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行的应试型教育,一直以来备受诟病,更不断有人以实际行动来挑战。
10多年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就以童话体裁为儿子编写了10部概括多种知识和方法的教材,总计400万余字,自己教育儿子。
事实上,灵爽也罢,明明也罢,他们都有特殊的家庭文化背景:灵爽的母亲是法学博士后,父亲是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明明的父亲则是数学博士。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这种独特教育确实能激发孩子的潜质,提升孩子的素质,培育孩子完整独立的人格以及帮助孩子找寻自我,并且其独辟蹊径的家教方式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也值得借鉴,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灵爽的故事,引发了许多市民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通过手机短信和邮件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反对者:
我们能不能挑战《义务教育法》?
手机尾号为1819的读者发来短信说,读完灵爽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也觉得给孩子一个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别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家长必须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父母有剥夺孩子接受正常的义务教育的权利吗?谁来监督父母这样的选择?
持类似观点、手机尾号为1067的读者说,从灵爽的故事里,我们已经看到,一年级到三年级断层的灵爽,在跟同学相处上遇到了一系列烦恼和困惑,选择“家庭学校”教育的家长是不是也应该思考,即使你有能力让孩子在知识上不落后,你有没有把握让自己的孩子在与人沟通、交往方面的能力不比别人差?
王女士发来短信说,我们的教育制度实行了几十年,其中还是有许多可取的地方,灵爽的例子没有太多的代表性,因为他生活在博士的家庭里,事实上,有许多孩子你不给他施加一定的课业压力他根本就不会好好学,所以,能否施行“家庭学校”教育,还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
赞同者:
特殊的教育不失为成功之道
小灵通尾号为3581的读者发来短信说,特殊的孩子,特殊的教育,但如果不是博士父母的直接影响大概不会出现这种特殊的家庭教育,仅在我国就不是首例,这证明了“家庭学校”的可行度。
“这是一个奇特早熟的孩子,教育这样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顺着孩子现在的兴趣,顺其自然地发展,尽管孩子有与集体相处的种种烦恼,但也不能因此而埋没孩子的聪明才智!”这位读者在短信中说。
手机尾号为5784的读者发来短信说,从郑渊洁的育儿方式以及国内出现的“现代私塾”现象来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尤其是高学历知识分子开始质疑和反思现有的教育制度,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是有问题的,现在来争论学校教育好还是家庭学校好,恐怕单单肯定哪个都不合适,因为大多数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当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怎样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让孩子既能有充分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又能在与人交流、沟通上游刃有余?
灵爽的父母:
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最重要
面对各种各样的声音,灵爽的父母认为,尊重孩子的个性选择、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最重要。
灵爽的父亲、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刘远生对记者说,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选择,而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和大人一样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我们遵循的是‘不管就是管’,许多人问我们,是怎样教育出这么博学的孩子,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要求他学这么多的国内外大事,完全是他自己的兴趣。”刘远生说。
刘远生说,许多父母选择在家指导孩子往往带有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而他和灵爽的妈妈几乎就没有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过干预,只是循着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提供相关的发展空间。现在看来,孩子的心理非常健康,他们曾经担心过,孩子遭遇了许多同龄孩子的排斥,会不会导致心理上出现问题,而现在看来,孩子的心理非常健康,也非常自信,这是作为父母最欣慰的。(陈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