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发病率高于男孩1岁半的洋洋(化名)右侧髋关节脱位。据他妈妈说,洋洋两个月大的时候,发现其两条腿不一样长,右大腿腿根部褶皱明显较多,当时没在意,现在学会走路时,发现有点跛,才带着洋洋来就诊,没想到是髋关节脱位。
据郑州市中心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程富礼介绍,最近门诊接诊的患者,50%都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该病有遗传病史,确切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雌激素水平过高、对婴儿不当的捆绑方式、生产过程中产道的挤压等都有可能造成髋关节脱位。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
患儿下肢外展活动受限
新生儿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表现有:双侧大腿的皮纹不对称、两肢体不一样长;孩子在做来回蹬腿动作时,一般患侧肢体没有健侧肢体活动灵敏;换尿布时,活动新生儿下肢时出现弹响(咯吱声)。
在幼儿及儿童时期,髋关节脱位患者,在下肢做外展活动时,患侧肢体髋关节外展活动受限,不易展开。一般此类患儿学走路较晚,学会步行后,若单侧下肢发病,步态呈跛行,双侧下肢发病,就会出现鸭子态,走路摇摆。
2岁以上需手术治疗
髋关节脱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3个月以内的髋关节脱位患儿,可通过垫厚尿布垫、外展位(孩子两下肢分开呈蛙式状)抱孩子来改善。4个月~2岁的患儿,可采取手法复位、蛙式石膏固定。2岁以上患儿需手术治疗。
程富礼提醒家长,新生儿即使没有发现髋关节异常,也应让其在3~6个月时做一次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若发现较晚,治疗相对较难,费用高,对股骨头发育不好,骨盆易倾斜。
见习记者 曲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