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婴幼儿,特别是初来人世的小宝贝来说,夏秋换季时节气温逐渐转凉、空气干燥和恢复活跃的病菌病毒都带给他们不小的挑战。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形质未充——脏腑机能尚未发育完全;稚阴稚阳——抵抗力相对虚弱;易寒易热——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这都决定了在换季时应格外注意小儿饮食、穿衣和服药等方面的健康合理性,中医将其总结为5大要点——
1. 讲卫生、防腹泻
宝贝在秋季有时突然拉肚子,这时疾病性质以属于“寒性”者为多,因为宝贝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容易着凉,如果碰巧吃了不卫生的食物,尤其是沾有“轮状病毒”的食物后,往往就会腹泻。普通应用抗生素就能控制的腹泻这时却往往无效,因为抗生素只能杀灭病菌而不能消灭病毒。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食品的清洁,尤其是瓜果要确实洗净了再给宝贝吃,一次不要吃得太多。
典型的小儿秋季“寒性”腹泻特点是:起病较急,常伴有咳嗽、发热等风寒感冒症状或有呕吐,泻如水样便,臭气不明显。这时,应该给宝贝消化道以休息,可以禁食8-12小时,禁食期间喂适量的淡盐水,随后再慢慢恢复饮食。
采用疏风散寒、化湿和中的中药内服,并配合推拿,脐部贴敷等中医药疗法,往往能较快缓解症状,减少体液流失,从而缩短病程,恢复小儿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为防止剧烈腹泻后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腹泻特别严重时应该以补液、补充电解质等西医对症治疗为主。
2. 多饮水、润秋燥
入秋以后,空气湿度降低,人们明显感觉到鼻腔和皮肤的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六种主要气候致病因素之一。秋季的空气湿度虽然并没有冬季低,但因为气温相对偏高,人体的代谢相对旺盛,出汗多一些,所以更容易出现肌体缺水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宝贝身体容易受燥邪侵袭而伤肺,出现口干咽燥、咳嗽少痰、流鼻血等各种秋燥病症。此时应该适当地增加喂水量和喂水次数,或将梨、柑橘、荸荠、藕、葡萄等水果榨汁,代替水经常喂给宝贝喝,通常宝贝愿意喝,并且有滋阴润燥的效果。
3. 善食谱、慎进补
宝贝在秋季食欲旺盛,此时食物来源最丰富,是调节宝贝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要注意膳食平衡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应该保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钙、磷等的摄入,比如多吃一些谷类、蛋类、瓜果类食物和补充一些蔬菜水果。同时可以选择具有中药效果的食物,如益肾润燥的芝麻、核桃,健脾养胃的栗子、桂圆肉,滋阴润肺的百合、银耳等,这些食料很适合用来煮粥。
在保证合理的饮食情况下,一般没有必要给宝贝另外吃补药和额外的营养品。过多的服用这些往往会使宝贝胃口呆滞,造成消化不良,发生腹胀、腹泻等症状,反而妨碍了生长发育。
4. 辨症状、驱虫患
夏末秋初季节,宝贝最容易染上蛔虫,此时是驱虫的最佳时机。吃打虫药肠虫清或者中药使君子等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打虫药,因为错误的打虫方法可能使蛔虫在宝贝腹内乱窜,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是否染上蛔虫可根据一些异常现象大致得到判断——
①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
②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
③在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的“虫斑”。
④无明显原因,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
⑤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⑥吃得多且好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起来。
5. 慢添衣、适温凉
老话说的“春捂秋冻”,即使对小宝贝的健康成长也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宝贝没有大人耐寒,但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身体在随时产生着热量。可以给宝贝穿得稍微少一些,不仅便于活动,还可增强体质,使宝贝少患感冒。添衣应该掌握一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其逐步适应天气的变化。
文/贾鹏非(医学硕士)编辑:赵京文 许欣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