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有汗宝宝,中医轻松养

  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询问说自己的孩子平时容易出汗,一活动就汗多,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或者体内缺啥营养了,需不需要补一下啊?其实,小宝宝出汗多有很多原因,有的时候汗多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非全都是病态。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生理性多汗,什么又是病理性多汗。

  分清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

  生理性多汗

  1.体质因素  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的生长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但是却经常在睡眠中出汗。中医认为,小儿系“纯阳之体”,加之小儿“腠理疏松,肌肤薄嫩”,睡着觉后阳气入里,体内阳气相对较多,通过阳气的蒸腾作用很容易使小儿在入睡后稍有微汗。现代医学解释为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产热较多,皮肤比较薄嫩,加上小儿活泼好动,很多孩子晚上上床后也得跟家长玩闹一会儿,所以入睡后经常出现汗多的症状。

  2.睡眠习惯不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冬季,暖气、空调也让屋子里的温度很高,但是家长还是害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冻着孩子,因此给孩子盖得厚厚的,尤其是小宝宝,总是包得严严实实。殊不知,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产热太多,再加上厚衣被的刺激,所以只能通过出汗才能发散体内的热量,来调节到正常的体温。

  3.营养过剩  很多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想方设法让孩子多吃补品,在入睡前经常喝点奶或吃些热量高的东西再去睡觉,结果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只好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

  病理性多汗

  1.自汗和盗汗  病理性多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汗证,是指在安静的状态下,或无故而全身或身体某一部位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的现象。其中小儿比较常见的是自汗和盗汗。自汗指的是“不分寐寤,无故汗出者”,就是说不管孩子醒着还是睡着,都会出现无故出汗的现象;盗汗指的是“睡中出汗,醒时汗止者”。

  在临床上,孩子出汗的情况常常是自汗和盗汗同时并见。在中医看来,不管是自汗还是盗汗,大部分都是“虚”的表现。因此,我们经常说孩子爱出“虚汗”,多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适当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2.疾病因素  还有些疾病也可使小儿表现出病理性多汗,如有的孩子后脑勺部位头发稀疏、脱落或没有头发,这就是因为小儿头部出汗太多,局部瘙痒,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造成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这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早些发现并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当佝偻病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

  4类型汗症中医诊疗

  中医将小儿汗证分为4个类型,每个类型都有不同的表现,并且有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药。

  1.表虚不固型

  主要见于平时体质虚弱的小儿,主要表现为经常出汗,或者伴有盗汗,出汗以头项、肩背明显,活动后尤甚,汗后乏力、倦怠、畏冷。平时易感冒,面色晄白、唇淡、肢端冷、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中医治法为益气固表,方药选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

  2.营卫失调型

  主要见于急慢性疾病后期的孩子,主要表现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而不温,微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中医治法为调和营卫,方药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气阴亏虚型

  多见于急病、久病、重病之后失于调养的孩子,主要表现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萎靡不振,或伴低热、口干、手足心灼热、哭声无力、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脉细弱或细数。中医治法为益气养阴,方药选用选用生脉散加减。

  4.脾胃积热型

  有些小儿由于饮食不知节制,食用过多肥甘厚味,但脾胃功能很弱,结果导致脾胃湿热蕴积,热迫津液外泄,故自汗或盗汗。主要表现为自汗或盗汗,以头部或四肢为多,出汗后皮肤温度较高,汗液颜色发黄,口渴但不想喝水,口臭,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治法为泄热健脾,方药选用泻黄散加减。

  4要点改善生理性多汗

  对于生理性多汗,只要做好平时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即可,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只要平时稍微细心注意一下,让孩子注意冷暖适宜,改变一下生活习惯,都会纠正过来。

  1.良好的生活环境 

  注意室内温度湿度要调节适宜;注意孩子个人卫生,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拭汗用柔软干毛巾或纱布擦干,勿用湿冷毛巾,以免受凉;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不仅能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2.补充水分 

  要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水平衡,及时补充足够的水分。要补充的水分最好多次补给,每次少量。这样既可以使排汗减慢,防止食欲减退,又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家长们给小孩补充水分时,应多选择弱碱性的水,如菜果汁,柠檬水或质量保证的白开水。而不应或少选择酸性水,如可乐、汽水等。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养成有空就喝的好习惯。

  3.补充微量元素 

  出汗时有大量的氯化钠随同汗液丧失,如不及时补充,可引起缺水和缺钠,严重时可引起循环衰竭及痉挛。随汗液排出的还有钾、镁、钙等。其中钾最值得注意,出汗多的孩子尽量多吃含钾丰富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和瓜果,另外,各种豆类含钾特别丰富,黄豆、绿豆、赤豆、蚕豆和豌豆等。除了钾、钙、镁外,随同汗液还有一定量的铁损失,所以也要适当补充铁,如肝脏、蛋黄、豆类等食物。

  4.加强锻炼 

  对于一些体质虚弱的孩子,平时要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生病后注意调理,避免直接吹风。

  7味止汗食疗方

  对于病理性多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改善一下孩子的多汗症状: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克、红枣20只同入锅,加水适量,文火煎1小时以上。每日1剂,分2~3次服用,食枣喝汤,连服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气虚表卫不固型小儿汗证。

  2.黄芪羊肉汤

  羊肉90克用沸水略煮,捞出后即用冷水泡浸以除膻味。用砂锅将水煮开,入羊肉与黄芪、淮山药各15克,加龙眼肉10克同煮汤,进食之前加盐调味。若孩子无咀嚼能力,可煮成浓汤饮服。有健脾补虚、滋养敛汗的功效,主治小儿病后体虚盗汗者,但阴虚太甚者不宜服用。

  3.黄芪粥

  黄芪30克加水煎成浓汁,加入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用适量红糖调服。每日2次,早、晚温服。有健脾固表止汗的功效,主治小儿自汗证。

  4.黑豆小麦粥

  黑豆、小麦各50克共熬粥食用,主治小儿阴虚盗汗。

  5.黑豆圆肉大枣汤

  黑豆30克、龙眼肉10克、红枣30克放砂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煨1小时。每日2次分食完,连吃15日为一个疗程。主治小儿表虚不固或营卫失调型汗证。

  6.浮小麦大枣粥

  浮小麦50克、大枣6枚、糯米60克,水适量。适用于病后体虚、自汗、怕寒的孩子,尤适于病后胃纳不佳的孩子。注意,感冒的孩子勿服食。

  7.参莲饮

  孩儿参10克,莲子15粒,放在碗内用沸水泡。去皮和芯后,将莲肉与参同放碗内,加冰糖和水适量,放在蒸锅内隔水蒸炖1小时。每天1剂,连服15天为一个疗程。有益中气、补脾阴、止虚汗的作用。  文/张葆青(山东省中医院儿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互动区:《妈妈宝宝》官方微博《妈妈宝宝》主编微博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宝宝  出汗  中医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