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孩子最需要掌握的是规则的运用,最需要启发的是对规律的认识,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是题意理解。
◎面对孩子留空的题目,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作业是孩子的,不要帮助孩子把题目做出来,而应该由他自己独立去完成。
1975 年9 月12 日 星期五 多云
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好多同学也没有做出来,
比如这道题:星号的地方可以选择的数字有
61,63,69,70 ;小太阳符号的地方可以选择
的数字有5,6,7,8。妈妈也看到作业本上的
这个题目了,她让我猜测应该是什么。我觉得不能随便瞎猜,爸爸说不会的题目就是不会,的确不能瞎猜的,就是要猜,也要有一点线索,至少在猜一个数字的时候有理由。妈妈也没有做出来,爸爸从来不看我的数学作业。晚上睡觉前,妈妈让我重新说一遍这个题目,说着说着我就做出来了,妈妈也同意我猜测到的规律。
1985 年10 月19 日 星期六 微风
奥数班的孩子总是很有创意,哪怕遇到不会做的题目也是如此。当我在黑板上写出这道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开始在猜测答案了。有的孩子猜对了,有的猜错了。重要的不是猜测正确与否,而是猜测过程中的思考方式。
这道题是上周六的一道测试题,45 分钟要做出类似的30 道题目,孩子的时间压力较大,而这道题许多孩子都没有做出来。今天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了这道题,就听到了下面的反馈。卢萧晨:小太阳的那个地方应该是6。因为左边的41 其实就是下面的两个格子21 和20 的和,那么右边的18 也应该是下面两个格子的和,一个是12,另外一个就是8。这时全班同学都笑了,萧晨觉得自己说错了,立刻纠正:“哦对,应该是6。”石慧妮:上面那个星号的地方应该是70,就是11 加上59,你看右边的75,就是59 加上16 得到的,那么星号的地方肯定就是70。重要的不是孩子知道答案是什么,重要的是思考的方式。
父母辅导孩子完成数学作业,当然希望看到老师的对号,看到叉号就会心情沮丧,并试图找到孩子的错误点。而看到孩子留下的空白时,父母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这时大概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会做,另一种是自己也不会做。前一种还好一点,至少可以尝试给孩子去讲解这道题的做法;而后一种就比较糟糕了,难免会想:在孩子面前说我也不会这道题,孩子心里不就更加觉得他不会是理所应当的了么!
孩子有不会做的题目是很平常的事情,此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常见的做法是父母自己做出来,然后讲给孩子听。但除了有时父母自己也不会以外,他们用来解题的思路也可能是孩子目前还没有学到的,比如用代数知识解决应用题。再就是可能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面对孩子留空的题目,父母应该明确自己的位置。作业是孩子的,不要帮助孩子把题目做出来,应该由他自己去独立完成。辅助的意思不是帮助,辅助是以辅导孩子为主,自己为辅。也就是说,父母可以不断地与孩子交谈、讨论这个题目,但没必要去做这个题目。孩子从不会做的题目中能够学到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遇到有不会的题目——在大脑中有空白区域,从来没有遇到过,从来没有经历过,这都是好事。这时父母应该提供各种讨论内容,让孩子进行自述。他们对题目越熟悉,大脑中的细胞活跃程度就越高,对智力发育就越有利。
妈妈教的数学:
◎ 让孩子把题目讲出来,用孩子自己的语言来讲。
◎ 讲的过程,父母点头就可以,表示听到了。
◎ 等孩子都讲完了,父母开始提问,就刚才没有听明白的地方一个一个地询问。
◎ 在以上过程中,不断重复孩子讲出来的内容,并渐渐组织成一段完整的话,来把题目说清楚。
题目示例:
如果孩子的试卷上这道题是空白的,父母应该让孩子把自己对这个题目的理解讲出来。孩子会说:页码的数字是几,这是什么意思?父母可以让孩子从头开始讲这道题目。孩子也许就会说,其实就是一本书有第1 页,也有第2 页,然后就这样按顺序排下去了。然后父母可以追问孩子:那么,用了258 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常见的情况是孩子无法回答,这就是孩子卡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孩子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有看懂题目,当然也就看不懂题目要求做什么。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拿来一本书,让孩子随便打开,比如翻到了第78 页,你可以告诉孩子,这就是用了两个数字,一个是7、一个是8,表示的就是第78 页。然后向后多翻几页,比如到了126 页,让孩子说用了多少个数字,如果孩子回答的是3 个数字,一个是1、一个是2、一个是 6,这就说明孩子至少懂了题目的意思。接着可以让孩子从第1 页开始数到第10 页,看用了多少个数字,如果孩子能够数出11 个数字,说明孩子真正理解了题目。
