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教育孩子“以暴制暴”要不得

2017年05月24日 06:30 现代教育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小朋友之间时常会有点小冲突。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4月24日,乐山市启明星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报》)

约60%的家长表示被欺负时要“打回去”,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是在助长暴力,也是错误的价值引导。

孩子在学校难免和同学发生摩擦,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矛盾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大多只是一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低龄儿童,打闹完全是无心的,一些小朋友刚刚被欺负,擦干眼泪,又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因此,对于小孩子被欺负,家长完全可以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将处理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解决矛盾和冲突。如果家长介入其中,反而不利于问题解决。家长盲目卷入其中,还可能酿成更大的冲突,甚至导致悲剧发生。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

即便是一些高年级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后,也不应该被灌输暴力思维,用“打回去”来进行教育。“打回去”不仅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理念,还可能导致孩子暴力倾向,这显然是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尤其是在校园暴力频繁的当下,“打回去”更可能加剧校园暴力的发生。  

如果每个家长都教育孩子“打回去”,对待问题暴力相向,校园暴力如何避免,学生安全如何保证?孩子被欺负不是给予积极引导,使其学会宽容,而是要求孩子“打回去”这种简单、暴力的处理方法实在令人费解,这种心理来自于一些家长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一些家长在生活中逐渐意识到“弱肉强食”的规则,继而教育和引导孩子从小做“强者”,殊不知,依靠拳头并非解决问题的正道,而将这种暴力思维强加到孩子身上,也是一种不科学、不健康的教育方法。

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但是当欺负事件发生,如何处理和解决,不仅考验着家长处世素养,也考验着家长的教育理念,“打回去”的背后是一些家长病态的处世心理,也是一种错误的价值引导,这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引导对孩子是贻害无穷的。

那么,孩子被欺负时怎么办?我们要告诉孩子最基本的原则和规则,即打人是不对的,一旦被打,远离施暴者并向老师和家长求助是最好的选择。同时,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麻烦时向老师和家长求援,并不是打小报告,老师和家长也愿意倾听和帮助有麻烦的孩子,而“打回去”只能是最后的、迫不得已的办法,现实中还有很多比“打回去”更好的办法。

相信反击的力量,也要相信反击的智慧,而这个智慧当中如果有和平理性的解决方案,就不需要用还手的方法来打回去。爱子心切的家长们,请别以成人的眼光打量孩子的世界,也别把成人的观念强加于孩子身上。

标签: 孩子教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