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特征·判别“生长痛”
通常“生长痛”多好发于3~12岁的幼儿(根据统计数字以女生居多),典型症状就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不明原因的下肢疼痛。
特征1 多为下肢疼痛
至于疼痛范围,尤其以小腿后侧、大腿前侧及膝盖周围的肌肉最容易发生,上肢的疼痛并不常见。
特征2 肌肉性疼痛
此外,“生长痛”主要是肌肉疼痛,而不是关节或骨骼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也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的现象。
特征3 夜间症状明显
而比较特别的是,“生长痛”几乎都在晚上发生。难道孩子白天就不会感到疼痛吗?潘俊伸表示,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指白天时由于孩子的活动量比较大,就算感到不舒服,孩子也可能因为专注于其他事物而不易察觉。等到夜里身心都已放松下来,准备要好好休息时,“生长痛”的症状就会让孩子感到特别不舒服,甚至难以忍受。
家长要明确的5个问题
虽然“生长痛”不是病,但潘俊伸仍提醒家长,孩子一旦有异常的不适状况,还是应该迅速就医诊断,千万不要自己判断病情。在孩子就诊时,家长要先了解好以下5个问题:
1.疼痛的部位是否红肿或发热?
2.白天会不会痛?
3.会不会影响走路?
4.跑步会不会痛?
5.有没有发烧?
医师在诊疗时,首先会检查疼痛是否是由其他疾病所导致?等到完全排除其他所有的可能致病因素之后,才能判断其为“生长痛”。
当确定是“生长痛”之后,医师就会开一些止痛药,或是帮助孩子做心理治疗;但是潘俊伸强调,家长的鼓励和精神支持,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比药物还有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