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阴道检查会不会导致流产

http://www.sina.com.cn    《张思莱育儿手记(上)》  

  女儿怀孕了

  有一天女儿给我打来电话,说自己这个月“例假”已经过了7天还没有来,不知道是不是怀孕了,也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自己去药房购买检测尿的妊娠试验的试纸盒来自行检测,结果为阳性。

  一般怀孕后,孕妇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受精后17~20天出现在孕妇的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是维持卵巢内黄体的发育,从而维持妊娠,通过这个试剂盒检测可以检测出。这种检测的方法在停经后7~14天阳性率很高,当然也会出现假阳性。因此还需要去医院做进一步确诊。

  今天女儿来到医院,经过医生阴道检查和第一次B超的检查,确诊女儿怀孕了。从末次月经(LMP)的第一天算起,月份加9或减3,日数加7推算出预产期(EDC)是2005年12月21日。如果按农历计算,也是根据末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月份仍然是加9或者减3,日数则是加15。当然这种计算的方法也只是针对月经周期规律的人而言。对于月经周期不规律或记忆不清楚的人,就需要由医生根据早孕试验阳性的日期或者早孕第一次检查时的子宫大小以及胎动出现的日期,借助B超检查来进一步诊断,推算出预产期的大约日期。当时医生还给女儿测量了基础血压,这样有利于观察怀孕期间血压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如果中途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医生建议她在孕12周左右来医院登记建卡,做进一步检查。

  去医院前女儿还给我打电话:“妈,如果医生要做阴道检查,我让她做吗?会不会造成我流产?”

  “没有关系,告诉医生请她操作轻一点,不做阴道检查,万一有特殊情况就发现不了了。一般这样的操作不会造成流产的,你放心吧!”

  听到女儿怀孕的消息,我十分高兴,但是还忘不了嘱咐女儿一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医生肯定也会叮嘱的。

  医学上认为孕1~8周为胚胎期,8周以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胚胎时期是重要器官分化发育时期,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这个时期又称为致畸敏感期,保健的重点是防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基础组织最先开始分化,8周以后是胎儿各个器官进一步发育成熟时期,因此怀孕3个月内如果随便口服一些药物,或者接触一些病毒、细菌容易引发感染;密切接触宠物、接触放射线都可能造成胎儿的组织器官畸形。对于女儿来说,还要注意不能感冒,因为女儿天气寒冷时穿的都十分少。

  有的孕妇在这个时期会出现孕早期(受孕到妊娠12周末)恶心、呕吐的情况,一般在停经6周后出现,至孕12周后自然恢复,偶有延至妊娠中期者。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建议孕妇不要有思想负担。但是如果呕吐严重,就成了病理性的呕吐,必须早期进行干预,否则因为孕妇进食不足,体内脂肪燃烧会产生酮中毒,也会造成胎儿畸形。确实严重者可以输液补充营养,疗效很好。女儿怀孕后基本没有早孕反应,食欲很不错,特别喜欢饮水,我提醒她注意不要偏食、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尤其是注意粗纤维的食品摄入。还要适当地控制水的摄入,防止体重过度增长和可能出现的下肢肿胀。

  怀孕后尤其是孕中期(妊娠第13~27周末),胎儿进入了快速生长发育期,同时,与胎儿生长发育相适应的母体的子宫、乳腺等生殖器官也逐渐发育,此外母体开始要为产后泌乳做好能量和营养素的储备,因此需要增加食物量,以满足孕妇和胎儿发育的需要。同时这个时期是胎儿神经系统、内耳听觉神经细胞发育时期,因此这个阶段要注意不要使用对神经系统、听觉神经有损害的药物或不良刺激物。在这个时期还是重点防残的阶段,因此很多产前的诊断都是在这个时期做。另外此时应该做母乳喂养的乳房准备。

  到了孕晚期(妊娠第28周至分娩)妊娠并发症增多,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产、产前出血、胎位不正、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或窘迫等都是威胁母婴生命健康的疾病,因此要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测和监护工作,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例如进行检测胎动、依靠家中的亲人自行检测胎心或者在医院里使用胎儿电子监测仪进行胎心和宫缩的检测,如果发现胎心过快,超过160次/分;胎心过慢,低于120次/分,或者胎心不规则或者胎心音减弱,胎动次数减少于10次/12小时,或者12小时未感到胎动,都需要马上去医院。如果自己感到头痛眼花,阴道流血或流水,或者规律性宫缩也必须马上去医院就诊。在此期间继续做好进行母乳喂养前的乳房准备。

  我以我怀孕过程中的失误作为教材让女儿记住我的教训。在电话里,我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生怕遗漏了哪一点没有嘱咐到。

  最后我又不忘嘱咐女儿一句:“记住,怀孕12周左右去医院建立孕妇保健卡!”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怀孕  阴道检查  流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