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少说“不能” 应多些赏识

2017年08月13日 06:08 华声在线-家庭导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报载,表弟是过敏体质,从小,舅舅舅妈对他的食物管理甚严,这不能吃,那不能碰,结果他以“贪吃”而闻名。然而我妈邀请他“饱餐一顿”时,他却停杯投箸:“饱了、饱了,吃不了了。”饭量不及平时的一半。原来只是在“你应该少吃”、“你不能再吃”的“镇压”下,他才一次次反弹。不仅是他,还有不少孩子,习惯弹开所有“你不能”、反抗所有“应当”与“应该”。(见7月31日的《人民日报》)

  表弟的饭量并非想像的那么大,只是在有人越说不许“贪吃”时,他越容易“贪吃”;真正放纵他大吃大喝时,他反倒正常地吃。这告诉我们,家教时,家长少对孩子说“你不该”、“你应当”,更不要对孩子说“你不能”。这不仅是用语的问题,更是思想深层次的教子观的问题,所以,家长应该学些心理学,懂得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学会科学的教子法,科学地教育孩子。

  时下,一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总是看到的缺点多,从而加以限制,对孩子总是说“你不该”、你“你不能”,本想正确引导,却事与愿违。比如,有家长看到孩子的暑假成绩就气急败坏地训斥孩子一番:“连这都不会,你太笨了!”“你太让人失望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屡遭伤害,怎么能达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毕竟,孩子的发展原本就是有差异的,不可能要求孩子各个领域都出色,更不可能要求孩子与尖子生孩子“齐步走”,而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只要孩子取得了一点儿进步,哪怕是一个字比以前写得好些,家长也应该翘起大拇指予以表扬孩子,赏识孩子。因为及时的表扬往往可以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长。教育孩子的关键是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常识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动辄贬低孩子,或惩罚孩子。不仅家长教子如此,老师教育学生也如此。据一家儿童教育学会研究表明: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夸奖的和很少受到老师夸奖的,其成才率前者比后者要高出5倍。德语的化学家奥托?瓦拉赫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一条文学路。但一个学期下来,由于他做事过分拘泥和死板,难以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于是,父母要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然而这个没有什么希望的“差生”却被化学老师看中:“做事过分拘泥和死板,正适合做化学实验。”后来,他成为了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还有美国教育家玛瓦?柯林斯,通过赏识教育多次创造了挽救“坏孩子”的奇迹。她有个幽默的惩罚方法:让犯错的孩子写100个自己很“棒”的理由。比如,“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言外之意是教育学生:既然自己处处都很“棒”,为什么还要犯错?从而敦促学生自改。

  无论是“瓦拉赫效应”,还是“幽默惩罚法”,都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学生)关键是要发现他们的优点,多鼓励他们,欣赏他们,给他们指路,不是动辄,贬低或惩罚他们。毕竟,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孩子不是没有优点,而是缺少对优点的发现。陶行知说:“教育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而相信孩子,就是要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