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防骨质疏松从儿童期抓起

  目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发病率高、涉及人群广、致病危险因素复杂、后果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被公认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哈医大附属二院风湿病科与老年病科聂英坤、朱秀英二位教授鲜明地指出,若想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儿童期抓起,并贯穿人的一生。

  骨质疏松的发生

  常常是悄无声息的

  年轻时的马阿姨苗条漂亮,1.70米的身材让女伴们羡慕不已。进入花甲之年后,老人时常感到肢体酸胀、腿脚无力,个头也矮了10厘米。谁也想不到马阿姨身高大幅度“缩水”的原因,竟然是骨质疏松“捣的鬼”。

  聂英坤介绍说,“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之所以被称为“无声杀手”,是因为人们无法感觉到骨质的慢慢流失,而且早期无预警信号,临床也没有明显症状,等到妇女绝经或中老年人感觉腰酸背痛、腰弯背驼、身高降低时,大家都认为是自然发展规律,没啥奇怪的。

  即便有人联想到是骨质疏松在“作祟”,也不会像对待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或恶性肿瘤那样加以重视。事实上,50岁以上妇女因骨质疏松而致的各种骨折为40%,比乳腺癌9%、心血管病4%的发病率高得多。其中,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老年人,约有15%~20%在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存活者中仍有半数以上留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哪些高危人群

  需要格外保护好骨骼

  朱秀英指出,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以及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

  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肢端肥大症等;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病等;肝肾疾病,如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癌和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等;其他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骨软化症、脊柱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长期服用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鲁米那、苯妥英钠、制酸剂、利尿剂、抗凝剂、甲状腺素等药物的人,也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症的“纠缠”。

  对上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要高度重视和特别关心,采取骨保护措施。可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防治办法,有条件时对他们定期做骨密度测定,依据骨矿物质丢失的量和丢失速度,予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及适量的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对这部分中老年人来说,定期体检至关重要,若早期发现相关疾病就可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连累到骨骼。

  预防骨质疏松症

  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尽管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病,但这仅仅是指此病的发病期处于人的中老年阶段,其相关病因从儿童时期就已经潜伏了。”聂英坤指出,一生中任何时期营养状况不良、缺乏体育锻炼,都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阶段,大约在20岁以前能获得峰值骨密度90%以上的骨量,30岁骨量达最高值,称之为“骨峰值”。而获得最佳、最理想的峰值骨量并防止骨矿物质的丢失,无疑是抗击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所在。

  聂英坤解释说,虽然骨峰值的高低有70%~80%受制于遗传因素,但还有20%~30%取决于环境因素。研究证实,注意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均有利于骨矿物质的储存,建立起骨峰值。因此,从儿童期开始就应进食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及适量蛋白质。同时注意接收足够的阳光照射并适当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的吸收。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有助于强壮骨骼

  朱秀英介绍说,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是加重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喝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矿物质含量降低,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日常生活中,有些女性追求苗条身材而限食减肥,引起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缺乏,使骨代谢紊乱。这是因为脂肪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内的单丸酮亦减少,通过芳香化作用转为雌激素的量不足。所以,瘦小的女性皮下脂肪组织少,雌激素较低,因而更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

  此外,现代人出门乘车、上下楼乘电梯,运动量明显减少,很少步行及负重锻炼,致使骨峰值显著下降、骨量丢失加速。因为运动可使肌肉发达,运动和肌肉能对骨头产生直接机械作用,使骨骼粗壮,免受骨折。这里,专家建议人们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少喝碳酸类饮料,注意平衡膳食。同时提倡公众积极投身健身运动,选择跑步、步行、爬楼梯、跳绳、游泳、踢毽子等多种活动方式,以提升骨峰值,打造强健的体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骨质疏松  儿童期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