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单亲妈妈 范雨素的育儿法比写作更震撼

2017年04月27日 16:04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近日,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广泛流传,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这篇文章就吸引了10万+的点击量,写这篇文章的是44岁的范雨素,一位来自湖北襄阳在京打工的育儿嫂,也是独自抚养两个女儿的单亲妈妈。

《我是范雨素》范雨素《我是范雨素》作者范雨素

  单亲妈妈范雨素

  范雨素出生于湖北襄阳,母亲生了五个孩子,她在家中排行老幺,父亲以前当过空军,支援农村建设才回老家,母亲从18岁开始,当了30多年的村妇女主任。范雨素12岁辍学,20岁那年辞掉家乡民办教师的工作来到北京打工,两年后和一个东北人结婚,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因不堪忍受丈夫的酗酒和家暴,她带着女儿们离开,家乡待不了,她只好留在北京打工,做小时工、保姆、育儿嫂,赚钱抚养两个女儿。

  如今,范雨素20岁的大女儿已经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速记,年薪9万,小女儿则在河北衡水一家私立学校上学。芸芸众生中,能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能在如此经历下,没有荒废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着实不易,因为很多时候,做妈妈比写作要难的多得多。

  言传身教 让女儿心存大爱

  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是范雨素却有自己的育儿方法,她认为教育分四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我没有能力让我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剩下的教育就只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了”。

  在范雨素看来,大女儿是一个很独立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学东西也快,只上了三四年小学,从小跟着电视里的字幕学认字,从14岁开始做苦工,边受苦边考了高级美容师等几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在上海一个上市公司做速记。范雨素在《我是范雨素》一文中说:“大女儿上班的公司,每天发一瓶汇源果汁,女儿没有喝饮料的习惯,每天下班后,她双手捧着饮料,送给公司门口、在垃圾桶里拾废品的流浪奶奶。”

  大女儿自立自强、同情弱者的品行和范雨素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范雨素心存大爱,她说:“我在北京的街头,拥抱每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流浪者,我用拥抱传递母亲的爱,回报母亲的爱。”虽然收入不高,但范雨素仍然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女儿的重担,范雨素曾在一篇关于留守儿童的诗中写到:“所有的苦/我都能够吃掉/我想让我的孩子享点福。”

范雨素带女儿西藏旅游范雨素带女儿西藏旅游

  格局大,孩子才能走得远

  有人说“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就能走多远。”尽管生活艰辛,范雨素也不忘带女儿出去走走,感受大千世界,网上流传着一张她带女儿去西藏旅游的照片,从照片上,看不出范雨素的家庭、身份和背景,但她的笑容好开心。

  为了让小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范雨素把她送到了河北衡水一家私立学校上学,范雨素说:“之前在杂志上看到这所学校,就送她去了,这样她可以在河北参加高考,否则她没有学籍不能高考。这(皮村)附近也有很多“黑学校”,但没有学籍,教学特别差,其实就是找个地方把孩子圈起来。”范雨素想让小女儿以后在北京上大学,“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以后的结果就是去‘世界工厂’上班,很苦。”

  注重阅读 给女儿买千斤书

  范雨素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那时没有专门给小孩看的书,她就看《延河》《鹿鸣》《绿洲》《当代》《收获》这种文学刊物,在北京打工的20多年,范雨素一直坚持阅读习惯,除了纸质书,她还关注了很多文学期刊的公众号。她在北京皮村的房子只有十多个平方米,但床下、桌上都是堆着各种书。

  在范雨素看来,读书可以让孩子自我教育。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在大女儿学会了看小说后,范雨素就陆陆续续去潘家园、众旧货市场、废品收购站,给大女儿买了一千多斤书。因为一来旧书论斤买太便宜,二是这些进过废品收购站的书太新了,很多都没有拆下塑封。范雨素说:“一本书从来没有人看过,跟一个人从没有好好活过一样,看着心疼。”

  不管是面对生活的态度,还是对待内心世界的追求,作为一个单亲妈妈,范雨素教育女儿的方式都值得我们深思。

  (新浪育儿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