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的亲子关系 胜过许多教育

亲密的亲子关系 胜过许多教育
2018年05月27日 06:30 新浪育儿

  经常有妈妈说管不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对孩子发火,甚至忍不住动手。我们常常强迫孩子不要发脾气,并且将孩子使性子、耍脾气当成故意捣乱,但自己却经常忍不住发脾气,不停地吼叫,甚至试图用体罚、拒绝等方法铲除这些行为。孩子不明白家长的“苦心”,其结果是孩子发脾气次数和强度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耍小孩子脾气并不是孩子学坏,而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一种正常和必要的表现形式。如果孩子一点脾气没有那倒是需要注意的事情了。当孩子捣蛋或发脾气时,家长主张采取压制的方法,这样的孩子顺从并非自愿,而是害怕受到惩罚。它妨碍孩子能力的发挥,使孩子不具备批评和抗争的能力。孩子会表现的无所适从,自我价值感会比较弱,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个迷信权威的人。受惩罚不仅使孩子感到痛苦和沮丧,更重要的是感到被拒绝。

  管教孩子,不用吼叫用什么方法?

  管教孩子,关键是要找出孩子犯错的原因,从源头下手,把原因除去。此时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这样做往往会激化矛盾,叫他不要他偏要。这时,父母不妨放下身段,不要总是命令孩子,而是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当孩子犯了错误,你不要只是说教大道理,而是要给孩子另一个选择。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可以的路来给他走。

  不要用你的情绪,你的看法来教育孩子,而是学会建立规则,进而让规则内化成一种习惯,对大人的情绪,对孩子的行为都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而孩子在有规则的环境中才会体会到真正的爱和自由,而不是随心所欲下的管制和暴力。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让孩子去体验后果。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你再怎么吼叫也是无用的。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吼叫有什么坏处?

  人的大脑有个特性,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比如,当父母第一次大声责骂时,孩子“如你所愿”能被吓哭,但是次数多后,他就习惯了,每次被骂的时候注意力都是游离的,他根本没有在听。因此管教孩子要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威胁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效了。吼叫孩子是白费口舌。只有当孩子耍脾气时不去理睬他,冷处理,孩子的行为才会逐渐收敛。

  吼叫孩子的坏处是,他一紧张,大脑会自动转入逃生机制,他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过一劫,父母就白费唇舌了。此外,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声吼他,他将来在外面也大声吼别人,这会使他没有人缘,交不到好朋友,以后人生的路会很孤寂。其实最好的沟通方式是身教,因为太小的孩子还不能说理,当大人做给他看时,他便自然会学进去。

  如何管教孩子呢?

  孩子听话和顺从并不需要强迫和吼叫,孩子生理上就具有听话的因素。孩子愿意和可亲的人在一起,并模仿他们的行为。如果孩子的正当要求得到了足够的满足,那么他们的教养就不需要采取强迫的手段。我们的教育不应该着眼于压制孩子表现出来的那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行为,而是应该立足于重新创造一种孩子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和适应。必须严控和矫正的行为是不诚实、尖刻、残忍和自私,而不是所谓的任性哭闹。权威式教养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应将它局限在“必要”限度之内,而绝对不能把它当做一种教育原则。

  家是个充满爱和自由的地方,是个有温度的地方。孩子跟父母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我们要先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而不是冷冰冰的规则。要让孩子知道,家是一个可以放松的地方,家人是可以依赖的,父母是可以沟通和倾诉的。他是被爱和关怀着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强调必须执行规则,而是先学会倾听,学会共情,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无数事实证明,亲子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是胜过许多教育的。亲子之间沟通质量高,教育效果就好;沟通质量低,教育效果就差。孩子喜欢父母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孩子也需要一定的惩戒,但是要理智、适度、有理有据,让孩子信服而非单纯地惧怕。吼叫和发脾气是最没有底气的、最低劣的育儿或训导方式。父母平和,教育才会更起效!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