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 你真棒”是孩子的魔咒

2016年09月06日 11:11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宝贝,你真棒!”“孩子,你真聪明!”是中国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斯坦福心理学家C.Dweck最新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他们害怕失败,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挑战。耶鲁大学数学系20岁学生王路畅的自杀事件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反思:宝贝你真聪明,是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魔咒?

  人生需要丰满,培养优秀孩子的秘诀在于营造多方向、多面的环境

  采访对象:心海榕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于东辉

  王璐畅的自杀事件令人唏嘘,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个漂亮的女孩子,都像是一个励志故事的主角。对于一个华人学生来说,考入赫赫有名的耶鲁大学,几乎是站在人生的一个顶点。但当她纵身一跳后,这个玻璃球般的童话故事破碎了,只留下一个深深的疑问号,为什么会这样?!只剩下她在脸书上的一段文字:“亲爱的耶鲁大学:我爱这里。我希望有更多时间。我需要时间去工作,我需要时间去等待新药物以治疗我的病。但是学校不能满足我这些。我承受不起离开学校一年或永远退学。璐畅上。”有人说这是大学的请假制度造成,表面上似乎成立,王璐畅在脸书上也谈到这种恐惧感。但这不是关键所在,如果一种对请假时间过长的恐惧,就足以让一个人选择失去生命的话,那只能说明一点,这个人的生命已经脆弱得难得形容。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不少,而故事模板,都似乎同出一辙。

  一个从小就优秀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努力勤奋,学习也十分刻苦,然后顺利考上了某名牌大学,就当看起来一切都非常美好的时候,内心却突然崩溃,做出了令人难以相信的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记得十余年前,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单向度的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生命目标,都被压缩到只剩下一个叫做正确的方向时,那这个人的生存状态,就会丧失自由和创造的美好活力,而缺乏幸福感。回顾我们的教育,往往只剩下一个叫做学习的正确方向,种种玩乐,休息,个人兴趣的事情,都被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正如我高中老师当年的话语,学生,天生就是学习,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都是错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学习能力超常,但内心却异常脆弱,也缺乏应有的自信心。一旦遇到某些看起来似乎并不严重的挫折时,就会突然崩溃!我在心理咨询室,其实也遇到不少类似的个案。而从里面,可以深深体悟到一点,那就是人生不可以单向。很想对那位高中老师说一句,学生除了学习之外,当然需要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需要明白与人交往的奥秘,需要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需要旅游,需要玩乐,需要许许多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人生需要丰满,不是需要单一。培养优秀孩子和学生的秘诀,在于营造多方向、多面的环境,让其自由美好的成长。希望从这个个案中,明白我们的人生,我们孩子的人生,不要再陷于种种正确而不幸福的状态之中。

  从小在夸声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

  采访对象:“宁静海教育”校长卢雪梅博士

  我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获得了博士学位。回国之后先后在北京和香港办学,创办了“北京世纪同步国际教育培训中心”和“香港宁静海教育集团”。在跟中国家长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确实有很多爸爸妈妈经常把“宝贝,你真棒!”“孩子,你真聪明!”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些夸奖可能会让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自信无比,坚信可以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但随着学校的功课越来越难,他们会开始怀疑自己。从小在夸声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这些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

  我在东莞小学开设了“金牌家长学校”的课程,家长们把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我,我发现很多家长喜欢拿孩子的成绩说事,他们太在意孩子的成绩,孩子考了一百分,就拿着试卷到处显摆,考了60分,就把孩子一个人关在小黑屋。这些都是家长本身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优秀是品德优秀,家长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你自信,何必去比较”。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掌握一点心理学的知识,学会用积极的暗示来影响孩子,夸奖或批评孩子的时候,做到“对事不对人”,给孩子贴上“聪明、迟缓”的标签会让孩子把事情的成败都归因于自身先天的特质,而忽略后天的努力。家长应该及时肯定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对某件事的理解和努力程度,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如意,也不要忙着发脾气,应该努力发掘他的亮点,“儿子,我发现你做这道题时的思路还不错。”“这个形容词用得很恰当!”“你还会用拟人手法写作文呢!”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