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道德教育通常很概念化,远不及父母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那样有效
●做父母的只能送给孩子三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是最好的教育;二是树立一个好榜样;三是所有的爱
●根除成年人陋习需要循序渐进,而对于青少年,父母的身体力行无疑是一剂良药
有国内的朋友带着孩子到美国出差,小孩聪明可爱,开学就要上北京重点小学了。我很喜欢小孩,可是,这次却不得不皱起眉头:六七岁应该懂事了,可是大家吃饭的时候她绕着桌子跑来跑去,就是坐不住;全家出去观光,父母一切听她指挥,只去她有兴趣的地方;她知道接待他们的司机在工作级别上比她的父母低,就对司机直呼其名,还不客气地让司机为她做这做那……
从优越感派生出对他人的不尊重,从娇惯导致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没有责任感。不知道这个孩子的表现是否是她生活环境的写照?由此我联想到有关国人出国旅游形象差,或是中国最近“告别陋习”的讨论。
父母榜样比学校教育有效
国内从幼儿园开始,就不乏道德和优秀品格的教育。但是,许多道德问题说起来很概念化,这种学校的教育方法固然必要,但却远不及父母用生活中的小事教育孩子那样有效。
比如我的父母和姥姥去年到一个美国家庭做客时,姥姥和妈妈都非常喜欢那家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因为是陌生人,而且语言不通,小孩看到这么多中国人盯着他看,很不舒服。他妈妈于是告诉他,客人是从很远的东方来,你是家里的“男主人”,应该代表美国小朋友招待来自东方的客人。小孩于是咬着牙返回客厅,坐在沙发上开始努力和客人通过我的翻译聊天。在“大人”说话的时候,他虽然听不太明白,但也耐心地坐着,眼睛认真地看着说话的人。“会谈”结束后,他还在妈妈的鼓励下,大方地和客人们合影,给每个人留下开心的回忆。
父母懂得尊重他人,身体力行,自己的小孩也会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周边的人,因此,会在公共场合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的权利,而不是我行我素。在美国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室内,比如餐厅和商场,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对小孩做出不要大声喧哗的手势。但是,每次坐飞机往来于中美两国时,遇到中国小孩在狭窄的机舱里叫喊、甚至奔跑时,不少父母不但不管,就是航班服务人员提出要求,父母也不会道歉,反而以“孩子小”为由,为自己的孩子辩护。
又比如培养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初到美国的中国父母,总是觉得美国学校太过重视体育,而不够重视文化课,但是小孩子正是在球队或是学校的各种代表队中,学会按时参加训练和团结合作,学会对自己的学校和队友的忠诚,知道了各种游戏规则,经历了奖惩分明的场面,特别是培养对团队负责,为集体赢得荣誉的成就感。这样的合作品质在他们长大之后会变成对同事的支持,对集体的忠诚不贰,对国家荣誉的维护。
相比之下,不少中国孩子出去和伙伴玩,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就常常会被“做功课去”、“不准那么顽皮”之类的话呵斥。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更多的是自己闭门读书,只要自己成绩好,不必关心集体发展。这样的孩子可能个人成绩很好,却不容易在集体中和别人合作,而且一旦遇到更好的机会马上跳槽,性格中缺失忠诚可靠的品质,更多是功利色彩,对国家和社会也会缺少忠诚。
家庭条件好也不全依赖家人
近二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富人。这些富人的出身各有差异,致富经历也各有不同,但很多富人对自己后代的安排却非常相似,为其买房买车找好工作,总之,让孩子衣食无忧,父母才安心。
美国人赞赏奋斗精神,教育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即使家庭条件优越也不能一味依赖别人。现任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弗雷斯特的妻子在10月出版的新书《爱你,爸爸》中,邀请很多成功的美国女性讲述父亲教育她们的经历。其中约翰逊总统的女儿写道,在约翰逊当参议员时,作为女童子军一员,她必须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卖掉一定数额的饼干为童子军集资。没有父亲的特殊照顾,她只好自己拿着饼干,挨家挨户推销。
在同一本书中,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母亲芭芭拉说,她的父亲告诉她,做父母的只能送给孩子三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是最好的教育;二是树立一个好榜样;三是所有的爱。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在给年轻父母的建议中,也强调了榜样的作用。其中的一条建议说,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具有优良品格,父母本身应通过自律,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他人的善意和关切及社区志愿服务等行动,提倡“道德行为”。父母需要为孩子建立和维护一种环境,来培养他们诚实、慷慨的品质和正义感。
有一次,我乘飞机巧遇美国参议院资深议员麦凯恩。这位70岁的参议员没带助手,一个人拿个小公文包,和每个乘客一样排队、过安检、脱鞋接受机场保安的检查。他除了和一些认出他的人打招呼外,和其他乘客没有什么不同。令人难以相信,他是连美国总统都心存几分敬意的政界前辈啊。麦凯恩在越战中成为越南战俘的故事,在美国家喻户晓。当时,他的父亲是指挥越战的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越南政府同意破例释放麦凯恩,但是,他拒绝。于是,他在河内监狱关押了六年。今年,麦凯恩最小的儿子吉米年满18岁,自愿加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他有可能在明年被派到伊拉克。《时代》周刊在7月的一篇报道中说,麦凯恩自身的经历对他儿子的影响力,要大于来自这个著名家庭所带来的各种特权的影响。毫无疑问,麦凯恩所起到的榜样作用将使他的孩子终生受益。
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是公共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在北美地区,“性格教育”和培养“社会责任感”一直都受到很大的重视。美国青少年“德育”教育专家、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科恩在今年夏季刊的《哈佛教育评论》上撰文说,据盖洛普公司和某学生组织所做的联合调查,自1968年到2000年,美国父母一直都认为,公共教育需要达到的最重要目的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这不仅需要教授传统的价值观,比如诚实、尊敬他人、做“好事”,还要包括关爱他人、参与社会及协助、建立有道德的团体或社区等因素。而这些教育首先都从家庭开始的。
这些年,关于中国人陋习的报道越来越多,一方面反映了在国际对比中,中国人积极的反思意识,但另一方面却也说明了在近30年市场经济发展下一批人道德的消极变化,以及某些不良行为习惯未能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滞后现象。从个人层面看,当前很多中国人陋习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下的许多先行者(通常当时已经为人父母了)在文明层次上未能适应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这样,前一代怎么做,后一代自然如法炮制、紧随其后。久而久之,中国的改革开放整整过了一代人的时间,陋习也延续了一代人。幸运的是,当前的中国社会已进入了新一轮的道德反思。“告别陋习,崇尚文明”应是这一次道德反思的重要内容。根除成年人的陋习需要循序渐进,而对于青少年,父母的身体力行无疑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