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图)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图)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居家护理重点

  宝宝腹泻不愈怎么办?

  有的宝宝患了腹泻后,总是不见转归,病情持续2周以上甚至几个月。同时胃口不佳,体重增长慢。妈妈心里焦急万分,但又不知是何原因所致。通常,可能由这样几种原因导致:

  原因1 急性腹泻没有彻底治愈,多见于没有母乳而改用牛乳喂养的宝宝。这样的宝宝胃酸及消化酶分泌量少,消化能力弱,因而使肠道下部的正常菌跑到肠道上部,把吃进去的食物分解、发酵,形成腐败的物质不断刺激肠道,造成腹泻经久不愈。对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食品疗法进行治疗,如稀释牛奶、焦米汤、酸牛奶、鱼蛋白粉、胡萝卜汤及苹果泥。

  原因2 长期使用抗菌素,杀死了正常菌群,使大量致病菌得以繁殖。应该马上停用抗菌素,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一些扶植正常菌生长的药物,让肠道尽早恢复正常状态。

  原因3 对牛奶中的蛋白质过敏。要马上停喝,尽量母乳喂养,或喂豆奶粉、米糊,及时添加离乳食品,严重者需去医院静脉输入营养。

  妈妈护理常见误区

  误区1 只要排便次数多就是腹泻

  有的妈妈常在这种情况下急着服用止泻药,可这个问题并不这么简单。因为,6个月内的宝宝在生后不久,可能经常会在喂奶后就排出黄绿色稀便。每天少则4~6次,多则达到10余次,便中还有奶块或少许透明黏液。

  这种情况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实它是一种生理性腹泻。随着消化功能逐渐发育,多在添加离乳食品后会自然好转,而并不是患了肠炎。只要宝宝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应良好,睡眠安稳,体重也在增长,大便化验无异常,就用不着服用止泻药,以免影响正常的肠功能。

  误区2 腹泻都是由细菌引起的

  有的妈妈一见宝宝腹泻,马上就给喂抗菌素消炎。其实,腹泻除了细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宝宝所患的秋季腹泻,就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腹泻服用抗菌素后一点也不见效果,只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更为严重的腹泻。有些抗菌素甚至损伤宝宝的听神经,或导致日后个子长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见效时要马上停药,赶快去看医生。

  误区3 给腹泻的宝宝吃甜食

  宝宝腹泻时,妈妈往往在稀粥或米汤中加些糖,以为这样既补充热能又易消化。然而,这样只会加重腹泻。因为,腹泻使肠黏膜受损,不能将糖分解为能被肠道吸收的单糖,因而使水分从肠壁被动地进入肠道,致使肠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数增加。

  推拿捏积治疗小儿腹泻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频饮之。

  采用推拿捏积疗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可酌情选用补脾土、揉板门、揉外劳、运内八卦、揉脐、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手法,捏积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揉脐:脐即肚脐,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摩腹:腹指小儿腹部,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做圆周运动。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捏积: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6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3下即可。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结语

  腹泻患儿,家长应密切注意其精神状态,如果孩子精神萎靡或烦躁,囟门、眼窝凹陷,口唇干燥,此为脱水的危险信号。酸中毒一般是在脱水基础上发生的,患儿昏睡,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深长,严重的会发生抽风等症状,此时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

  文/张采妮  咨询/陈慧文 小儿科主治医师  余俊贤 小儿科主治医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宝宝  拉肚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