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童意外伤害救助要得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13:07  新闻晨报 
儿童意外伤害救助要得当
儿童意外伤害救助要得当

  该怎样应对意外伤害的发生呢?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哪些?如果处置不当,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著名儿童医学专家沈晓明教授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王莹教授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列举了8类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

  烫伤别依赖“土办法”

  烫伤是幼儿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而且免疫力又比较弱,一旦烫伤,受伤的程度就会比成人严重的多。伤势较轻的可能留下烫伤的疤痕,而伤势较重则有可能引起缺氧休克,危及生命。有些老师和家长在情急之下,就会按照土法用酱油或者牙膏去涂抹,结果导致伤口感染,烫伤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孩子不慎被烫伤时,千万不要慌乱,一定要保持镇定进行紧急救护,以使烫伤造成的损害减少到最小。

  “安全”玩具也危险

  意外窒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特别对于婴儿和2-3岁的幼儿来说尤其危险。因为小孩子的器官都比较小,无法把食物嚼得很碎,但是又特别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咬。玩具是幼儿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但那些即使看起来很安全的玩具,都可能引发窒息,父母和幼儿园老师万万不可大意。有些时候,家长和老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将东西抠出来,或者让孩子孩子拼命喝水,试图把异物吞咽下去。其实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只会使堵塞进一步加重,延缓正确的救治。

  动物咬伤不能光消毒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不过,小动物并不是总是温顺友好的,有时候它们也会成为伤害孩子的祸首。如果孩子不幸被它们咬伤了,你知道如何进行正确的处理吗?有些家长和老师觉得只要用家用的消毒药水对伤口进行了消毒包扎,就没有大碍了,其实不然,因为像破伤风或者狂犬病毒都是无法用消毒药水进行消毒的。

  呕吐不能完全排出毒素

  很多日常用品都是有毒的,甚至有潜在的致命性。年幼的孩子天生好奇,色彩斑斓的塑料制品、五颜六色的药片,以及新鲜的东西都会激起他们探索的兴趣。而蹒跚学步的孩子及许多学龄前儿童探索新事物首先是通过味觉的,他们会把玩具、食物、化学物或植物等都放在嘴里咀嚼尝试。

  一旦发生中毒情况,有些家长和老师常常会在慌乱中对孩子进行抠嗓们使他们呕吐,其实很多毒素进入人体以后不是能够靠呕吐完全排清的。另外有些土法认为给孩子喝鸡蛋清或者食用韭菜之类可以驱毒,其实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除了平时注意将药品、化妆品和家庭清洁剂等尽量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或者上了锁的抽屉里之外,万一孩子发生中毒现象,应在第一时间联系急救中心。

  触电后千万别拉孩子

  身处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充斥着电器的世界,孩子发生触电的情况也日益增多。有些孩子调皮捣蛋,把电线插座当玩具玩,还有不少孩子喜欢玩充电器,这些都会酿成触电惨剧的发生。一旦触电发生,千万不要下意识去拉触电的孩子或电线。

  穿刺伤后谨防破伤风

  小孩子生性好动,甚至有时候会把那些锋利的危险物品当作玩具来玩耍。如果孩子雪白幼嫩的皮肤不小心被锐利的物品穿刺伤了,该怎么办呢?

  家长和老师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表面清理干净就应该没事了。如果穿刺进孩子皮肤的物体非常脏,而且小孩最后接种破伤风疫苗的时间已经达5年以上,则孩子需要就医了,进行破伤风的加强免疫治疗。

  鼻出血仰头后会加重

  鼻出血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夏天气候炎热和冬天室温干燥的季节,孩子很容易就会鼻出血,特别是有的孩子经常在夜间流鼻血,常常令家长老师头疼不已。在这种情况下,大人常常将孩子的头向后仰,然后不停地拍击他们的额头。其实这些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头后仰虽然看上去使鼻血暂时没有往下流,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止血,实际上鼻血通过咽喉,食道,直接流到了胃里。拍击额头就更危险了,孩子脆弱的血管会因此受到震荡,还可能引起血管进一步破裂。

  骨折后影响骨骼生长

  孩子的骨骼及关节通常要比成人更加柔韧,但也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关节脱位,尤其是肘关节。而通常孩子都比较好动,经常会有皮肤瘀青以及骨折的情况发生。尽管大部分骨折可以完全康复,但有时骨折部位的骨骼生长或关节活动程度会受到影响。在送去医院之前,家长和老师如能掌握对于骨折和关节脱位的一些应急措施,可以帮助其对孩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儿童  伤害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