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双职工”家庭来说,养育孩子面临着一个问题:辞职在家,全职带娃不现实。但平时上班没空带孩子怎么办?没有老人帮忙的年轻家长,不得不选择社会上的托儿机构。而请家中老人“出马”帮忙的家庭,则面临着两代人在育儿理念及方式上有差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请老人帮带娃是“双刃剑”吗?华东师大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陈默在“幼有所育——十六区十六讲”第十一讲中指出,年轻家长应该感恩老人的无私奉献,并正视自身的育儿职责。
缓解冲突,划好边界是前提,良性沟通是助力
“费力不讨好”是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最大委屈。
一位外婆曾抱怨:因为带孩子,自己与女儿产生了矛盾。明明女儿也是这么被自己带大的,但到了外孙的养育问题上,女儿就变得这也不满意,那也不开心。
老人带孩子真的不可以吗?
陈默的答案是否定的,她认为:“孩子小的时候,养育是‘养’在先。孩子都没养好,还谈什么‘育’?”她认为,老人在“养”的方面经验丰富,但很多年轻家长急于求成,一门心思只看“育”。而隔代教养的冲突就源于此。
那么,该如何解决隔代教养过程中的冲突呢?陈默指出,大部分问题都出在老人“完全”取代了父母,承担起所有的养育责任。
年轻家长和老人都要事先明确好养育孩子的边界在哪——父母才是育儿的负责人,老人只是帮手。搞清楚各自的权限,不要越界去指手划脚。如:在请老人帮带孩子时,应提前告诉老人怎么带,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等等。老人再将一天的情况进行反馈,并就其中的环节与年轻父母协商后再操作。“有问题,大家一起谈论;而不是各怀心事,直到最后成为矛盾。”她说。
育儿切勿“教条”,隔代教养要注意扬长避短
“两代人在一起,最根本的冲突是:年轻人在意的事,老人不在意。”陈默告诉记者,由于年轻父母缺少养育经验,只能由书面理论到自身理论,对一些育儿问题感到焦虑;而老人认为,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养娃的,也没什么问题。
为此,她建议,如果年轻家长对于育儿很焦虑,并期望养娃“零瑕疵”的话,一定要构建好自己的养育知识,掌握好影响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内容。而对于老人来说,可以反思一下,是否只是“婆媳的矛盾”而非孩子的问题。“隔代教养之间的矛盾不只是科学性的,还可能与情绪性相关。”陈默提醒道。
年轻家长要体谅老人带娃辛苦,但对于教育问题还是有一肚子的“苦”:科学的育儿知识老人听不进去,不愿改变怎么办?陈默指出,不是老人不愿听,是年轻人劝诫方式不对。如:老人不让孩子自己穿衣。家长可以劝老人,穿衣或让孩子自己做,能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有助于孩子以后学好写字,而且会让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令孩子在幼儿园里也能表现出众。
如果面对“油盐不进”的老人,家长可以在双休日陪伴孩子时,适当安排锻炼孩子相应能力的活动,不必为了纠正老人而争吵。“孩子缺少的活动,周末补回来就好,少一两次不要紧。”
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不可“缺位”
在“幼有所育”的多轮讲座中,越来越多出现爸爸的身影。尽管很多男性已经领悟到父亲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或缺,但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的角色“缺位”并不鲜见。“很多父亲教育‘缺位’,其实是被妈妈和外婆‘推’出去的。”陈默指出,大部分养育孩子的事情,当妈妈或外婆以“做不好”“不会做”等借口来劝阻爸爸的时候,慢慢他就不负责了。
但其实,父亲参与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当孩子长到13个月龄时,会下地探索世界,这时候父亲将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安全保障者。如果父爱缺失,孩子探索世界的勇气和欲望将会降低。一些男孩的胆小、脆弱、缺失毅力、意志力、抗挫力、勇敢、拼搏等特质都与父亲角色的缺失不无关系。
因此在学龄前,爸爸应该是陪着孩子玩的角色,要做好孩子的大“玩具”。只要父亲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蹲下来与他们对话,以适度距离守望着孩子,特别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大手,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安全和被保护,孩子的心理力量就会变得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