这时再让孩子重复一遍题目。孩子应该很快会发现,从11 页开始到99 页每一页都用两个数字,共有 89 页(包括第 11 页),这就已经是178 个数字了,加上从1~10 的 11 个数字,就是 189 个数字了。从 100页开始到 999 页,每一页都用掉三个数字,而题目是用了258 个数字,那么 258 减去189,还有69 个数字,除以3 就是 23 页,要算上第100 页,那么最后一页就是第122 页了。
要知道,这样的过程才是父母应该辅导孩子的过程!父母应该通过提问,让孩子重复地回答,并在孩子不理解的地方,用实例来演示。通过亲手摸到图书并数每一页的数字,孩子才会知道用掉的数字是什么意思,也才能够正确地理解题目及其目标。
通过这个例子,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留下空白的题目通常有3 种情况,这3 种情况下孩子会宣布“这道题我不会”:
◎看不懂较多的词汇。
◎看不懂题目的目的。
◎看不懂题目已经说明的情况。
图书页码这道题,多数孩子的表现都是看不懂题目,或者从来没有遇到用这样的语言来说明一个问题的情况。也就是说,这道题并不完全是一个数学题目,还有语言理解上的要求。对语言表达生涩的孩子来说,以前没有遇到这样的题目当然就会觉得陌生,从心理上先认输了,索性宣布不会就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题目示例:
有43% 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这道题目上留下了空白。让孩子自述,孩子说:“不知道除以9 余1 了以后,干吗还要除以4 啊。”孩子不能够理解人类思考问题的基本模式——知道了一个情况,如果再知道另外的情况,就能够更好地判断一件事情。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讲,从楼外看家里的客厅没有亮灯,是不是能够知道家里没人?孩子可能会说还要看卧室的灯是不是亮的,也可能会说这样也不能确定家里没人,因为可能睡觉了。通过这样的举例可以发现,孩子在生活中能够通过观察多方实物来进行判断,但在题目上就理解不了为什么多给一点情况就能够帮助推测答案了。
用9 除和用4 除都余1,什么数字是这样的呢?父母说这题多简单啊,不就是公倍数的问题吗!老大爷的岁数是4 和 9 的倍数,就是 36,都余1 ,那就是 37 岁。你决定这样讲给孩子听吗?如果这样的话,一连串的问题就来了:“什么叫公倍数啊?为什么余 1 就要加 1 呢?你怎么知道都是4 和 9 的倍数呢?哦,倍数是什么意思啊?”这种情况下,父母便陷入了前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就是用了孩子还没有学过的术语,因为孩子没有接触过公倍数的概念。
面对这道题的空白,父母正确的做法是:明确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尽量辅助孩子理解题目,然后通过举例来渐渐引导孩子自己去接近题目的答案。
你可以问孩子 9 除以 9 是多少,再问10 除以9 是多少,然后问12除以9 是多少,接着问18 除以9 是多少,最后问什么样的数字除以9会余1 呢?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那就是乘以9 以后再加 1 的数字。这一轮问答结束,就可以开始用 4 来询问了。渐渐地孩子能够猜到37,这时让他自己去尝试除以9 是多少、除以4 是多少。孩子都懂了以后,再追问孩子,如果一个人37 岁,我们会叫他老大爷吗?至此,才彻底完成了这道题测试的全部内容。孩子在意识中熟悉了数字的性质,知道它除以一个数后有余,就能推算出这个数字具体是几,同时还学会了对老大爷年龄段的判断。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在这道题下留了空白,先不要着急,要明确目标,即辅助孩子彻底、正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孩子采用自述法把题目讲出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把事情讲清楚的。这时,父母的目标还没有完成,应该要求孩子把他讲的写在纸上。如果孩子完全不会写,父母可以先写几个,然后让孩子来进行填空,总之要把知道的情况都写下来。
“这样做多麻烦啊!直接告诉孩子不就行了吗,而且孩子也肯定理解。”没错,你倒是图省事儿了,但却剥夺了孩子获得快乐的机会,那是他自己独立发现答案的快乐。同时,你还剥夺了他建立自信的机会,因为每次独立做出一道题的时候,孩子都会建立起一点信心,如果你替他做了,让他在心理上开始依赖你,他就会想着考试的时候你能不能也在他的身后呢?
教育孩子做题、解题、思考题目的过程对我来说是快乐的。我看到太多的孩子在我这里建立起信心,在面对数学题目的时候不再发怵、不再恐惧,反而敢于迎接挑战,哪怕是用特别原始的、纯粹的、麻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啊哈”的一个瞬间,问题迎刃而解,心理上自己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本文摘自《妈妈教的数学》作者孙路弘 由湛庐文化授权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