候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加不听话,这便会让家长开始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出了问题。下面是7岁的贤重与父亲的故事。

  贤重平时很害怕爸爸,因为爸爸经常会大声教训他,甚至有一次贤重还被吓晕了过去。自此贤重爸爸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下定决心要消除贤重对自己的恐惧。

  贤重爸爸答应治疗师不对孩子发脾气,并且不论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都要讲道理。

  贤重爸爸真的很努力。每天下班他都微笑着跟贤重打招呼,而且就算贤重很晚才做作业,他也只是说一句“该做作业啦”。除此之外,他每周末还会陪贤重去游乐场,一个月与贤重一起进行一次两天一夜的旅行。现在孩子看到他会不好意思地笑一笑。虽然还没有完全敞开心扉,但发生的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有一天父子两人出去散步,累了坐在公园的椅子上,爸爸问贤重——

  爸爸:喜欢爸爸吗?

  (贤重无声地点头。)

  爸爸:有多喜欢?

  (贤重伸出手比了一个棒球大小的圆。)

  爸爸:只有这么一点吗?

  努力了一个月,在问孩子有多喜欢自己时,贤重爸爸以为孩子会伸出双臂画一个大大的圆,但事实上他要走的路还很远。孩子7岁那就是7年,怎么可能一个月之内就把那7年内留下的所有伤痛和怨恨都洗掉呢?现在只是开始,但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既然都已经成功了一半那就继续努力吧。

  受到治疗师的鼓励,贤重爸爸继续努力着。但是贤重突然开始经常对爸爸发起脾气来。比如明明是自己摔倒了却说是因为爸爸,而如果爸爸提议做些什么,他又总是说“不喜欢,不愿意”。努力了两个月,孩子却做出这样的反应,不禁让贤重爸爸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让我们站在贤重的立场想一想。

  平时一向严厉的爸爸突然开始陪自己玩,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却并不讨厌。但还是要小心翼翼,因为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又会大声发脾气。然而即便这样还是很高兴,渐渐地开始希望爸爸能够一直这样下去。当爸爸问自己有多喜欢他时,为只回答“一点点”而感到抱歉,但爸爸似乎真的变得跟以前不一样了,不知道会坚持到什么时候。如果犯错的话,大概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了吧。所以贤重才会不知不觉地对爸爸耍赖发脾气。

  贤重真的有所改变吗?分明是改变了。现在贤重的行为是典型的“治疗倒退”,为了解开心里的结而反复地确认再确认。当然并不是有意识地这样做,是之前留下的那些难以言表的伤心和伤痛致使孩子做出了这样的反应。所以现在孩子是在确认爸爸是否真的变了,是否真的值得信任。只要过了这一关便会变好,会变得对爸爸更加信任。

  “原来是怕爸爸又变回原来的样子啊。”“爸爸以后也许也会发脾气,但不会像以前那样大声地训斥你,而且就算生气也会同你讲道理的。爸爸会继续努力的。”

  此时此刻,如果爸爸能够这样对孩子说就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真正地接受爸爸的改变,并逐渐恢复心理健康。

  本文摘自《做成就孩子的治愈系妈妈》作者李林淑 由漓江出版社北京中心授权选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