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尿床是影响身心健康的疾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5日 13:50  舜网-人口导报 

  小儿尿床的“小事”,已引起国际医学界关注。20世纪后临床研究不断扩展深入,综观其发展历程,专家仍首先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认遗尿是一种较普通又易被忽视的疾病,继而从对其回顾性病因的研究注意到心理、精神因素,1950年后开始从遗传及基因方面进行病因的探讨,随之产生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及药物。

  小儿遗尿的发病率有几多?瑞士Deen的报告中指出,遗尿症是儿科门诊常见病,可见于5%~15%的7岁小儿中。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西方约有15%的5岁儿童、7%的10岁少年及1%~2%的20岁青年患遗尿症。我国尚无较全面的调查资料,据统计约5%~10%的5~6岁儿童夜间尿床,通常男孩比女孩多,香港的一项研究表明到7岁时仍有3.6%的儿童夜间遗尿。某儿童医院对7600位小学童调查,发现尿床比例是5.5%,据统计全台湾至少有20万个孩子到了小学仍会尿床。看来,夜遗尿的确是儿科常见病,应该引起医生和家长的普遍重视。

  小儿尿床是不是病

  “小儿尿床稀松平常。”老婆婆们常常这样说,致使年轻的父母总以为尿床称不上病,孩子长大就会好,或者说“就是想治疗也没有办法”,有的索性长期把孩子埋在沙袋里或者放在棉褥子上任其尿下去。

  专家认为,这种无奈恰恰反映了一种无知。小儿尿床尽管不是什么致命的缺陷,但它确实是不正常的“病”。通常认为遗尿症多指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5岁以后每周至少出现2次尿床者可诊断为遗尿症。如果小儿从出生直到5岁以后一直尿床,医学上称为持续性尿床,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不良或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有关;如果尿床情况时好时差,间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则称为非持续性遗尿,多是外界刺激使小儿精神紧张,情感波动造成的不自主排尿。以上情况,患儿多数没有器质性疾病。但是任其发展,长期遗尿会对孩子身心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使他们性格抑郁、自卑或注意力不集中影响记忆和学习,更因为家长或同龄人耻笑、斥责,甚至不当的惩罚造成患儿心理障碍,引发不良行为及后果。此外,遗尿还会使局部潮湿不洁引发泌尿系感染,会发生尿频、尿痛等,给他们成年后留下泌尿系疾病的病根。

  遗尿病症还可以出现在内分泌系统异常(如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神经炎、结核等),或先天性脊柱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患儿身上,那更是典型的疾患了。

  谈到这里,小儿遗尿是不是病答案就很明确了。既然是病,就要积极就医,尽早解除患儿和父母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负担,使孩子健康成长。

  如何判定小儿患了夜尿症

  家长如何判定小儿是否患上了夜间遗尿症呢?

  正常婴儿的排尿机能是会自然发育形成的,小儿一周岁半白天已经不再尿裤,至少50%的2岁小儿、80%的3岁小儿夜间不尿床。

  区分夜尿与夜遗尿的关键是熟睡中的孩子在膀胱充满要排空时是否能够醒来,若孩子可以醒来去排尿,那仅是夜尿。通常认为遗尿症是指儿童在熟睡时发生尿失禁的现象,如果孩子5岁后每周至少2次发生夜间入睡后无意识遗尿并持续至少6个月,称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如果小儿从出生直到5岁以后一直尿床,医学上称为持续性尿床;如果尿床情况时好时差,间断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则称为非持续性遗尿。诊断遗尿症一定要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病变,如内分泌异常、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先天性脊柱发育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等。

  总之,儿童时期的排尿障碍虽然不是致命症候,但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症,需要从病理、生理、心理及临床等多方面检查诊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尿床  心理  原因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