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孩子在班级里从来没当过任何职务,而孩子自己似乎也没有“领袖欲”,这对孩子的成长会不利吗?初一学生家长[微博]朱女士提出了自己的困扰。
孩子该不该有“领袖欲”?我们听听集美中学高级教师王中伟老师的意见。
讲述
儿子从来没有当过班干部
朱女士(初一学生家长)
儿子小时候是比较安静、胆小的那类孩子。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性格开朗了不少,胆子也大多了。不过在印象中,儿子在班级里就从来没有当过任何职务,哪怕是小组长或是什么科代表。
这学期儿子上中学了,他们班上共有50个同学,听说将近一半的同学在班上都有职务。之前,对孩子当不当班干部,我不是特别介意。我的观念是,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就好。可是,半期考后的一次家长会,却让我原来的观念有些动摇。
那天走进校园,就看到几个笑容可掬的孩子在招呼:“阿姨,您是初一(3)班同学的家长吧,请往这边走……”几个孩子言谈举止很得体,自信、大方、礼貌。在他们的引导下,家长们有序进入教室,并在座位上坐定。那一刻,我希望儿子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后来,听儿子说那几个孩子是班上的班干部。
这学期开学初,就听儿子说起班级竞选班干部,很多同学“毛遂自荐”登台演讲、竞聘。我问儿子“为什么不去竞聘”,他说“就是不想去”。其实就学习、表现各方面来说,儿子也算是班上的佼佼者。倘若儿子上台竞聘,相信他也能赢得同学们的支持,但我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平时,我们对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只要大方向不错,一些细节不给他太多束缚,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一定空间。不过,这两天我又在想,担任班干部,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也能够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
时有耳闻一些家长为了孩子在班级拥有“一官半职”绞尽脑汁。而儿子这么没有“领袖欲”,对他的成长会不利吗?是否也意味着孩子这方面能力的欠缺和我们教育的失败?点评
“领袖”经历有助培养综合素质
王中伟(集美中学高级教师)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话题,是一个教育要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因教育理念不同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希望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各种各样的人沟通。当孩子带着自信的微笑从容与他人交流,倾听他人的讲述,准确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做“领袖”,教育也是成功的。如果孩子有“领袖”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同龄人中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是更加成功的教育。
我们希望孩子走上社会之后,有较高的情商,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也善于体会和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情感,能正确处理各种挑战和机遇,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选择题面前做出自己正确和最优化的选择,能正确面对各种挫折和克服各种困难,而这些,都要日积月累。而“领袖”经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在学生时代,有“领袖欲”是好事,做班干部确实可以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培养“领袖欲”不如培养“领袖意识”,培养孩子在同龄人中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如果孩子能成为小伙伴们的核心人物,则“领袖意识”会潜移默化迁移到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中。
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途径也很多,有“领袖经历”只是锻炼孩子能力的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建议
培养孩子自信心集体意识不可少
王中伟老师建议,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
1、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孩子愿意做“领袖”,喜欢当班干部,则鼓励和支持,同时出谋划策,指点孩子如何做好领头人,如何与同学沟通和合作,如何组织班级的各种活动。
如果孩子不愿意做“领袖”,也不必勉强,普通同学一样可以做班级的高级参谋,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关键是有提出想法的意识,有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和意识,在动脑思考中一样会提高孩子的各种综合能力。切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什么事情都不动脑,盲目听从他人安排,那么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没有了“领袖意识”,将来真的很难做“领袖”。
2、对于孩子说“就是不想去”竞选班干部,朱女士要研究一下孩子真实的想法。可能是孩子缺乏自信。每个学生都希望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孩子有天然的表现欲望。
所以,在平时家教中多和孩子尝试商量一些事情该怎么办。当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时,要鼓励和赞扬他,逐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决策意识。多鼓励几次,孩子慢慢也就有了“领袖意识”。
3、有意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做“领袖”就是要让他人信服,这要让自己成熟才行。即使今后不做“领袖”,走入社会之后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让他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