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2018年2月22日11时讯 很多爸爸妈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其实不是孩子太难管,也不是家长不会教育,而是我们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地点以及最佳时机,才使得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在教育孩子时,我推荐一个极好的地方,也是家长们很容易忽略的地方——餐桌。
餐桌上,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
可见,责任心对孩子而言,是多么得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可以从餐桌这块阵地入手。
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比如在饭前让孩子去分发筷子、勺子,饭后让孩子帮忙撤盘子、抹桌子……通过参与家务,让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成员就要学会分担,谁都没权利随便要求别人伺候自己!那他对家庭的责任感也会油然而生。
餐桌上,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很多家庭在吃饭的时候,喜欢对孩子搞特殊化,有什么好吃的先给孩子,只关心孩子爱吃什么、要吃什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造成了孩子自私、不愿分享、唯我独尊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孩子,在以后进入集体、步入社会后,常常会碰壁,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所以,为了孩子,家长们要摒弃那一套以孩子为中心的观念,让孩子在餐桌上学会礼让、分享。这些看起来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日积月累,却会带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餐桌,是教养的课堂
有人说:从一个人拿筷子的样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个人在吃饭时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举止最能看出他的修养与内涵。
这句话说得真是太对了。相信很多人都在餐厅遇到过这样的“熊”孩子:
食物乱丢,杯盘弄得乱响;
在盘子里拨来拣去,只扒自己喜欢的菜吃;
跑来跑去,从客人身边挤进餐桌;
……
通常,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没什么教养。而且,没有教养的孩子,实在是不怎么招人喜欢。
礼仪教养不是高高在上,它其实就藏在饭桌这样的细节之处。家长可以给孩子立几条“餐桌规矩”,比如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吃菜的时候不翻拣盘中食物;夹了一块食物就不能再更换了;吃饭的时候不许玩手机等等。
这些在饭桌上的“小”动作虽然不经意,透露的却是孩子的风度和修养。
餐桌,让孩子学会自理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基本就该自己吃饭了,给孩子一把小勺子,然后就不要过多地去干涉他了,吃什么、吃多少,都让孩子自己决定。
当孩子不愿意再吃的时候,就放他一边玩去吧,千万别逼他多吃,或者端个碗在屁股后头跟着喂。
因为这样既不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不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很多青春期过度肥胖的孩子,往往跟此有关。
儿童节分割线
其实,很多妈妈都曾朦胧意识到餐桌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不知道如何利用,才能最高效最大化地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教育孩子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孩子身上的每一个好习惯、好品行,都是无法速成的。人的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任何“揠苗助长”的行为都是不靠谱的。教育有时候,更多的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不懈的坚持。
我们中国讲究餐桌文化,大人世界的餐桌文化可能更为复杂。正所谓大道至简,当我们把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进行剖析的时候,就只剩下了最原始的内涵——责任、分享、自理和教养,而这些正是孩子们需要学习的品质。同时,作为反射,家长们自身的修养也能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参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