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姥姥说,孩子长个儿的时间是在晚上9点~10点,所以我尽量引导孩子早睡觉。一般是晚上8点喝奶、洗漱、坐在床上讲故事,9点前入睡。如果没有午睡,就需要提前,确保8 ∶ 00~8 ∶ 30入睡。
乐乐在幼儿园上了大班后,交往的范围扩大了,认识的小朋友当中有不睡午觉的,有的晚上10点才睡。为了有更多玩的时间,他也不想睡午觉,或者晚上总要再讲一个故事,拖延入睡的时间。
这个时候,我告诉孩子:“只有在你睡着的时候,‘长个儿的细胞’才出来工作呢。”
“为什么?”
“因为你醒的时候,大脑要指挥你的身体,告诉腿该走路啦,告诉手该拿奶杯喝奶啦,告诉嘴张开把奶咽下去啦,顾不上指挥长个儿呀。
“而且,你每天要睡足10个小时或者更多,不然你的腿很累,大脑说快跑呀,它跑不动;告诉眼睛睁开看路呀,可是它睁不开,那不撞墙上啦,多疼呀!睡觉是爱自己的一个方面。”(这个时候,他已经了解到爱自己包括给自己吃饭、睡觉和喝水。)
这个办法很灵。有段时间,乐乐每天早晨醒的时候都会问:“我睡了几个小时?”如果我告诉他,他睡了9个小时,他就算一算说,中午要睡1个小时,加起来就到10个小时了。慢慢地,他知道从晚上9点到早晨7点是10个小时,并由此引申和变化。有时候,他会问:“为什么我睡了10个小时还觉得累?”这时,我立刻告诉他“更多”的原因:“因为你白天玩得太高兴了,身体运动量很大,睡10个小时还不能恢复,所以有时需要睡11个或者12个小时。想一想,咱们旅游回来的时候,你是不是睡很多呀?”
因为乐乐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刚5岁,就经常遇到有人问他上几年级了。这时,我总是说,我们晚上睡得早,“长个儿的细胞”发挥了作用。可以说,这是从另一个角度重复告诉孩子早睡的好处。
孩子不容易接受大道理,但是通过浅显的、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就能够教会孩子很多常识,并使孩子“内化”为自己的品性。
这些常识,因为浅显,所以可以尽可能传递给幼儿更广的知识信息。在这个例子中,包含了数学的概念(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间的概念(了解到时间在无情地流失,学会了看钟表,并初步理解了为什么人类通过钟表来显示时间的运动)、生理学的概念(尽管“长个儿的细胞”是我虚构出来的,但是,因为孩子已经对神经细胞有了理解,所以非常容易接受这个新名词)以及如何爱自己的概念。
由此进一步引申,在启发孩子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时,要尽量多和广,不求在某一个领域太精通,或者掌握太多的技巧,重点在于使孩子对新事物感兴趣,使孩子自身慢慢产生能够自我挖掘乐趣的品性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